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打吗啡,以及癌症患者的抗癌经历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手术是绝大多数早中期实体肿瘤治疗的首选方式,其中,接受手术的肿瘤患者中,约四分之三的患者术后疼痛为中度、重度疼痛,仅少部分患者的术后疼痛得到了充分缓解。疼痛可引起全身应激反应及相关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舒适度,术后恢复也受到明显影响。
因此,关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提高镇痛意识,推广合理的镇痛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国肿瘤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下简称“共识”)[1]为肿瘤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管理提供基于证据的临床建议。
一、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镇痛,“多模式镇痛”是关键共识推荐以多模式镇痛为原则,建立联合麻醉科、肿瘤外科和护理学科等多学科疼痛管理团队,同时提升护理团队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
多模式镇痛是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或不同的镇痛技术,作用于疼痛传导通路(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靶点,可联合非药物干预措施发挥镇痛的相加或协同作用,使每种镇痛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相应减轻,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持续有效的镇痛。
共识指出,术后需依据手术类型、创伤疼痛程度,进行分层疼痛管理,采用不同的镇痛方案。同时评估镇痛效果,调整镇痛方案。(图1)
图1 肿瘤患者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管理
①氯胺酮;②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③对乙酰氨基酚或NSAIDs;④阿片类药物;⑤外周神经阻滞和(或)局麻药切口浸润;⑥硬膜外局麻药复合阿
片类药物PCEA;⑦其他(静注利多卡因、物理方式、认知行为模式)
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8类药物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右美托咪定、曲马多、利多卡因、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氯胺酮、地塞米松等常见用药对肿瘤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如何使用?
1. 阿片类镇痛药
共识指出
目前所取得的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在对肿瘤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时,使用阿片类药物需要考虑到药物的剂量、浓度、给药途径以及肿瘤类型等因素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阿片类药物在围术期的镇痛效果个体差异较大,其镇痛作用受基因、年龄、性别、肥胖、肝脏和肾脏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时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全面考虑,及时调整剂量,以达到良好镇痛效果。
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NSAIDs的使用可减轻术后疼痛强度,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同时也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恶心、呕吐和过度镇静,但需考虑NSAIDs可增加胃肠道出血和术后出血的风险,增加结直肠手术吻合口渗漏的风险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如帕瑞昔布钠、塞来昔布可以降低血小板功能障碍和胃肠道出血风险,不建议对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外周动脉疾病)、中风、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使用COX-2抑制剂。
共识推荐
可将NSAIDs用于术前预防性镇痛。对于乳腺、骨科、肺部肿瘤等手术,NSAIDs可作为术后镇痛的基础用药。
3. 右美托咪定
右美托咪定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α2受体产生相应的药理作用。有抗焦虑、降低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镇痛等作用,与阿片类镇痛药联合应用时,可减少镇痛药用量、PCA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药物的次数,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术后睡眠,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并不增加术后嗜睡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但心动过缓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共识推荐
右美托咪定的背景输注剂量为0.03~0.05 μg/(kg·h),PCA单次推注剂量为0.06~0.10 μg/kg。
4. 曲马多
曲马多为中枢性镇痛药,虽然也可与阿片受体结合,但其亲和力很弱,对μ受体的亲和力相当于吗啡的1/6000, 对κ和δ受体的亲和力则仅为μ受体的1/25。曲马多具有双重作用机制,除作用于μ受体外,还抑制神经元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并增加神经元外5-羟色胺浓度,从而调控单胺下行性抑制通路,影响痛觉传递而产生镇痛作用。
共识推荐
口服剂量50 mg,必要时可增加到100 mg,每日2~3次。静脉注射1~2 mg/kg,可采用IV-PCA,24 h剂量<400 mg。
5.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通常用于神经或硬膜外阻滞。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具有镇痛、抗痛觉过敏和抗炎作用。目前大量体外实验及一些动物实验证据提示,利多卡因可抑制肿瘤复发,但尚缺乏有力的临床研究证明其对肿瘤手术患者的益处。考虑到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的镇痛作用、相对低的风险和抑制肿瘤复发等方面的体外及动物实验结果。
共识推荐
将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用于肿瘤患者术后多模式镇痛当中,用药方法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1~2 g/kg,并随后进行1~2 mg/(kg·h)持续输注。
6. 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
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只能口服,此特点限制了其在术后的即刻使用。加巴喷丁(600~1 200 mg)或者普瑞巴林(150~300 mg)术前1~2 h服用可降低术后第一天的疼痛强度。但这两种药物也增加了镇静、头晕和视力损害的风险,考虑到利益/风险平衡,共识不建议术前常规使用,可用于高度阿片类药物耐受性患者。
7. 氯胺酮
氯胺酮可用于术前阿片类药物成瘾患者和难以耐受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管理。静脉注射氯胺酮使术后疼痛评分降低,也能降低术后持续疼痛的风险。
共识推荐
术前给药量为0.2~0.5 mg/kg,随后术中持续输注,术后可选择输注较低剂量的氯胺酮或不使用氯胺酮。同时应注意氯胺酮可导致幻觉和噩梦的风险增加。
8.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为广泛使用的皮质类固醇药物。用于麻醉诱导,可降低术后恶心和呕吐的风险,其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已在众多研究中得到证实。
共识推荐
剂量成人为0.1~0.2 mg/kg,儿童为0.15 mg/kg。
三、小 结肿瘤患者围术期疼痛治疗
多模式镇痛是肿瘤患者围术期疼痛治疗的原则。
在具体实践中,应当贯彻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理念,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不同药物组合、不同途径给药、多科室合作,真正实现全程、规范化的多模式镇痛,为手术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与预后。
参考文献:
1. 中国肿瘤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2. 章明, 严英, 劳惠丽. 地佐辛与吗啡治疗晚期癌痛效果比较[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2(05):266-268.
3. 罗德红, 陈奕霖, 王美江. 地佐辛与喷他佐辛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比较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4(02):48-48.
来源:护佑之家
围术期医学论坛(zhwsyxlt)
“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2013年9月5日,李开复在自己的微博写下了这句话,宣布自己患上了晚期淋巴瘤的消息,这一刻,他不是事业有成的富豪,只是一位想要活下去的癌症患者。
淋巴瘤其实是常见而又可怕的癌症,2006年,香港富豪霍英东患淋巴瘤离世,2009央视著名主持人罗京死于淋巴瘤,2016年知名女星徐婷因淋巴瘤去世,很多名人都因淋巴瘤离世。
值得庆幸的是,李开复创造了奇迹,仅仅用17个月,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宣布自己体内的癌细胞全面清除,至今李开复的淋巴瘤都没有复发。他的抗癌经验,值得每一位癌友借鉴。
一、从癌症晚期到肿瘤消失,李开复的抗癌之路1、查出20多个肿瘤后,他写了6页遗嘱
2013年9月,“工作狂”李开复整整消失了4天,整个团队的人都联系不上他,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件。到第5天时,李开复终于出现了,出现时他神情轻松地告诉大家自己患了淋巴瘤四期,体内有20多个肿瘤。
然而,他的内心却没有看上去地那么轻松……
确诊后,李开复第一反应是遗嘱好久没有更新了,他找到了自己的律师将遗嘱进行了更新,每份遗嘱都有6页长,遗嘱中事无巨细的交代了各个家庭成员要怎么样,在更新遗嘱时,他的内心满是绝望。
2、化疗+靶向治疗,癌细胞清零
但是,绝望的心情并没有伴随他太久,在查阅了很多关于病情的资料后,他慢慢的摆正了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医生给他制定的治疗方案是化疗+靶向治疗,在化疗的过程中,他经历了一系列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是他从未与人言说。甚至还反向安慰同事,自己头发多不怕掉。友人王肇辉曾经亲眼目睹李开复治疗时的痛苦,“在肚子上打几个洞,管子从嘴里插到肚子里去,还被灌药,裤子上全是血。”
在经过6个月的综合治疗和9个月的修养后,李开复终于战胜了病魔!2015年,李开复在微博上宣布自己体内的肿瘤已经消失,并且开玩笑自己以后就叫做“李康复”。
患癌后,李开复对自己过往的生活进行了深刻反思,希望以自己的案例给更多人敲响警钟。
二、患癌反思:健康无价,生命最重要患癌前,李开复热爱美食,不爱睡眠。他认为睡眠就是在浪费时间,不需要分太多的时间给睡眠,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在生病后,他深刻认识到失去了健康,就什么都没有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人最大的成功是健康地活着。80%的癌症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别再为了工作、财富透支自己的健康。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下,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给癌症的发生创造温床。
李开复确诊淋巴瘤已经过去了9年,现如今他依旧活跃在商界,抗癌成功的他有诸多心得要分享给所有人。
三、抗癌成功9年,4个心得分享给大家1、饮食均衡,补充营养
在饮食上,李开复一直坚持三个原则:多摄入蔬果、低脂肪或无脂食品、全谷物以及豆类坚果等;红肉和加工肉尽量少吃;糖分、油炸食物、甜食以及含糖饮料尽量不吃。
饮食对于癌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绍兴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陈素娥指出,癌细胞会在体内不断和正常细胞争夺营养,导致体内的正常细胞无法得到充足养分。临床上40~80%晚期癌症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有20%的患者会直接死于营养不良。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可让癌症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2、坚持运动,放松身心
生病之前,李开复对于运动非常嗤之以鼻,认为运动纯粹是在浪费时间。生病后他的观念发生了天翻覆地的改变,他也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他日常保持每周2~3次的爬山、做瑜伽/甩手功、能走路就走路等。
运动对于癌症患者的康复,可起到积极的助力作用。《体育运动医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这一说法,研究人员选取了10名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每周至少保持300分钟的运动量。
结果发现,运动后的肌细胞因子就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这是抑制癌细胞的“秘密武器”,给身体创造一个“抑癌环境”。
3、睡眠最重要,晚上10点睡觉
上文提到,李开复原来非常不爱睡觉。生病后他保持10点就睡的习惯,最迟也不会超过11点,经常睡到自然醒。第二天的中午还会适当地午休补眠,保持足够的睡眠让他一整天都精神饱满。
好好睡觉是增强免疫力最好的方式之一,免疫细胞可负责监视体内的细胞癌变,一旦出现异变可及时对其进行消灭。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体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让很多癌细胞成为“漏网之鱼”,在体内肆意生长。
4、幽默是最锋利的武器,开玩笑病就好了一大半
不论患病前后,李开复一直是个爱开玩笑的人,幽默是他手上的“宝剑”。以赏玩的心态面对所有挑战,是帮助病情恢复的一剂良药。
情绪的好坏对于病情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临床上很多癌症患者甚至是被自己“吓”死的。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下,会导致体内肾上腺素水平一直保持高位,让癌细胞更强的抵抗治疗。负面情绪不仅会促进癌症发生,还会促进癌症发生转移,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在疾病面前,每个人都很渺小,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地避免疾病发生,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即便是不幸患病,也要保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病魔“决斗”!
参考资料:
[1]《不良生活方式关联癌症 如何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光明网.2019.8.14
[2]《李开复:患上癌症后如何抗癌?我的抗癌心得》.李开复.2016.5.3
[3]《运动抗癌是真的!最新研究发现:可以在身体内创造"抑癌环境"》.科普中国.2021.12.1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