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早期中期晚期是怎么划分的,以及癌症早期信号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即便是大家对癌症疾病本身没有过多了解,但受到当今网络发达、影视产品等多方面影响,也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与癌相关的字眼,比如早期、中期和晚期。而有很多关于癌症的科普类文章,都反复强调了一句话:早发现、早治疗!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都是癌症,早期和晚期到底有何区别,早期的优势在哪儿呢?
想要知道这个答案,首先大家要了解癌症究竟是什么疾病!
我们日常所说的“癌症”,其实就是癌的一个类型,它指的是起源于器官上皮组织的细胞DNA变异。这些变异后的细胞,可在体内恶性单克隆增殖,形成一个新的生物,也就是:肿瘤!
但是,它与普通的良性肿瘤不同,恶性肿瘤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增值性,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速度较快,越是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症,发展速度也就会越快。同时,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浸润和转移的特点,血液系统、淋巴系统,都可能成为癌的渠道!
而癌症早期具有的最大优势,就是治愈希望大、金钱花费较少!
1、治愈希望
上文中已经提到了,癌细胞可向着周围组织浸润、随着体内循环系统转移。但是,在癌症的早期,癌细胞仍然是处于局限的状态。比如胃原位癌早期,癌细胞仅仅只是在胃某一处恶变的部位增殖,这期间它是无脑增殖的状态,并没有形成浸润和转移;
此阶段发现癌肿、并及时进行手术根治,将原发癌肿和部分正常组织切除,就能降低癌症复发和转移的几率,临床治愈率相对较高。不单单是胃癌,其他部位的早期癌变,就算是恶性程度较高的早期癌变,若能及时发现进行治疗,五年内的生存率都相对较为乐观!
而进入晚期后的癌症,癌细胞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某一处,它们不仅开始了局部浸润,并随着循环系统转移到了近处和远处的器官,就算是患者可以进行手术,也很难将癌细胞彻底清除干净,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非常大,甚至是患者已经丧失了手术机会、只能依靠姑息疗法进行治疗!
而选择姑息疗法控制,无论是化疗、放疗,这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还会伤害健康细胞、损伤患者免疫机能。一旦化疗、靶向药物等产生耐药性,那患者基本就走到了治无可治的地步,几个月内病情恶化、死亡,就是可以预知的结果!
2、花费方面
癌症早期花费主要有几个方面,也就是手术费用、术后可能配合几个疗程的化放疗费用以及检查费用等,这些花费大约是在数万元不等。
但癌症中晚期则不同,手术花费仅仅只是一部分,到了这阶段后,癌细胞控制是一个长期过程,放化疗、靶向药物都可能会应用,此时花费高达十几万、甚至是数十万、上百万!
有相关的研究显示,癌症患者平均每年花费的治疗费用就在6万元左右。而对晚期患者来说,无论花费多少,都是在博一个不确定的结果,甚至是残忍到仅仅只是延长了生存期而已!
所以,癌症早期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越早发现、癌症的预后也就会越好。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提高对癌的警惕意识,特别是有癌家族史、长期患慢性病(炎症、病毒或细菌感染、息肉)、长期有不良习惯(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酗酒)的人群,更是应当定期进行相关的防癌筛查。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约 1000 万,全世界有 20% 的人在一生中都会罹患癌症。(部分国家数据显示甚至达到40%-50%)。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仍然处于逐渐上升的态势,值得高度警惕!
那么,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癌症早期有没有报警信号?癌症早筛有必要做吗?今天就来好好说说。
为啥我国癌症发病排名前6癌种中
有4个是消化道肿瘤?
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癌症种类具有独有的特征,即消化系统肿瘤发生率较高。排名前六位的癌症中,消化系统肿瘤占据 4 个之多,分别是结肠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造成这一现状有两方面因素:饮食结构的差别饮食中淀粉类食物比重较高,煎、炒、烹、炸等操作容易产生一些致癌物质(苯并芘等),还有喜食腌制食品(亚硝酸钠超标)习惯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增加消化道癌症的发生几率。肝炎高发区域引发肝癌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肝炎,而我国及其他东亚国家又是乙肝和丙肝高发区群。
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就是中晚期?
这主要源于癌细胞的特性。客观上讲,癌细胞本身“无害”,机体对其出现并没有太大反应。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但是,随着癌细胞数量的急剧增加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如过度消化机体营养物质(恶病质)、破坏正常组织和器官结构,最终引发功能衰竭而亡。
在肿瘤发生早期,癌细胞增殖较慢,尽管会激活免疫系统来消灭部分癌细胞,但这一过程的强度和特异性不足被机体感知和区分。
另外,由于早期肿瘤体积较小,对机体的正常功能几乎无影响(部分器官还拥有强大的代偿功能,甚至个别情况下中晚期时症状仍不明显)。只有当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或转移)时,器官正常功能开始出现异常而使个体有不适感(疾病信号),如食管癌进食不畅等。此时才去就医,自然大多已是中晚期。
癌症早期报警信号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早期癌症毫无症状(属于早筛阶段),绝大多数为“无意”发现,这就意味着毫无经验的个体单凭身体信号来发现肿瘤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情。
即便医生判断也是基于多年临床经验、个人病史和相关临床检测结果,很多情况下慎重起见还是建议进一步观察为宜。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但是,癌症发生过程也并非无迹可寻,当身体出现某些症状时还是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诊,尽早发现以获取最佳治疗效果。
比如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了重度疲劳、体重减轻、吞咽困难、发热咳嗽、贫血、腹痛、便血和血尿这 8 个问题,应尽快就医,通过全面检查来确定癌症与否,以便于后续针对性治疗。
有没有必要做癌症早期筛查?
哪些人需要做?
癌症早筛是指早到无症状出现前发现癌症(有症状就医属于临床诊断阶段),目的在于提升早期癌症发现几率。
并非所有癌症都可以实现早筛,当前乳腺癌,宫颈癌和结直肠癌等较为成熟,肺癌也在逐渐成熟之中。
就开展人群而言,也并非人人都需开展早筛,目前主要在以下两种人群中进行:
高危人群,比方说家族史、抽烟、酗酒、职业致癌物暴露等;
高龄人群,这个高龄指的是特定癌症高发年龄段(不同癌症高发年龄存在差异),如结直肠癌建议 50 岁到 75 岁之间开展。
就检查项目而言,目前有两大类:
1. 较成熟的早筛项目,如乳腺癌的钼靶检查(乳房X射线检测)、宫颈癌的子宫颈涂片检查、结直肠癌的粪便测试等。
2. 测试阶段的项目,这类项目较多,既包括传统的医疗检查内容,又包括新兴的基因检测指标,是否需要进行筛查则需要结合情况进行判断。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客观来说,癌症早筛并不能把癌症百分百扼杀在摇篮中,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癌症都可早筛,另一方面早筛也无法做到完全在早期发现。
因此,选择早筛要慎重,结合个体情况和专业人士建议进行。
总之,就目前来说癌症还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尽可能远离致癌风险因素。也可借助早筛、体检等项目尽早发现肿瘤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来源:科普中国
一说起被称为“沉默的癌症”,就能列举出来很多,比如肺癌、肝癌、淋巴瘤、卵巢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早期很难发现,一确诊就是晚期。
其实,这些“沉默的杀手”在早期会发出一些异常的警惕信号。
卵巢癌:
腹胀是“红牌”警告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邹冬玲、李林介绍,约七成卵巢癌被发现时已是晚期。
早期难发现一是因为卵巢位置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若没有每年体检且做卵巢癌筛查项目,很难被发现;二是卵巢癌在早期的症状很容易被误以为胃肠道疾病或妇科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卵巢癌找上门。
1、腹胀感
腹胀是卵巢癌的“红牌”警告,常为首发症状,在没有摸出来下腹部肿块前就会发生。原因在于肿瘤本身压迫并在腹腔内牵拉周围韧带所致,加上卵巢癌常伴有腹水的发生,因此常有腹胀感。
2、月经紊乱
如果卵巢正常组织均被癌细胞破坏,激素水平改变,患者全身状态欠佳,就可能出现月经过少或闭经;而有些卵巢肿瘤,如支持-间质细胞肿瘤则会产生过多雄激素,使女性出现男性化征象。
3、腹痛、腰痛
卵巢癌浸润周围的组织或与邻近组织发生粘连,压迫神经可引起腹痛、腰痛,一般是由隐隐作痛到钝痛,甚至较剧烈的疼痛。
4、下肢及外阴部水肿
卵巢癌肿块在盆腔内逐渐长大,可压迫盆腔静脉,并影响淋巴回流。若患者出现下肢及外阴部水肿,可能是卵巢癌“作祟”。
怀疑得了卵巢癌,应及时做超声、CT及MRI、PET-CT、腹腔镜、腹水细胞学、肿瘤标志物测定等检查。
结直肠癌:
早期信号从大便解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周京旭介绍,结直肠癌是大肠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几乎没任何不适,所以早期发现它十分困难,临床上诊断的早期患者基本上是体检行肠镜检查中发现的。
及时留意这些大便给到的信号,去做进一步肠镜检查,可以尽早发现结直肠癌。
1、便血
便血是所有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但不同部位的结直肠癌出现的时间和性质有所不同。如直肠癌的便血早期量很少,多在大便条的一侧附有新鲜血痕,少数病人在粪便排出后,随之排出较多量滴状的新鲜血液。
2、大便习惯改变
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结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部分患者可在便秘后腹泻,或仅为大便开始时干燥而末端变稀,或反复交替出现便秘与腹泻。
3、便型异常
正常的大便条呈圆柱形,垂直从肛门排出。如果肿瘤突出在肠腔内,压迫粪便,大便往往变细,形状可呈扁条状、槽沟状等,有时变形的大便条上还附着有血痕。
除了大便的异常,部分病人以腹部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的症状;阵发性绞痛,并伴有腹胀,甚至出现消瘦、贫血等,此时通常已达中晚期,失去了早期根治的机会。
胰腺癌:
有些糖尿病是胰腺癌导致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常务副主任白雪莉介绍,胰腺癌的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生存率相对来说极低,被称为“癌中之王”。
而由于胰腺生理位置隐蔽,早期癌变在体检中很难发现。
另外,胰腺本身神经不丰富,早期肿瘤不会引起疼痛,缺少典型症状,不少患者直到晚期肿瘤压迫胰腺周围的神经,出现剧烈腹痛才发现病情。
但是,只要提高警惕,胰腺癌就有可能被早期发现。
1、腹部反复隐痛
有点类似胃病的症状,但胃镜检查未发现异样,胃痛的情况仍存在。
2、新发糖尿病
特别是近一两年新发的糖尿病,这可能不是原发性的糖尿病,是继发的,就是胰腺癌导致的。
3、出现严重的腰背疼痛
骨科检查排除问题后,要警惕胰腺癌。
4、反复发作的胰腺炎
要进一步筛查下胰腺,很多时候,胰腺炎的病情会掩盖胰腺癌。
5、无故暴瘦
身体在没有其他异常反应的情况下,体重突然轻了一二十斤要引起注意。
建议在定期体检做胰腺B超、CT以及肿瘤标志物CA19-9、CEA等的筛查,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最好在体检中都要查查胰腺B超,进行肿瘤标志物CA19-9筛查。
肺癌:
留意不明原因咳嗽伴体重下降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李少民介绍,许多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很晚了,不少人纳闷,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身体难道没有任何反应吗?
其实早期微小肺癌常处于惰性状态,代谢率低,对血液系统和呼吸系统影响小,也没侵犯支气管和肺血管,所以一般无任何症状,主要靠筛查和体检发现。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建议在体检中注重筛查肺癌。
1、不明原因的咳嗽伴有体重下降
咳嗽是肺癌患者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这种咳嗽常是干咳、时轻时重,没有规律。因此凡是以前没有慢性呼吸道疾患,尤其是40岁以上伴有吸烟者,咳嗽反复不愈,应警惕肺癌可能,须进一步检查。
2、持续数周有血丝痰
咯血是肺癌的第二个常见症状,这是癌组织侵犯支气管黏膜引起的。早期肺癌患者的咯血量一般很少,常表现为血丝痰,可以持续数周,呈间歇性发作。
3、胸痛
约占肺癌病人的半数以上,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常常出现胸痛的首发症状,有时候不会咳嗽。这种胸痛早期多呈现出间歇性隐痛的不适感。体位改变、深呼吸和咳嗽时,会让胸痛加剧。因此,凡不明原因出现固定部位的胸痛,应早作相应检查。
本文来自:2022-10-14健康时报《揪出沉默的癌症》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