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能吃海带吗(孕妇可以吃甲鱼吗)

2023-11-08 12:22:27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病人能吃海带吗(孕妇可以吃甲鱼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能吃海带吗,以及孕妇可以吃甲鱼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吃它能够改善血糖、预防癌症,建议你多吃一点!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那么,日本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这一切都要从寿司说起。营养学家发现,日本人长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经常吃海藻类食物。

海带、紫菜、海苔等“海洋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碘、钙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B12、维生素C和E等,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健康脂肪酸和抗氧化的类胡萝卜素。

但是,真正让海带等海藻食物与众不同的还是存在于其中的一种被称作是岩藻黄质的物质。岩藻黄质被发现具有强大的保健性能如抗氧化、抗肥胖以及抗癌特性。

经常食用海带的健康益处:

1. 健康的碘源

众所周知,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甲状腺需要正常供应碘才能顺利运转。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问题,这在世界范围内很普遍。海带粉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良药。虽然甲状腺肿大是甲状腺缺乏最明显的症状,但还有其他甲状腺缺乏疾病需要注意。这些疾病是严重的,因为它们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

海盐是最容易获得的碘源。由于海盐含有自身的健康问题,而受到限制,天然的碘源如海带在健康饮食中占有突出地位。

2. 抗癌特性

有大量的证据证明了海藻的抗癌特性。许多研究已经完成,其肿瘤消灭效果非常惊人。如今,海带是癌症患者饮食的一大选择。这些抗肿瘤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岩藻黄质和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存在。多种癌症,如肺癌、结肠癌、乳腺癌、白血病、前列腺癌等都可以预防,也可以通过在饮食中加入海带来治愈。

3. 瘦身

如果你正在努力减肥,海带可能会派上用场。研究显示,海带具有一定的抗肥胖特性。

4. 对抗血液紊乱和糖尿病

海带中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等化合物能够预防和治疗很多与血液有关的疾病。研究发现,海带还有很多心血管疾病预防功效,比如能够帮助控制血糖,降低血脂,甚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5. 消炎

海带具有一定的抗炎功效,能够预防炎症的发生,同时避免许多疾病,包括癌症的发生。经常食用海带还能预防由于年龄增长而带来的骨质流失等。

那么,海带具有两面性吗?

是的。海带富含碘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果海带生长的水域中,有有毒重金属的存在。那么海带可能会吸收这些有毒重金属,并将它们传递给食用者。这些有毒重金属包括砷、镉、铅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壹号专家健康说原创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阅读更多专家健康与养生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壹号专家健康说!

“甲鱼”很滋补,但具体功效是什么呢?

最近一段时间“麻辣甲鱼”非常火,好多吃甲鱼的视频,让人看了垂涎欲滴,特别想去尝一尝。

以前也吃过甲鱼,次数不多,也没有吃过麻辣的,以前都是清炖,讲究的是滋补,一个汤也就是炖一个甲鱼,从来没有像是“麻辣甲鱼”一般一次吃这么多。

我家在十几年前开过火锅店,当时我父亲自己当厨师,记得当时做甲鱼的时候还用白酒爆炒后,再加入葱慢炖,味道也很不错,汤很美,甲鱼的肉就很少了,吃起来不过瘾,没有满足感。

话说多年以来,都知道甲鱼很滋补,相传对于男性来讲很有帮助,但是具体对人体有多少好处,好处是什么,并不是很清楚

自从学中医以后,在中药里有一味药,叫“鳖甲”,就是用甲鱼的壳炮制而成的,多醋制之后再用,常打碎后煎汤或打粉后吞服。

鳖甲属于补阴药,是一个常用药。其性咸、微寒,归于肝、肾经。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功效

常用来调理阴虚发热、阴虚阳亢以及阴虚风动等证引起的疾病。治疗劳热骨蒸,劳疟,症瘕痃癖,经闭经漏,小儿惊痫等病症。

甲鱼肉功效也不错,其性平、味甘;归肝经。具有滋阴凉血、补益调中、补肾健骨、散结消痞等功效。

可用于调理治疗身虚体弱、骨蒸痨热、久疟、久痢、崩漏带下、瘰疬,也用于调理慢性肾炎。

甲鱼血能补阳,但效果一般,也不建议生服,其含有不少的细菌和寄生虫

据现代研究,甲鱼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

此外,龟甲富含骨胶原、蛋白质、脂肪、肽类和多种酶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甲鱼含高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它的边缘肉裙部分还含有动物胶质,不容易消化吸收,一次不宜吃得太多。不宜和猪肉、鸡蛋、鸭蛋、苋菜、蕨菜同吃

患有肠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者不宜食用,肝病患者忌食,脾胃阳衰、食少便溏慎、失眠、孕妇及产后腹泻者不宜食用

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记载:“鳖肉∶味甘平,无毒。主伤中益气,补不足,疗脚气。”

“黄帝云∶五月五日以鳖子共鲍鱼子食之,作瘅黄;鳖腹下成五字,不可食;鳖肉、兔肉和芥子酱食之损人;鳖三足,食之害人;鳖肉共苋、蕨菜食之,作鳖瘕害人。”

“龟、鳖肉共猪肉食之,害人。六甲日勿食龟、鳖之肉,害人心神。”

感谢阅读、点赞、关注和赞赏

——胡传敏——

甲鱼能不能吃?不应是个问题

◎贺震(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近日,有一位朋友在微信上问我:“甲鱼,能吃还是不能吃?”我当即回复他,甲鱼当然能吃,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这还是个问题吗?

随即,朋友推送给我一篇文章《甲鱼,能吃还是不能吃?这是个大问题》。我一看这题目,心想肯定是恶搞,开玩笑。打开文章一看,还真不是开玩笑,是新浪财经官方账号刊发的一篇严肃的文章。文中针对当下深圳立法的问题,提出了实实在在的问题:“甲鱼,能吃还是不能吃?”

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庚子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与食用野生动物有关的话题也随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指出,冠状病毒常常存在于野生动物体内,从这几十年多发急性传染病的情况看,接近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从动物来的,吃野生动物是陋习。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规定凡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必须严格禁止。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这一规定,对于今后有效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特别是不明原因冠状病毒的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深圳地方立法引来激烈争论

各地闻风而动,一些地方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地方立法或加快原计划的地方立法进程。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通过《决定》的次日,即向社会发布《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列出了禁止食用的猫、狗以及蛇、龟、甲鱼、鸟、昆虫等人工饲养动物“黑名单”,并提出食用野生动物按每人1000元起罚。这一规定,超出了全国人大《决定》禁食的陆生野生动物范畴。当然,只要不违反上位法,地方立法可以填补空白。然而,相关规定还是立即引来了激烈的争论。

禁食常见养殖动物应慎之又慎

笔者认为,地方立法禁食甲鱼等常见的人工养殖动物,应慎之又慎,确有必要进行充分论证。

学名叫“鳖”的甲鱼,肯定可以吃,而且几千年来都可以吃。河南殷墟的发掘和大量甲骨文的研究,不仅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还证实了古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食用龟鳖,并利用龟鳖壳记事、占卜。可见,国人食用龟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估计我们许多人和我们的先人都食用过龟鳖。

专家研究表明,变温的水生动物与恒温的哺乳动物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水生动物病毒不可能感染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病毒也不可能在水生动物体内增殖。食用龟鳖等水产品,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显著促进作用。迄今为止,全世界没有发现和报道过人鱼共患传染性疾病。养殖和食用龟、鳖等水产动物是健康的、安全的。

甲鱼养殖产业关系数百万人

在当代,甲鱼是我国常见的养殖龟种,规模化人工养殖已达40多年,养殖区域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商品甲鱼产量约35万吨,年产值达500至600亿元,上下游产业链合起来年产值超千亿元,从业人员数百万人。

深圳所在的广东省就是养殖大省、龟鳖强省,2019年中华鳖放苗量达1.1亿只,年产中华鳖约6.3万吨,从事中华鳖经营企业达200多家,专业养殖户约1300户,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1万人,年产值超过36亿元。

浙江有多个全国消费者喜欢、认可的甲鱼品牌和甲鱼深加工产品企业,还有与甲鱼、乌龟关联的上市公司。

龟鳖等特色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许多农民正是依靠龟鳖等特色水产养殖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将关系到百万从业人员、千亿经济效益的养殖动物龟鳖列入禁食行列,直接影响到相应的水产产业发展,直接关涉诸多从业人员的小康生活,甚至是生路。

地方立法需要讲科学

3月4日,农业农村部紧急印发通知,明确中华鳖、乌龟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物种和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按照水生物种管理,不入禁食名录。

所以,甲鱼能不能吃,本来就不应是个问题。地方上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为数不少,不应在这种有违常识的问题上浪费时间。罔顾现实的地方立法,不仅落实不了,也没必要,还会拉低地方法规的层次,削弱法律的权威,造成执法的混乱,连带着合理的规定也难以落实。

我们都知道驾驶车辆,方向盘一直向左打不行,一直向右打也不行。因为,无论方向盘一直向左还是向右,都会造成一样的结果,就是翻车。其实,立法也是这个道理。禁食野生动物需要科学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放任不管和全部管死,都不是科学的做法,都不行。

良法才会带来善治,禁食野生动物也需要讲科学。

本刊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环境与生活》杂志社。

责编:郑挺颖

网编:刘畅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37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