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症术后中药调理(类癌症综合征)

2023-11-09 04:12:17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直肠癌症术后中药调理(类癌症综合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直肠癌症术后中药调理,以及类癌症综合征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直肠癌术后,不能耐受放化疗,中医调理,恢复如初

这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患者,19年年初来诊,患者当时42岁,来的时候是因为觉得大便不利,需要常用通便的药物才能缓解,之后发生了胀坠感,来之前也用了一些中药和西药,但是都没有什么效果,必须用灌肠的药物通便才行。后来去当地的医院做了一个肠镜检查,发现直肠上段和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个鹅蛋大小的肿块,病理检查之后确诊了结肠癌。

当时,患者的精神看着还不错,但是舌苔白厚,形体消瘦,主要的症状还是大便胀坠难通,我给患者开了一周的药物,并且让他到西医门诊咨询一下手术问题。这个患者再次来我这儿是近8个月之后,已经做完切除术,并且化疗2次后又来找到我,患者说:“胡大夫,这个放化疗太痛苦了。”患者当时已经决定不再继续做化疗了,经过辩证,给患者开了半个月的药物,患者用完之后自觉大便能够解出,也有一些食欲了,较之前的情况好转了许多,加强了患者中药治疗的信心,一直到现在患者仍一直坚持复查,用药。

这个患者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检查出直肠癌的时候还是早期,症状也比较轻,经过手术治疗和中药的调理之后效果也比较好,现在患者的检查显示已经正常了,同时患者的状态也比较好,已经停药观察,如果没有出现不适的症状就可以停药了。

早期发现的癌症,治愈率是很高的,之前也有患者问过“癌症用中医治疗好还是西医治疗好呢?”其实中医西医并不是相互冲突的,就像这个病人,在当地确诊直肠癌之后先是来到我这,然后经过手术、化疗治疗后,用中药调理直至恢复如初,对于治疗癌症,并没有那种治疗好这种说法,如果是在早期发现的肿瘤,手术治疗还是首选的,手术之后配合中药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会有很好的帮助。

直肠类癌善伪装,早期可根治

52岁的吴先生原本开朗乐观,可从两年前开始,他的生活就一直被灰暗笼罩着——先是莫名间歇性腹泻,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之后又变成了直肠息肉、克罗恩病等,相应治疗仍无效。近日,经过检查,他被确诊为直肠类癌。类癌是啥?跟其他的癌症比,有什么不一样?

肠镜下揪出罪魁祸首

“直肠类癌?我得了癌症?”听完诊断结果,吴先生十分忐忑。吴先生两年前开始莫名间歇性腹泻,他以为是肠道有炎症,自己吃了点药,也没当回事儿。让他没想到的是,腹泻、便秘、腹痛像盯上了他,吃药根本没用。到家附近的医院做完肛肠指检,又按照痔疮保守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不佳。之后,只要症状加重,他就往医院跑,诊断结果又变成了直肠息肉、克罗恩病等,可治疗后一直不见起色。

“上周,经过肠镜下的仔细检查,才找出了罪魁祸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刘喜庆说,吴先生的直肠黏膜隐窝深处有一个浅灰白色硬块,经过病理检查可以确诊为直肠类癌。

多在检查中意外发现

“类癌,顾名思义只是类似于癌症。”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忍萍介绍,类癌是一种特殊肿瘤,它低度恶性、生长缓慢且预后相对较好,可以出现在全身各部位,最常见的是出现在胃肠道。吴先生患的直肠类癌,因为发生于肠黏膜腺体的嗜银细胞,所以又叫嗜银细胞瘤。

“此病早期诊断困难,易被忽视或误诊。”李忍萍说,只有随着肿瘤不断变大、破溃,引起类癌综合征,患者才会出现腹泻、皮肤潮红、气喘、便血、肠梗阻等典型症状。如果类癌在阑尾发病时,会引发右下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生在肠道的类癌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甚至会出现肠梗阻。类癌综合征容易与其他神经、内分泌疾病相混淆,需要通过病理检查做最终诊断。

目前,直肠类癌多在直肠指检或肠镜检查中意外发现。

类癌很少转移,早期可治

直肠类癌很少转移,且早期可治。目前,治疗直肠类癌多采取内镜下切除或剥离治疗,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可进行局部切除;肿瘤直径等于或大于2厘米,多选择根治性手术。

李忍萍提醒,直肠类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要戒烟、限酒并注意合理饮食,想及早发现直肠类癌,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肠镜筛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直肠类癌善伪装,早期可根治

52岁的吴先生原本开朗乐观,可从两年前开始,他的生活就一直被灰暗笼罩着——先是莫名间歇性腹泻,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之后又变成了直肠息肉、克罗恩病等,相应治疗仍无效。近日,经过检查,他被确诊为直肠类癌。类癌是啥?跟其他的癌症比,有什么不一样?

肠镜下揪出罪魁祸首

“直肠类癌?我得了癌症?”听完诊断结果,吴先生十分忐忑。吴先生两年前开始莫名间歇性腹泻,他以为是肠道有炎症,自己吃了点药,也没当回事儿。让他没想到的是,腹泻、便秘、腹痛像盯上了他,吃药根本没用。到家附近的医院做完肛肠指检,又按照痔疮保守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不佳。之后,只要症状加重,他就往医院跑,诊断结果又变成了直肠息肉、克罗恩病等,可治疗后一直不见起色。

“上周,经过肠镜下的仔细检查,才找出了罪魁祸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刘喜庆说,吴先生的直肠黏膜隐窝深处有一个浅灰白色硬块,经过病理检查可以确诊为直肠类癌。

多在检查中意外发现

“类癌,顾名思义只是类似于癌症。”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忍萍介绍,类癌是一种特殊肿瘤,它低度恶性、生长缓慢且预后相对较好,可以出现在全身各部位,最常见的是出现在胃肠道。吴先生患的直肠类癌,因为发生于肠黏膜腺体的嗜银细胞,所以又叫嗜银细胞瘤。

“此病早期诊断困难,易被忽视或误诊。”李忍萍说,只有随着肿瘤不断变大、破溃,引起类癌综合征,患者才会出现腹泻、皮肤潮红、气喘、便血、肠梗阻等典型症状。如果类癌在阑尾发病时,会引发右下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生在肠道的类癌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甚至会出现肠梗阻。类癌综合征容易与其他神经、内分泌疾病相混淆,需要通过病理检查做最终诊断。

目前,直肠类癌多在直肠指检或肠镜检查中意外发现。

类癌很少转移,早期可治

直肠类癌很少转移,且早期可治。目前,治疗直肠类癌多采取内镜下切除或剥离治疗,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可进行局部切除;肿瘤直径等于或大于2厘米,多选择根治性手术。

李忍萍提醒,直肠类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要戒烟、限酒并注意合理饮食,想及早发现直肠类癌,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肠镜筛查。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黄连提取物可预防结直肠癌腺瘤切除后复发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影响因子12.85)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团队牵头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证实了我国传统的中药黄连的提取物小檗碱(黄连素)具有一定的预防结直肠癌前疾病腺瘤肠镜下切除后复发的作用。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增长趋势。约90%以上的结直肠癌来源于结直肠腺瘤。超过50岁人群中腺瘤患病率约30%至40%,肠镜下切除之可预防结直肠癌,但切除后1年腺瘤复发(再发)率30%以上、3年复发率50%左右。

国际上,相关学者和医生们一直研究和开发化学预防其复发的药物和方法,发现的药物多因为副作用或价格昂贵而难以普及应用,其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难题。

本次大规模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由仁济医院牵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消化科协同完成。研究纳入近期诊断腺瘤并进行全部腺瘤切除的患者,并通过区组随机化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两组:服用小檗碱组(每天两次,每次0.3克)和安慰剂组,要求患者在随访期内至少完成一次肠镜检查,直至诊断出腺瘤复发或是最后一名入组患者达到2年随访点为止。

本研究共纳入小檗碱组553例,安慰剂组555例。最后891例(小檗碱组429例,安慰剂组462例)中,小檗碱组中有155例(36.1%),安慰剂组中有216例(46.8%)在随访期内出现腺瘤复发;两组复发为全部息肉(包括腺瘤和锯齿状病变)的分别为183例(占小檗碱组完成者的42.7%)和255例(占55.2%),两组之间的未调整的相对危险度(unadjusted RR)为0.77。特别是复发为高危的进展性腺瘤者,两组分别为15例(3.5%)和26(5.6%),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发生结直肠腺癌,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为此,可知服用小檗碱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结直肠腺瘤复发的风险,为腺瘤切除术后的化学预防提供了新的选择。

该论文通讯作者为房静远,仁济消化科团队骨干陈萦晅教授、高琴琰和邹天慧医生及其他中心负责人为共同第一作者。(黄杨子 袁蕙芸)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4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