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医学技术有了质的飞跃,面对各种疑难杂症,也大多能够提供比较好的治疗方案,比如肺癌晚期患者,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法,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但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护理,恰当的饮食能够让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所提高,为之后的治疗打下基础。
肺癌晚期患者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癌症和治疗方法都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因此,营养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医生摇摇头:“可能是不典型的直肠癌,但是没有任何症状和疼痛,确实还是比较罕见的”。
患有癌症以后,李开复减少了开车出行,去哪里都用步行,只有去很远的地方才会坐地铁或者出租车,这样一来运动量变大。
适当摄入高蛋白质的食品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恶性肿瘤的代谢过程,即所谓的癌症恶病质。
(二) 心理护理
患者还要多吃一些富含丰富高蛋白的食物,这样可以增加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并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为后期的治疗做好准备,常见的富含高蛋白的食物有牛奶、鸡蛋、鱼类、瘦肉等等。
据统计,消瘦在癌症患者中非常常见,尤其是晚期患者。
李开复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4期,腹腔内存在20多个肿瘤,当时他觉得自己的生命长度只能用月来计算了,甚至以为自己只剩下100天可活,陷入绝望的他甚至写下了好几页遗书。
为什么医生要提倡大家定期体检,因为有很多癌症早期其实可以从检查报告中发现端倪,比如肿瘤标志物、血液检查、CT检查等等。如果能早期检查出来,那很多癌症处理起来就简单一些了,希望大家重视。
针对营养不良的问题,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口服营养补充剂、静脉营养支持等方式进行营养支持。
根据《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得病前,超过一半(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85%的患者不了解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知识;97%的患者未做过肠镜筛查,其中86.5%的患者未做肠镜筛查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需要定期做肠镜筛查;首次确诊时,83%的结直肠癌患者处于中晚期;仅6.9%的患者是主动体检时发现。
北京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齐海梅接诊过一对老年夫妻,经过检查诊断,两位老人双双得了早癌。“一个屋檐下、一张餐桌上,两人一起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应该是有共同的因素导致他们患癌。”齐海梅询问后发现,老两口都嗜咸,每天咸菜不离桌、不能没有咸鱼干,还喜欢羊肉串等烧烤食物和油炸食物;由于怕胖、怕得糖尿病,老两口很少吃碳水化合物;由于怕塞牙,老两口也较少吃蔬菜和粗粮。“老两口和孩子一起吃饭,每天晚上做很多菜,吃不完的饭菜,老两口就留到第二天中午吃,经常吃隔夜菜、剩菜,也是致癌因素之一。”
“肠镜被称为肠癌筛查的‘金标准’,预防肠癌应从年轻时开始,一般来说,从40岁开始就要进行癌症筛查。有一位中年男性看门诊时说,他的父亲53岁时由于直肠癌去世了,他自己53岁时也查出患有直肠癌,他担心自己的孩子在53岁时也会落入直肠癌的魔掌。”齐海梅说,“有家族史的人需要更早预防癌症,一般要在发病年龄前10年就开始筛查。例如家族里第一个肠癌患者发病时是45岁,则其一级亲属应该在35岁时开始筛查。”
“我的病人常问我一句话,大夫,我这人平时身体特别健康,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得了这么重的病呢?我跟他们说,所有的慢性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薄世宁表示,人之所以会得癌症,有两个核心原因:一是基因突变,二是免疫逃逸。
我国淋巴瘤的总发病率男性为1.39/10万,女性为0.84/10万,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各国及日本,霍奇金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8%~11%(国外约25%),我国淋巴瘤的死亡率为1.5/10万,排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1~13位。
第一:好的心态,是治愈癌症的一剂良药
第二:睡眠很重要
第三:运动可以提高抗癌力
一、补充营养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二、补充营养是否会促进癌症生长
三、如何科学地进行饮食调节
但具体应该补充哪些营养物质和补充量该如何选择,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癌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转化治疗缩瘤后手术
调节细胞周期和凋亡途径,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死亡。
吴先生笑了:“我身体什么问题都没有”。
营养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比如有些直肠癌的癌灶很小,但是它生长在大血管附近,那么分裂产生的癌细胞就有可能随着大血管转移到全身各个脏器上,这样的肿瘤癌灶就是非常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