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数肿瘤在发生骨转移后,后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觉。疼痛作为癌症的一个主要伴随症状,在积极抗癌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为25%-65%,晚期患者为60%-90%。有关研究发现,中度至重度癌性疼痛占1/3以上。所有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率大于60%,口面部肿瘤占65%以上。在晚期、转移、终末期患者癌痛发生率为70%,抗癌治疗的患者中为60%,癌症已治愈的患者中癌痛仍占40%,85%以上的患者有不止一个部位的疼痛。这些数据说明,癌性疼痛远远得不到有效控制,面对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和家属存在不少困惑和认识误区。怎样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物? 成了肿瘤患者和家属普遍关心的问题。
引起癌痛的原因有哪些?
如果疼痛控制不住了,加大药物剂量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般增加药物的量是原来基础用药的20%,比如患者原来一天吃100毫克吗啡(一天吃2次药,一顿就是吃50mg),加药是加20%的药量,也就是20毫克,所以现在患者一顿吃60mg吗啡,一天一共吃120mg。
第一阶梯为解热镇痛药,其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替代药物有消炎痛、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双氯芬酸(扶他林)等,还可作第二、第三阶梯药物的辅助用药。而此类药物多有胃肠不良反应(如胃溃疡、胃出血等),且剂量增加且毒性加重,故应几类药物“交替使用”,可明显减轻副作用。
第二阶梯药物为弱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可待因,替代药物有强痛定、羟考酮、曲马多、痛力克和右丙氧芬等,主要适用于第一阶梯用药后仍有疼痛者。从药理学分析,此类药可与解热镇痛药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也可组成复方制剂(如氨芬待因、安度芬、丙氧胺酚等),可单独或“交替使用”于中度疼痛的止痛,以减少副作用和成瘾性。
第三阶梯用药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吗啡及其缓释片美菲康、美施康定等,替代药物有氢吗啡酮、羟吗啡酮、左马喃、美沙酮、芬太尼贴剂和丁丙诺啡等。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重度疼痛者。
1. 分散注意力:可以听音乐、看书、下棋、看电视等来分散注意力,缓解癌痛。
2. 按摩:家人可以为患者进行适当按摩,除了能改善血液循环外,在癌痛部位按摩,还能缓解癌痛。
3. 聊天:家人及街坊邻居多陪患者聊聊天,拉拉家常,一起回忆陈年往事,营造轻松的氛围。
癌痛是否只要还能忍耐,就不用吃药治疗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家表示,如果一味强忍,疼痛可能会导致失眠、食欲差、抑郁、烦躁,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失去对治疗和生活的信心。止痛药使用越早,剂量才越小,效果也越好。因此,在医生指导下,良好的癌痛治疗可以助力肿瘤的综合治疗。
吗啡的滥用
“临床上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尤其是口服给药途径,成瘾危险性非常小。”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罗素霞说,即使患者对阿片类药物产生耐受或身体依赖性,也并不意味着已经成瘾,更不影响继续使用该类药物镇痛。按时用药也可以避免出现爆发痛需要使用大剂量药物的情况,从而减少成瘾风险。
患者可通过这个“遥控器”调节药物剂量
治疗癌症疼痛,最常用的方法是药物治疗,这种方法使用简单,效果直接,是一种经济、安全的治疗方法,但药物的使用也应把握一定的原则进行。
另外,患者还要做好疼痛性质的描述,是胀痛、酸痛、刺痛、牵拉痛,有无灼烧、电击、发射疼痛等。这些都能让医生更加了解情况,知道该如何用药。
有相关数据表明:部分癌症患者服用止痛药之后,痛感没有之前那么明显,对于患者的情绪和心态都能起到很大的稳定作用。
止痛药可以用来缓解癌痛,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也需要医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否则乱吃的话,或不仅可以不能够实现疼痛的效果,而且发挥相反的作用。
而胃、肠或胰脏被肿瘤阻塞时,相关脏器可能出现剧烈绞痛。其表现的痛是刺痛、电击痛、烧灼痛或神经疼痛。而癌细胞侵袭肝脏表层的膜或转移到腹膜,也会出现剧痛。
“三阶梯止痛疗法”是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它符合科学的合理用药基本要求。由于强调从非阿片类用起,逐渐升级,增加了用药的选择机会,可供选择的药物多,既可适用于各种癌症、各种疼痛的患者,又可“联合使用”“交替使用”“交叉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成瘾性”和副作用。
通常是属于慢性疼痛,一般会持续长达6个月以上。当肿瘤侵袭胸腔、腹腔或神经,或是侵入骨膜或骨髓腔,使其压力增加,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时,病患可能会出现骨转移、骨肿瘤所产生的骨痛,肺癌侵入胸膜可导致胸痛。
疼痛总共分为10个等级,多数晚期患者可到7级以上,有些甚至能达到10级,10级有多疼,和生孩子、被开水烫差不多的感觉,但本质上又有不同,癌痛属于慢性疾病,不治疗的话会越来越痛,而生孩子、被开水烫只是短暂的疼痛。
疼痛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神经冲动的产生。癌症细胞在晚期会大量侵袭周围组织,例如神经组织,这种情况发生后,大量的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不断产生疼痛的感觉。
部分止痛药及其作用与机理
例如器官衰竭者的压疮,人体免疫力下降都可能引起局部感染而产生疼痛。此外,肺、乳腺、甲状腺、摄护腺等癌症出现骨转移时也会引发剧烈的腹痛。
药品 癌症 牛奶 体育 运动
冯霞教授想提醒正饱受癌痛困扰的患者,癌症无需忍,可及时到疼痛门诊就医。中山一院疼痛MDT团队是由麻醉、放射介入、影像、药物等不同专科的专家组成,会共同为癌症患者制定止痛方案。
治疗癌痛的止痛药并非普通的止痛药,所以不能“疼了就吃”。药物有不同的剂型,不同的止痛药药效持续时间也不一样。如:如阿司匹林只有3-6个小时,吗啡是12小时,一般药物的起效时间比较长,所以患者需要在发作之前就开始服药。
老年人由于肝脏和肾脏功能减退,所以药物清除缓慢,作用时间延长,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因此老年人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酌情减量,加强监护,必要时采用即时调整(包括按时给药剂量和必要时给药的剂量)的方法制定给药方案。此外老年人服药依从性降低,陪护人员应进行必要的服药提醒。
癌症晚期止痛药大汇总(如下图):
有超过一半的癌症病患会发生突发性疼痛,其原因往往是因为该疼痛部位的肿瘤没有控制好,持续变大的话,就愈有可能受到突发性疼痛的袭击。
如果癌症得不能控制,也就是说,癌症治疗无效,那这种时候用什么药可以止痛呢?很显然,这种情况下只是姑息止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可以辅助止痛,增加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如抗惊厥药卡马西平可以帮助缓解烧灼样神经痛或刺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并起到镇痛作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可以起到镇静和帮助睡眠的作用,缓解病人的焦虑;而皮质醇类的药如强的松更是有多重作用,对缓解神经压迫很有帮助。如果合理使用这些辅助药物,有时候可以明显提高止痛效果,甚至起到关键作用。癌痛治疗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使用辅助用药。疼痛无须忍受,改变观念,规范治疗,癌痛多数可以得到控制。
癌症患者的疼痛类型各种各样,有爆发痛是很正常的,所谓爆发痛就是患者在原本稳定、持续的疼痛基础上出现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如果出现了,不需要忍痛,及时求助医生,只要医生做出诊断,会按患者的病情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即释片,服用后15分钟就能起效。如果患者总是出现爆发痛,说明患者一直按时吃的止痛药已经不能有效镇痛了,需要联系医生对止痛药的种类或剂量进行调整。
治疗中引发的疼痛是癌症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是属于急性疼痛,例性如放射神经炎、口腔炎、皮肤炎、放射性骨坏死,患者免疫力下降出现带状疱疹而产生疼痛,化疗药物渗漏出血管外引发组织坏死,化疗引起的栓塞性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