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中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具有止血及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由于血小板的寿命平均只有7天,成年人必须每天产生1000亿个血小板以维持正常的血小板数量。有试验证据表明,血小板在肿瘤发生的所有步骤中都是活跃的参与者,包括肿瘤生长、肿瘤细胞外渗及肿瘤转移。同时,血小板在保护癌细胞免受化疗诱导的细胞凋亡和维持肿瘤脉管系统的完整性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医生,我爱人在化疗期间白细胞下降的很厉害,要不要停止化疗啊?”
你可能觉得毕竟有转移这波不亏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够改善其预后。但大多数患者发现肿瘤时已属中晚期,往往已经发生转移,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祖国医学对肿瘤认识较早,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对癌症病机、症状进行记载,并将其称为瘤、岩、肠覃、息贲等。宋代《仁斋直指附遗方论》首次对“癌”进行简明阐述,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但是古代医藉对于肿瘤转移的记载却比较少。近年来许多中医专家致力于肿瘤转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肿瘤转移提供一定的依据与思路。
如何发现结直肠癌的转移?
肝转移
但预防性清扫后
隐匿转移很稳定
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原因
姑息性化疗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并最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姑息性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会导致严重的全身毒副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尝试介入治疗、射频消融等新兴治疗手段。
出血风险仍然较小,若为口服化疗,如口服卡培他滨或替吉奥,原则上需停药,待血小板恢复至75×109/L以上方可继续化疗,特殊情况为不影响化疗疗效,仍可继续口服化疗。但如果血小板低于50×109/L,则需要立马停药。
“一个病人身上先后出现4种癌,是不太常见的。但这名患者又是幸运的,前面几个肿瘤发现的较早,治疗也都很及时,对他今后的生活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谭卓说。
癌症的复发则是指:在经过前一轮的治疗后,癌症细胞没有被完全杀灭,少数存活下来的肿瘤细胞继续无限增殖,并再次形成了肿瘤。
此外,高达20%的癌症患者患有血管性血栓栓塞,包括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证实了很多隐匿转移终身无害
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结直肠癌的肝转移,它占了结直肠癌晚期患者的80%以上;其次是肺转移,结直肠癌出现肺转移的概率在10%-15%。腹膜转移、骨转移等也是结直肠癌转移的其他可能性,但较之前两者,这些转移在临床上较少出现。
骨转移
如果当初坚持观察到侧颈出现可见的转移
结直肠癌有哪些转移途径?通常转移到哪些器官?
血小板破坏过多:脾脏是人体处理血小板的重要场所,但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肿瘤可致出现脾大、脾功能亢进,使得血小板破坏大幅度增加,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低于100x10^9/L。
协助肿瘤转移
与传统化疗相比,动脉灌注化疗可以将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转移灶内。在发挥最大的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产生较小的全身毒副作用。而且,动脉灌注化疗只需要进行2-3次,每次间隔4-6周,总费用在1万左右,与传统化疗相差不大。因此,这种全新的化疗方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推崇,我们在临床上也比较常用。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机体将自身变异的肿瘤细胞视为异物,发挥了免疫功能,清除这些“异物”,同时也产生多种针对血小板的一些物质,使血小板数量减少。
沈大伯笑得像个孩子,他说,“老婆,我又活过来了。”
上文中提到,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同时,它也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而这其中,能否进行手术切除,又是影响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的最重要因素。
对于不同的肿瘤人群,CIT 的发生率也不尽相同,比如在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铂化疗方案中,肺癌患者 CIT 发生率为 29%;乳腺癌患者 CIT 发生率为 79%。在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CIT 发生率为 91%;膀胱癌患者 CIT 发生率为 57%;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CIT 发生率为 64%。
长大了以后可能需要二次手术
•升白针的使用与化疗时间要有间隔,通常避免化疗期间或者化疗后立刻打升白针,一般在化疗后的24至48小时注射升白针效果会更好,并且注射升白针后,要至少间隔24个小时以后才能继续进行化疗,避免损伤增殖周期的造血细胞或导致化疗不耐受。
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4天,化疗时骨髓巨核系细胞的增殖被抑制后,现有的血小板自然凋亡后,没有及时得到补给,就会出现外周血小板减少的现象。
既然血小板减少后会有出血的风险,还可能耽误治疗疗程,因此怎样才能防止它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呢?
两年后复查CT,恢复很好:
目前对于差异性引发血小板的促有丝分裂、促/抗血管生成、促/抗炎症和粘附功能的条件的理解仍然有限。
实际上化疗药物对增殖过快的细胞都会有抑制的作用,比如癌细胞以及骨髓造血细胞,也就是说化学药物通过静脉或者口服给药之后不仅会作用在癌细胞身上,骨髓细胞也会受到伤害并出现骨髓抑制,最先出现的就是白细胞数目降低,而后同属于骨髓造血系统的血小板也会有下降的表现,其中白细胞降低表现为免疫力下降以及容易受到感染,而血小板降低则表现为容易磕碰出血或凝血异常等。
妻儿多方打听,咨询。,慕名找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头颈外科谭卓主任,就从湖州赶到了杭州。
较低的血小板计数会强烈地增加乳腺癌或肺癌的小鼠模型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肠癌肺转移的患者,这些情况可以考虑手术:原发肿瘤已经得到控制;肺转移瘤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全身情况良好,可以耐受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除了肺转移外没有局部复发或其他远处转移。(当然,具体的评估还是需要主管医生做的哦,患者朋友们可以稍作了解~)
相比淋巴和血液,直接浸润侵犯周围组织的结直肠癌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说起癌症的转移,很多病人会把“转移”和“复发”搞混,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医学概念。
另外,少于5%的小细胞肺癌表现为边缘清晰、密度均质的结节,且没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等恶性征象,极易误诊为良性结节,吸烟者发现此类结节,须短期复查或活组织病理检查。
肿瘤发生
洋葱带领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血小板究竟在肿瘤发生和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1]
第一、建立对天然杀伤细胞的部分物理屏障,来帮助保护肿瘤细胞,也就是“够不着“;
第二、干扰天然杀伤细胞对于肿瘤细胞的识别,也就是“不认识”。
第三、除去“够不着”和“不认识“,血小板还会生成多种物质。这些关键因子各显神通,调控关键通路及关键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肿瘤细胞的存活并促进体内转移。
调节肿瘤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最重要的血管生成蛋白之一,它就是由血小板转运和释放的。
1968年,美国科学家Gasic首先发现了神经氨酸酶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可以减少小鼠的肿瘤转移[2]。而在临床上,约140000名患有血小板增多症(> 400000血小板/ mL血液)且无炎症或缺铁症的患者,近40%都表现出隐匿性恶性肿瘤。目前,血小板增多已经被作为隐匿性恶性肿瘤的预测因子[3],并且可以预测部分肿瘤患者的预后,在卵巢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中与较短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相关。
并且,在“液体活组织检查“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开发基于血液的生物标志物的可靠检测兴趣愈深。但由于循环肿瘤DNA(ctDNA)的检测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血小板成为了另一个被看重的”目标“。血小板是外周血中第二丰富的细胞类型,容易在血液检测中分离和计数。并且,血小板中包含了大量肿瘤细胞脱落的外生物以及致癌和血管生长因子。因此,基于血小板的液体活组织检查“大有可为”,分析血小板的转录组可能会丰富基于血液的液体活组织检查的临床应用。
血小板的活化,补体,高剪切力或凋亡都会从血浆膜中产生血小板衍生体[4]。
[1] Haemmerle M, Stone R L, Menter D G, et al. The platelet lifeline to cancer: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Cancer cell, 2018.
[2] Gasic, G.J., Gasic, T.B., and Stewart, C.C. (1968). Antimetastatic effects asso- ciated with platelet redu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61, 46–52.
[3] Bailey, S.E., Ukoumunne, O.C., Shephard, E., and Hamilton, W. (2017). How useful is thrombocytosis in predicting an underlying cancer in primary care? A systematic review. Fam. Pract. 34, 4–10.
[4] Goubran, H.A., Burnouf, T., Stakiw, J., and Seghatchian, J. (2015). Platelet microparticle: a sensitive physiological "fine tuning" balancing factor in health and disease. Transfus. Apher. Sci. 52,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