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达40%,远离癌症你得知道这些】国家卫健委27日介绍,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已经从10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全球1/5的人在其一生中会罹患癌症,但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癌症早期报警信号有哪些?我国十大高发癌症如何预防?科学防癌别再谈癌色变。 @人民日报
本文作者
鼻咽癌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地区聚集性和家族倾向性。
致癌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是“无孔不入”,长期接触这些致癌物的我们,难道注定要患癌了吗?
研究表明,超90%的遗传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变引起。对于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或有效的遗传咨询,确认有BRCA1/2基因突变的人群经专业医生评估可进行预防性切除,以避免罹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风险。②
喝得越多,得癌几率越大
研究发现至少有22种癌症属于遗传疾病,会在家族之间世代相传。
比起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和每个人接触环境中某些致癌物更令人担忧。
参考资料:
美国癌症协会认为:约5~10%的癌症病例与遗传性基因出错有关。
· 无痛性血尿或伴排尿困难,小心泌尿系肿瘤;
说到发霉的食物,日常生活中真的是随处可见,发霉的馒头、水果、豆制品等等,这些发霉的食物实际上是很危险的,绝对不可以吃。发霉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而这种毒素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所谓一级致癌物指的就是致癌能力最强的物质,而黄曲霉毒素也是所有致癌食物中毒性最强的那种,这种物质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令人惊讶的是,连同朱女士,她的家族中共有8位癌症患者。朱女士的父亲、哥哥、两位姑姑、叔叔、堂哥、堂弟都有癌症病史:
(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后来,小明和家族剩下的人到医院做了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小明也携带了家族遗传性胃癌的突变基因。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小明和其它家人都决定切除所有的胃部器官。
进一步分析数据:
它本身不致癌,但是食用后可能会和胃内的蛋白质分解物发生反应,生成明确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所以国家对于亚硝酸盐的添加量有明确的规定。
黄曲霉素通常存在于土壤、坚果、大豆、牛奶、通心粉、水果蔬菜中,我们食用前要注意食物的新鲜程度,一旦发霉,需果断扔掉,不能掉以轻心。除此之外,木质的餐具、筷子、彩板等要及时清洗晾干,厨房定期清洗,做好杀菌灭菌,防治黄曲霉素中毒。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食物,其实都要适度,不要超出人体的承受范围。
第二天上午,陈先生来到了医院拿检查报告,主治医师看了看结果,笑了:“体检结果显示没什么大毛病,肿瘤标志物也很正常,没什么问题,别自己吓自己”。
1、体重在短期内下降。提到这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糖尿病,的确,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消瘦。可是医生也要告诉你,消瘦同样是恶性癌症的发作特点之一,并且在快速消瘦人群中,恶性肿瘤癌症的患者比例更高。
糖尿病消瘦和癌症消瘦的区别之一,在于速度,糖尿病消瘦的速度比较慢,恶性癌症的消瘦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2、找不到原因的疼痛。疼痛也是癌症典型的症状,而且中晚期的癌症出现疼痛的概率是比较高的,比如你的肝脏发生了癌变,癌细胞会不断的扩散、侵袭肝脏和周围的组织血管。如果影响到了痛觉神经,刺激到腹膜,就会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的症状,到医院检查有时就能发现是肝癌。
3、一直不断的发烧。发烧也许不是一件坏事,它是免疫系统和致病因素搏斗的结果,证明你这个人的免疫力还可以。但是患者如果一直低烧,就要小心了,搞不好真的是癌症。
4、凝血功能降低。凝血功能是在我们受到外界创伤后自主凝血的过程,如果没有凝血功能,小小的伤口都有可能导致你血流不止,出现失血性休克死亡。
5、持续性消化道问题。比如长期腹泻便秘交替、胃肠道消化功能降低、没有食欲、反酸烧心等等,这也有可能是癌症导致的。比如肠癌就会诱发腹泻、便秘的交替出现。再比如,胃癌会令人没有食欲,同时出现发酸的症状。
首先,中老年人的免疫力逐渐下降。免疫力是预防癌症的“卫士”,如果一个人的免疫力很强,那么它就能清除体内出现的癌细胞。如果一个人的免疫力比较差,那么他便无法清除癌细胞。
其次,中年人压力大。不良情绪是癌细胞发生、繁殖的活化剂,中年人要承受家庭、事业、社会的压力,长期的高压会让中年人的内分泌代谢出现问题,如果中年人长期出现不良情绪,那么体内的内稳态会被打破,癌细胞更容易出现和分裂。
一、为何现如今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与这两大原因脱不了干系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有将近1929万例,死亡患者高达996万左右,而中国的新发癌症患者就有约457万人,这个人数占据全球总数的23.7%;死亡病例更是高达300万,无论是新发的癌症还是死亡人数都位居全球第一。
其次,环境因素对癌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说基因是先天的“配置”,那么环境就是后天的“培养”,环境因素涉及的范围很广,例如常见的不良饮食、感染、物理或化学性的损伤等,这些都可能会成为癌症的触发因素。
二、劝告:这几种食物,再喜欢吃都要管住嘴
1.油炸类的食物
2.腌制类食物
根据一些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4万人死于癌症是与食物的过度加工有关,其中就包括烟熏肉、香肠、培根、腌菜等。这些腌制类的食物在制作时会在其中加入大量的食盐,而在腌制的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
亚硝胺与亚硝酸盐相比较,具有很强烈的致癌作用,长期食用含有这种物质的食物,其食管、胃以及肠道发生癌症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不过,并不是说这类食物一点都不能吃,只要控制好量就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邓艳红主任表示,摄入腌制类食物只有达到一定的量和频率才会致癌,日常偶尔吃一点其实不会给健康带来太大的影响。
3.发霉的食物
研究显示,在全球所有肝癌患者中,将近4.6%~28.2%的人是归因于黄曲霉毒素。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黄曲霉毒素是导致肝癌形成的主要因素。它不仅本身会直接致癌,还可以与肝炎病毒感染产生协同作用,共同促使肝癌的发生。
三、医生提醒:出现体表肿块,警惕癌症“找上门”
[1]张思维, 陈万青, 郑荣寿,等. 2003~2007年中国癌症死亡分析[J]. 中国肿瘤, 2012.
[2]Patricia A. Egner 王金兵 朱源荣 Lisa P. Jacobson Derek Ng Alvaro Munoz Jed W. Fahey 陈建国 陈陶阳 钱耕荪 John D. Groopman Thomas W. Kensler. 中国启东肝癌预防:黄曲霉毒素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经验[J]. 化学进展, 2013.
[3]季川, 李铭新, 卢世江,等. 真菌与致癌物亚硝胺形成的研究[J]. 癌症, 1986(3).
本文来自:2022-09-29微信公众号“肿瘤专科医生”《人一生得癌症的几率有多大?5种人风险最大!最全防癌手册,建议收藏》,部分内容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