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复发后的存活率(癌症五年不复发,是不是已经好了)

2023-06-17 20:56:49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复发后的存活率(癌症五年不复发,是不是已经好了)

“明明都是一样的治疗,怎么我半年就复发了呢?”

马大伯今年66岁,去年正好退休,过去几十年身体一直挺好的,没想到一下闲下来,身体反而各种不舒服。去年因为胃痛、黑便到医院检查,结果查出了胃癌。当时医生的建议是做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高,没想到半年后,马大伯的胃癌就复发了。

当时和马大伯一起治疗的还有一位癌友,也是得了胃癌,现在还好好的,复查的时候刚好撞上,得知对方的病情后,马大伯十分郁闷。

癌症治疗上有一个术语叫“五年生存率”,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大多数人可能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生存率是以五年为分界?癌症在治疗后五年内和五年外究竟有什么变化?

美国曾在一群接受大肠癌治疗的患者中进行实验,他们发现,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即使是步行,也能降低大大癌症复发的概率,并使存活率提高约50%。因此,保持良好运动习惯,也同样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复发。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医生也认为肿瘤或癌症是一种慢性病,那么,在肿瘤或癌症治疗中也就有了临床治愈的概念。主要是指患者在接受了专业治疗后,病灶组织和癌细胞已经得到控制或消失,各项身体表现已经达到正常范围的标准,患者可以带癌生存。

在患上癌症之后,李开复认识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变睡眠质量,尤其是晚上尽量不要熬夜,毕竟睡眠是增强身体抵抗力的重要因素,通过良好的睡眠环境,可以改善人体内部环境,增强免疫细胞功能,对癌症的扩散有抑制功效。

长期接触致癌物质是导致淋巴癌出现常见的原因之一,如甲醛含量超标的装修材料、被污染的空气水质、大剂量的辐射、化学药品等。

淋巴癌怎么来的?

癌症患者2~3年内是复发的高发期,5年后癌症复发的风险降低,但并不代表着不会复发。癌症是否复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癌症性质,某些癌症恶性程度高如胰腺癌或小细胞肺癌,即使手术成功后,复发的可能性也很高;另外,手术没有清除干净潜藏在体内的癌病灶或癌症已发生转移,几年后复发的可能性极高。虽然癌症患者生存5年后复发风险降低,不过也有10%的可能性复发,康复期间做好全方位护理,按照医生嘱咐用药,定期去医院做随访。

甲状腺癌:大多数早期的甲状腺癌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及时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治愈率比较高。

肿瘤的治疗方法很多,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局部物理疗法、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疗法等等,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综合科学地选择,并坚持完成治疗疗程。

先来介绍一个概念“五年生存率”,就是某种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是体现临床治疗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根据肿瘤的特性,对其疗效的判定,不能像一般急性疾病一样治疗后在短期内就能确定其疗效好与坏。临床实践证明,由于癌症常易在治疗后2-3年内复发、转移,因而单用近期疗效不能代表肿瘤治疗后的效果,加之癌症这一类疾病,不同肿瘤之间生存期长短各异,因而通常用1年、3年、5年、10年甚至20年生存率来统计,但以5年生存率最常用。

如果癌症患者在5年生存率之后,没有发现复发的迹象,说明此后发生复发的几率会比较低,但也不是说就没有可能,只是说相对比较低而已。在这里也是希望患者,对于5年生存率,要放在心上,但不是增加心理负担,只要配合好治疗,做好生活调理,定期去复查,还有就是早发现癌症早治疗,都是决定癌症复发几率小的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



无论一国之主,还是大众偶像;无论风华绝代,还是百誉加身;一旦罹患癌症,便只能弹指算流年,怅望夕阳天外天——癌症,成了人口相传的绝症!

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可准确了解化疗之后患者体内的状况,如果这三项检查数据均正常,说明身体恢复得很好。

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复查一些特定器官的功能,比如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可以及时掌握相对应的情况,可以防止患者出现意外的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

举个例子,某个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是90%,也就是说,该癌症在经过治疗后有90%的人至少能活过五年,这并不是说只能活五年,而是说能迈过五年这个关键的坎。但是,癌症的复发的概率是存在的,即使癌症在经过治疗后过了五年没有复发,也不代表永远不会复发。只能说五年之后癌症复发的风险很小了,在医学上来说就认为是临床治愈了,而不是完全治愈。

癌症既然会复发,还有必要做手术吗?

大多数患者通过手术、放疗或化疗治愈了癌症,但其自身的细胞分化调控机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癌细胞生长繁殖的环境依然存在,导致癌症复发。

患者需要接受胸片,CT、骨扫描等通过影像学报告,也可以直观反映患者体内病灶的变化。

定期复查

规律运动

基本检查正常

③影像学检查指标;

爱看香港喜剧片的影迷对“吴孟达”这个名字可谓耳熟能详,他是香港少有的金牌配角之一,特别是和周星驰合作的喜剧电影,让人捧腹大笑。

那么,达叔已经切除了肿瘤是不是就意味着影迷们可以松一口气了呢?其实,在抗癌的漫漫征程中,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能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肿瘤一直伺机而动,随时准备卷土重来——复发,或是到别的地方兴风作浪——转移。因此打好和肿瘤的持久战,是取得抗癌胜利的关键。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2015年,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7.2%,而甲状腺癌却高达84.3%。

首先,探索新药物、新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最直接的方法。如今最火的癌症治疗药物当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恶性肿瘤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让免疫系统重新奋起攻击肿瘤细胞。

其次,转化研究也在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蓄力。比如,很多转化研究开始寻找疗效预测分子标志物,这些标志物的发现将有助于医生针对不同患者筛选治疗方案。例如相关研究发现JAK1/2 突变、PTEN基因突变等与免疫治疗疗效呈负相关;POLD1/POLE 基因突变等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医生看到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患者,自然就会对免疫治疗的取舍做出判断。

最后,基础研究的发展一直是临床进步的后盾。新的治疗靶点、新的治疗药物都依赖于基础研究的支撑。巴一教授举例说,肥胖已被证实与癌症的发生及患者更差的预后相关。2020年12月发表于《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会使癌细胞在与免疫细胞(CD8+T细胞)争夺燃料的竞争中胜出。在高脂肪饮食下,癌细胞能够进行代谢重编程以增加脂肪的摄取和利用,而 CD8+T细胞则不能。这个研究让我们知道T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拉锯战会因肥胖而改变,虽然还不能确定明确治疗靶点,但这一发现为通过代谢弱点来对抗癌症的新策略打开了大门。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73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