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丝私信留言,他在今年的体检中,有一项诊断是“肝内液性占位性病变”,他一看见“占位性”这个词就很紧张。想知道这个问题严不严重,以后会不会发展成肝癌。
也许是“胆癌色变”的威力,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发现很多人看见诊断中出现“肝占位性”的字眼,就会自然联系到肝癌,或者害怕会不会发展成肝癌。甚至有些病友急病乱投医,吃了不该吃的药,做了不该做的治疗,白白花了冤枉钱。
那么这个“肝占位性病变”到底是什么个情况,严不严重,下面听我来一一细说。
研究证明,全方位的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最可靠的方案。世界癌症领域的两大权威机构,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联合发布的癌症预防的最新报告,提出了10项防癌建议。
影——主要指影像学检查,比如彩超、CT、磁共振等。
7大癌症筛查方法
限制饮酒酒精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的蓄积会导致癌症,所以饮酒一定要量力而行。
癌症为何有时会出现在同一家族内?
想要在身体这个大海中,捞到早期癌症的「小鱼苗」,就需要有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渔网,也就是——针对不同癌症的专项检查计划。
答案:可能有以下2种原因
另外,有家族史的女性应尽早生育(30岁前)并进行母乳喂养,更年期的女性别乱用含雌激素成分的药物,以尽量减少乳腺癌诱发因素,降低其发病率。
这里有些专业术语大家可能不太好理解。我通俗地解释一下:
一个家族里出现了许多癌症患者
可能有人会问:“家族里没人得癌症,为何恶性肿瘤会找上我?”
肝癌超声声像图
小编这就带你去了解一下!
肝囊肿的诊断通常较简单,普通的超声即可确诊,直径5mm左右即可被超声显示,典型的超声表现是,肝脏上显示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
肝囊肿是肝脏常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有报道称在人群中肝囊肿的发现率高达18%。
限制摄入含糖饮料多喝水和不加糖的饮料。有可靠的证据显示,摄入含糖饮料会引起体重增加、超重和肥胖,后者与12种癌症有关。
肝血管瘤为肝脏的良性肿瘤,较小且无临床症状的肝血管瘤可以定期观察,动态检测血管瘤大小变化等。肝血管瘤在超声扫描动态观察下,血管瘤往往长期形态大小无改变;当肝血管瘤较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引起上腹痛、阻塞性黄疸、胃肠道不适等临床表现,因此大于5cm的血管瘤建议咨询临床医生,及早进行相关治疗。
有效预防大肠癌最重要的是改变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积极运动,保持睡眠。45岁后,平均每5年~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也可以选择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受遗传因素影响的人群更应该提前进行检查。
前列腺癌 筛查人群为45岁以上男性,有反复尿频、尿急及血尿等,特别是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慢性炎症史。主要筛查手段为前列腺触诊检查、前列腺超声、肿瘤标志物,即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筛查。
癌症诊断后,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美国马萨诸塞综合医院与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将癌症死亡率降低一半。
肝脓肿
超声是临床上检查肝血管瘤最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方法,可以有对肝血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血管瘤的B超表现为高回声,部分呈低回声,当部分血管瘤呈低回声表现时,不易于早期肝癌区别,可采用超声血管造影或CT扫描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一般情况下,当血管瘤较小时,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当血管瘤增5cm以上时,可出现腹部包块、食欲不振、恶心、压迫症状等。
鼻咽癌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地区聚集性和家族倾向性。
如果经常出现上腹部疼痛、胃部闷胀、不明原因“变瘦”等症状,应尽早到医院诊断。
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不过量食用如牛肉、猪肉、羊肉等红肉,加工肉类即使要吃也只能吃很少。国家推荐的红肉摄入量是平均每人每天摄入50至75克。
01
04
记住:
文/王若溪 林小华 (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
超过90%的肝囊肿没有任何症状,剩余不到10%的病人,偶有巨大肝囊肿压迫引起的症状,包括压迫胆管引起黄疸、压迫周围器官引起上腹饱胀不适或上腹疼痛。也有部分病人会出现囊内出血、感染、囊肿破裂,若出现,则可表现为腹痛、发热、休克等症状。
多囊肝
烟酒是打开癌症大门的推手,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人,患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若干倍,且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更大,并且吸烟不仅和肺癌有关,它还会让人更易得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
你知道吗,癌症早已不是不治之症。接近半数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约1/3的癌症是可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而获得治愈机会的。而为什么很多人一旦确诊癌症就已经是中晚期呢?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份特殊的“保养手册”,它与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密切联系——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与预防。
1. 癌症确实存在遗传的可能性,由于继承了家族性的基因缺陷,有些人患上某些癌症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2. 相似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尤其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吃得不健康、运动少、吸烟等,或同处在胃癌、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同时受到了装修污染等,可能会造成家族内出现同一种癌症。
1、肠癌:20%~30%肠癌患者有家族史
2、乳腺癌:女儿风险高2倍~3倍
3、胃癌:与遗传有很大关系
4、肝癌:子女是一级预防对象
5、鼻咽癌: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性
1、怕你爱运动:
2、怕你口味清淡:
3、怕你及时戒烟:
4、怕你保持好心情:
普通体检,很难直接检查出癌症
针对性的癌症筛查项目,有时不会出现在普通体检里,我们要有意识去专门安排去做。包括筛查胃癌的胃镜(主要适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筛查肺癌的低剂量螺旋 CT(主要适用于长期吸烟者)、筛查结直肠癌的肠镜、筛查乳腺癌的乳腺超声和钼靶摄片、筛查宫颈癌的 TCT 和 HPV 等。但以上项目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发现所有的癌症,也并不适合所有人去做。早发现癌症确实是检查的收益,但也要利弊权衡,保证检查的弊端不会超过收益才有意义。例如针对肺癌的肺部 CT,并不推荐给所有人,而是建议长期吸烟者去做。不吸烟的人当然也有可能肺癌,但综合风险较低,而肺 CT 检查除了检查成本,还有检查的辐射,以及对结果误判的可能性。这就有可能让一些人没有因为 CT 带来发现肺癌的好处,反而因为检查带来其他伤害或损失。利弊权衡,算账之后,肺部 CT 更适合更高肺癌危险的长期吸烟人群每年去做,而不是全人群。但这也意味着,有少数可以通过 CT 发现早期肺癌的非吸烟者,没有被推荐做检查。总之,面对疾病,医学编织的这张网还不够细致,不能抓到所有捣乱的鱼;更细致的渔网,也不适合所有人都付出时间和精力。那应该怎么办呢?改变生活习惯尽力预防,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筛查方案,尽量不错过那些需要早发现的癌症,而不是所有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