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颜色 尿检尿白细胞偏高

2024-06-23 04:03:11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尿的颜色 尿检尿白细胞偏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尿的颜色,以及尿检尿白细胞偏高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尿液出现这4种颜色,说明身体出现问题!医生提醒过几次了

排尿,是人体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新陈代谢的方式了,它可以帮助人体各部分把器官代谢出来的废物毒素成功的排泄出去。但是,当人体有些部分器官发生了病变以后,尿液也会随之变化,今天就介绍一下,根据尿液颜色的不同,来提前判断你身体那部分有问题。

尿液出现这几种颜色,说明你的身体有问题了

1、尿液呈浓黄尿

在医学来说,正常的尿液应该是微黄或者清亮色,当发现自己的排出的尿液变为浓黄色的时候,可能就是“上焦”出现火气,上焦在中医里指的就心肺,上焦之火下行,到达肾脏,尿液就会变成重黄色。这个时候,要注意多喝一些开水,吃一些凉性食物,缓解上火。此外,如果最近在服药的话,一些药物也会引起尿黄的,这种情况不必担心,待停药后就自行消退了。

2、尿液呈红尿

当发现最近尿的颜色有点红的时候,可能就是尿液中含有一部分的血液,有时候排尿过程中还微微带走痛感。这个时候要注意了,可能会存在泌尿道出血,出血性膀胱炎,肾脏部位发生炎症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拖延,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防止病情的严重恶化。

3、尿液呈绿尿

有时候大家会发现排尿后出来的尿液颜色竟然是绿色,很多人都不把它当一回事。但是,这种尿液颜色证明你的泌尿道很有可能已经感染了。在容易感染人体的细菌里,有一种细菌叫做绿浓杆菌,当尿液经过泌尿道,绿浓杆菌就会被冲下,与尿液发生反应,这样出来的尿液颜色就会呈现绿色。此外,一些中毒反应也表现为绿尿,那是因为毒素被身体吸收代谢进入尿液,形成绿色。

4、尿液浓白不透明

大家知道,正常的尿的颜色应该是清亮透明的,当大家发现最近尿液颜色变为浓白,而且不透明,变得像石灰水一样的颜色,甚至在沉淀后还有很多像棉絮一样的漂浮物,这很有可能是肾结核或者肾脏积脓液,出现这种情况的,还会出现尿痛,尿无力,腿酸无力,排尿障碍等现象。出现这种问题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尿检,方便后期的治疗。

除此之外,当尿液出现硬状的小颗粒,很有可能就是肾结石,尿液中有条状管状物,可能是蛋白尿。尿液是最能反应人体问题的一种直观表现,当出现异样的时候,不要慌张,立刻就医,到专业的医院治疗,就不会出现问题。

5分钟教你看懂尿常规化验单,并不难!

尿常规检查是健康体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检查,不仅可以初步诊断泌尿系统问题,还可以评估全身多系统代谢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学习一下尿常规异常结果的解读。

1. 尿液颜色

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摄入水分不足,尿液颜色深;摄入水分多,颜色浅。

常见的异常尿液颜色主要有:

1)红色尿: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道炎症、泌尿道结石、泌尿道肿瘤、感染、肾小球肾炎等。注意一些药物(苯妥英钠、利福平)和食物(红心火龙果)也可引起红色尿,需要和异常情况加以区别;
2)深茶色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3)酱油色尿: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等;
4)乳白色尿、乳糜尿、脓尿:见于血丝虫病、前列腺炎、淋病等。

2. 尿比重

正常:参考值1.015~1.025。

异常:尿比重升高可见于高热、脱水、糖尿病、糖尿病酮症等。尿比重降低可见于慢性肾衰、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尿崩症、神经性多尿等。尿比重高或低也可见于正常人,如果一天都没怎么喝水,尿比重就会升高。如果短时间喝了大量的水,尿比重就会下降。

3. 尿PH

正常:正常值为4.6~8.0(平均值6.0)。

异常:pH升高可见于频繁呕吐、碱中毒等;pH降低,可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等。另外,饮食会影响尿pH,如食用大量肉类及高蛋白食物,尿pH降低;食用大量蔬果,尿pH会偏高。

4. 白细胞、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

尿白细胞:> 5/HPF(高倍镜视野)时有意义,主要见于泌尿道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膀胱炎等;也可见于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白细胞酯酶:存在于白细胞中,对尿路感染的筛查有重要价值,阴性结果在较大程度上可排除尿路感染。如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白细胞破裂,尿中可出现白细胞酯酶。

亚硝酸盐:正常情况下尿亚硝酸盐为阴性。当尿中白细胞阳性,需判断有无尿路感染时,可结合亚硝酸盐结果进行判断。尿亚硝酸盐阳性结果常见于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等,其特异性可达80%,其对辅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有很高的价值。但需要尿液在膀胱停留超过4个小时才能监测到,如时间较短,也可能出现假阴性。

5. 红细胞、潜血试验

尿红细胞> 3(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等。也可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女性月经期前后,可出现红细胞生理性增高。

如尿潜血阳性而无尿红细胞,原因可能:

1)尿比重低,有可能是红细胞被稀释;

2)可能是放置时间长,红细胞破坏;

3)肛周病变如便秘、痔疮、肛裂也会有潜血阳性。

6.尿蛋白

正常情况下尿中检测不到蛋白质,如尿蛋白为阳性,可能为肾脏疾病。如24小时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 150 mg,称为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

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肾小球、肾小管发生病变时,如各期肾病以及高血压发生肾动脉硬化时,还可见于肿瘤、紫癜性肾炎、心衰、糖尿病等。

7.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均呈明显阳性时,可考虑为肝细胞黄疸;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考虑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不升高,而尿胆原增加考虑溶血性黄疸。

8.尿糖

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应该有葡萄糖。尿糖阳性首先应排查糖尿病,此外,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有尿糖。另外,摄入大量糖类或静脉输葡萄糖,也会出现尿糖阳性。

9.尿酮体

正常情况下,尿中只存在微量酮体。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可能因饥饿、严重腹泻、脱水、营养不良等。

10.尿酸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晶

可见于正常人,但如经常大量地出现,并伴有镜下血尿,则应怀疑有结石的可能。

11.粘液丝

粘液丝在正常尿中可少量出现,尤其在女性尿中。异常:大量存在时表示尿液污染或有泌尿系感染。

留尿标本注意事项:

1.留尿常规,最好是晨尿,即早晨起床第一次尿,因为晨尿是夜间睡眠时间储存的尿液,该尿液浓缩,且没有受到运动、饮食影响。而非晨尿可能受饮食影响,出现饮食性尿糖阳性。
2.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清洗外阴,保证留尿容器干净卫生;留中段尿,前2秒的尿不要。
3.女性月经期不做尿液检查,月经干净后3天再留尿。

4.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休息15分钟再进行尿液采集。

作者:健康管理中心 刘婷

单纯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膀胱粘膜血管扩张、充血、上皮细胞肿胀、粘膜下组织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重者可有点状或片状出血,甚至粘膜溃疡。

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可单侧或双侧肾脏受累,表现为局限或广泛的肾盂肾盏粘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粘膜下个有细小肿胀,于一个或几个肾乳头,可见大小不一,尖端指向肾乳头,肌底伸向肾皮质的楔形炎症病灶。

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肾小管腔中有脓性分泌物,肾间质水肿,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形成。炎症剧烈时可有广泛性出血,较大的炎症病灶愈合后局部形成瘢痕。肾小球一般无形态学改变。合并有尿路梗阻者,炎症范围常广泛。

临床表现

下尿路泌尿系统感染常见:

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区不适和腰骶部疼痛,可有血肉眼血尿。

急性泌尿系统感染被认为局限于膀胱。

没有任何迹象或症状表明上呼吸道或全身感染。

上尿路泌尿系统感染:

包涵下尿路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发烧(>37.7℃)

寒颤,严重疲劳或明显不适反应,或全身性疾病的其他特征

腰腹痛,肋椎角度压痛,男性盆腔或会阴部疼痛。

诊断:

病史询问

    尿路感染相关症症状的特点、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既往史、药物史及相关病史等。(如是否留置导尿管或近期有无,尿道腔内操作是有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疾病,有无尿道功能或解剖结构异常等),以排除复杂性尿路感染

    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睡眠、饮食等。

体格检查

肾区检查,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可有腰部胀痛、肋脊角明显压痛或叩击痛,特异性较高。

腹部检查,急性膀胱炎患者可由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

尿道外口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处女膜融合、处女膜伞、尿道旁腺炎等。

实验室检查

    亚硝酸盐:正常值为阴性,阳性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尿液中细菌数>105/ml时多数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程度与尿液中细菌数成正比。

    白细胞酯酶:正常值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尿蛋白正常定性为阴性。定量小于100mg/24h。尿路感染,可有蛋白尿,通常<2g/24h。

    尿沉渣显微镜检:离心尿沉渣中白细胞数(WBC)1-2个/HP。(高倍镜视野)表示非离心尿中WBC数为10个/mm3,配合革兰染色可以作为感染的确定性诊断。有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沉渣显微镜镜检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60%-100%,特异性49%-100%。应注意尿检没有WBC不能除外上尿路感染,同时尿WBC也可见于非感染性肾疾病。

    镜下血尿:正常情况下尿红细胞数<3个/HP,见于40%-60%的膀胱炎者,对诊断尿路感染,缺乏敏感性,但特异性较高。

    尿培养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可靠的指标。

诊断

现今,人们发现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可以用于在任何情况下诊断所有类型的尿路感染,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具体分析。

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现行尿路感染的病理原血诊断标准:1、新鲜中段尿沉渣革兰染色后用油镜观察细菌>1个/视野。2、新鲜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5CFU/ml;3、膀胱穿刺的尿培养阳性。符合上述指标之一者可诊断尿路感染。

美国传染病学会和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疾病学会规定的尿路感染细菌培养标准为:1、急性非复杂性UTI中段尿培养大于等于104CFU/ml;2、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中端尿培养≥104CFU/ml;3、女性中段尿培养≥105CFU/ml,男性中端尿培养或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导尿标本≥104CFU/ml。

并发症

肾乳头坏死

肾乳头及其邻近肾髓质缺血性坏死,常发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为其严重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剧烈腰痛或腹痛和血尿等,可同时伴发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或)急性肾衰竭。当有坏死组织脱落,从尿中排出,阻塞输尿管儿时,可发生肾绞痛。

宜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抗生素应用等。

肾周围脓肿

为严重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致,多有糖尿病、尿路结石等易感因素。致病菌常为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除原有症状加剧外。常出现明显的单侧腰痛,且在向健侧弯腰时疼痛加剧。

治疗主要是加强抗感染治疗和或局部切开引流。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34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