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是癌症转移吗(癌症术后多久才会有转移)

2023-05-24 12:12:05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是癌症转移吗(癌症术后多久才会有转移)

案例分析

张先生是一位结肠癌并胰腺癌可疑原发的患者,病史特别复杂(具体参考“病情概述”),但他是一位运用肿瘤综合治疗手段再配合NKT治疗达到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经典案例。2012年2月张先生结肠癌术后化疗后两年,于2014年2月又发现胰腺部占位,可疑原发,再行手术+化疗治疗;但一年后再次发现肝门区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继续行2周期化疗。2015年7月,患者希望进行NKT细胞治疗。我们团队在分析了患者的情况后认为,术后病理报告中提示存在“脉管癌栓”,意味着将来复发和转移的概率很高(而接下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进行NKT细胞治疗是比较合适的时机。

不同类型的肿瘤疾病其特点各不相同,有些低度恶性肿瘤疾病在切除后一般较少复发或转移,而高度恶性肿瘤疾病则侵袭性强,术后也容易复发或转移。


2016年12月12日,CT示腹膜后淋巴结增多增大,遂于12月29日行放疗;2018年1月11日CT示右肺下叶磨玻璃结节增大,遂再次行放疗。于2015年7月采用NKT细胞免疫治疗,至今已完成31个疗程(截止2018年4月)。

CT、MRI:初期,显示腹膜后某一区域多个增大的淋巴结呈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晰;病变进展时,受累淋巴结明显增大或相互融合呈分叶状团块,其内可有多发不规则小的低密度区。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后淋巴结肿大为主时,将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向前推移至其显示不清,此所谓「主动脉淹没征」。另外,CT、MRI 检查还可发现盆腔、肠系膜、纵膈或表浅部位的淋巴结增大及其他脏器如肝、脾、肾受累的表现。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发生坏死的淋巴结内可见无强化的偏心性低密度或 T1WI 低信号 T2WI 明显高信号区。淋巴瘤增强检查还能进一步鉴别增大的淋巴结和血管影,并可显示血管被包绕和推移的情况。MRI 可鉴别淋巴瘤治疗后的肿瘤残留、复发与纤维化,若为纤维化则 T1WI 和 T2WI 上均呈低信号改变。

腹膜炎的特征是继发于细菌、肉芽肿或化学原因的腹膜腔内液体广泛聚集。其中细菌性腹膜炎可能是主要的病因,通常由腹膜内脓肿或空腔脏器破裂引起。CT表现包括腹水伴腹膜和肠系膜增厚。钆对比剂增强MR图像可显示光滑的腹膜强化。

播放

活动性克罗恩病。小肠造影增强CT的MIP重建显示广泛的回肠克罗恩病(箭)伴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和节段性充血。

如果对您有帮助的话,请分享给更多的患友。

2015年4月,查腹部CT:肝门区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约22*17mm,考虑转移。4月24日PET-CT:腹膜后淋巴结最大SUV值7.2,行Xelox方案化疗2周期。

患者通过31个疗程的连续系统治疗,2016.12行放疗联合NKT细胞治疗,第4次随访及影像学检查显示2016.12至2018.1腹膜后、左主动脉旁淋巴结明显缩小,且大小无明显增大趋势,保持不变。

结论:通过及时、连续和系统的个体化NKT细胞免疫治疗:2016.12至2018.1腹膜后、左主动脉旁淋巴结明显缩小,且大小无明显增大趋势,保持不变。影像学评效为SD,生活质量评分为80.5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自诉其身体各方面生理机能变好(如饮食、睡眠等)。

PET/CT诊断考虑为早期肺腺癌

PET/CT诊断:考虑甲状腺癌可能性大,伴右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建议穿刺活检。

女性,53岁,阴道不规则出血1周围,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癌,行PET/CT进行肿瘤分期。

在郑州,当地医院给陈先生做了2个疗程的化疗后,CT检查发现贲门病变部位有所好转,贲门壁增厚的情况有所改观,周围的肿大淋巴结也缩小了一些。

PET/CT诊断与分期:以上改变符合宫颈癌ⅠB2期(FIGO 2018宫颈癌分期)。

由于该患者已经通过手术及化疗减小了瘤负荷,且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进行免疫细胞治疗以控制瘤体复发和转移。

患者3年前因咯血到医院就诊发现右肺腺癌,行基因检测提示EGFR 19号外显子T790M突变,遂开始口服靶向药治疗,期间于当地医院定期复查。在去年3月复查发现肿瘤较前进展,更换靶向药物治疗,直至无法耐受并发症才停药。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先后多次化疗和免疫治疗,但因腹痛不能缓解,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来到医院就医。

肿瘤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危险因素,尤其要注意及时消除,比如肺癌的危险因素是吸烟,肝癌的危险因素是酒精和霉变食物,胃癌则是腌制油炸食物和幽门螺杆菌。

2015年4月,查腹部CT:肝门区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大约22*17mm,考虑转移。4月24日PET-CT:腹膜后淋巴结最大SUV值7.2,行Xelox方案化疗2周期。

患者通过31个疗程的连续系统治疗,2016.12行放疗联合NKT细胞治疗,第4次随访及影像学检查显示2016.12至2018.1腹膜后、左主动脉旁淋巴结明显缩小,且大小无明显增大趋势,保持不变。

结论:通过及时、连续和系统的个体化NKT细胞免疫治疗:2016.12至2018.1腹膜后、左主动脉旁淋巴结明显缩小,且大小无明显增大趋势,保持不变。影像学评效为SD,生活质量评分为80.5分,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自诉其身体各方面生理机能变好(如饮食、睡眠等)。

诊断依据:病史+肿瘤标记物升高+影像学腹盆腔CT检查结果

2012年2月,患者因结肠脾曲癌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横结肠中分化腺癌,癌组织侵及浆膜层,肠周纤维脂肪可见癌组织浸润,脉管可见癌栓,淋巴结(1/13),pT4aN1MO。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2次,Folfox方案化疗6周期,单药希罗达口服2疗程。后定期复查。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63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