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患上癌症后,接下来不得不面对高昂费用的治疗外,还要面对癌症带来的疼痛,这是大部分患者必须要面对的事情,虽然知道是不治之症了,但是求生欲望驱使去做一切尽量挽救生命能够长久一点,在挽救生命的同时,患者需要经受疼痛,但最后还是在剧烈的疼痛中离世。
01 晚期肝癌,钻心痛
误区一:癌症晚期已经无法治愈,所以不必要治疗,所有药都不要用。这当然是不对的,癌症晚期少数仍有治愈的可能,这个当然要积极治疗,但这只是少数,多数癌症还是无法治愈的。对于无法治愈的晚期癌症,有相当一部分还可以通过抗肿瘤治疗实现带瘤较长期生存,这部分病人当然也仍值得去治疗。那对于那些既无法治愈,又没有效的控制肿瘤的方法的癌症晚期病人,怎么办?是不是就不要治疗?就抗肿瘤治疗来说,可以这么说,但不进行抗肿瘤治疗(因为没有效果或者效果极微)不等于不要治疗,病人有痛苦,能够减轻的当然要去尽最大可能去减轻痛苦,比如,疼痛,当然要进行止痛治疗,都已经痛得呼天呛地,还不用止痛药?难道让他活活痛死?癌症如果已经不能治愈,最终会死于癌症的进展,但至少不要带着巨大的痛苦走啊 ,这是病人的基本尊严和权利啊!
误区二:癌症疼痛要靠打止痛针。很多人一提到癌症,就是打止痛针,疼痛,到了医院,第一句就是“医生,给我打一针止痛针”。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打止痛针,而是用口服止痛药,癌症疼痛尤其如此,因此癌症疼痛是慢性疼痛,不是痛一下就没了,而是很可能一直持续疼痛,一直到生命的终点,而且止痛药都是短效的,维持时间短,副作用大,如果靠打止痛针,每天得打很多次,而且会越打越多,屁股都打烂了,效果还未必好,副作用还非常大,打止痛针一般用于偶尔临时用一下,或那种不需要长期用止痛药的情况,比如手术后麻醉过后的疼痛,可以打止痛针临时过度一下,最后几天就不会再痛了。癌症疼痛不能靠打止痛针,以口服为主,而且是口服长效缓释制剂,如果临时爆发痛,也是口服即释的吗啡为主(偶尔也可以打吗啡针,但不是度冷丁),不能口服的,可以肛门用药,或者用贴剂(芬太尼透皮贴剂)。
误区三:用止痛药是为了延长癌症病人的痛苦。止痛药只是为了缓解病人的痛苦,只是通过止痛药让病人对疼痛无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对肿瘤本身没有控制作用,不会缩小或控制肿瘤的生长,也不会延长生存时间。有的人会说,痛苦少了,对病情就有好处,就可能会活得久一些,我的天,既然痛苦少又能活得久一些,我们对病人进行化疗放疗都已经做不到,现在用止痛药都可以做到,你不给病人用止痛药?你要活活让病人快点痛死?你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悲伤的问题,也是一个有认知误区的问题。
因此,可以说拥有好的情绪,健康的心态,对于疾癌症的治疗有很大帮助,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锻炼。
“鸦片酊”在欧洲大肆滥用,并不是没有人警觉,一些有远见的医生很清楚鸦片的滥用成瘾的副作用,非常反对广泛、无节制的使用。但对当时贫穷的欧洲工人阶级来说,没有什么药物能比“鸦片酊”便宜又好用,所以面对专业人士的反对之声,他们依然我行我素
大部分癌症晚期患者会出现全身疼痛,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三阶梯疗法”,即轻度疼痛,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物。“三阶梯”的标准止痛药分别是阿司匹林、可待因及吗啡。
癌细胞产生的疼痛感会让患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疼痛感放大。因此在疼痛发生的时候,患者可以通过放松身体以及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疼痛,比如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或者听听音乐,不过这种方法只适合轻度或者中度的癌痛,对于重度癌痛基本没有什么效果。
每天0.1毫克吗啡成功止痛
宫颈癌晚期,是生命期最后的一个阶段,由于病灶侵犯出现继发性症状,病灶波及结缔组织,腹腔壁、压迫输尿管或直肠,坐骨神经时,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里急后重、下肢肿痛等,严重时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最后引起尿毒症。患者病情进入疾病后期,身体会出现消瘦、脸色苍白贫血症状、发热及全身衰竭而死亡。
有统计显示,约四分之一新诊断恶性肿瘤的患者、三分之一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以及四分之三晚期肿瘤患者,都会合并疼痛。引起癌痛的原因有肿瘤直接因素,如癌肿压迫,浸润,转移至骨或其他脏器,侵犯神经;也有癌症伴发的病理因素,如感染、抑郁、焦虑等;还有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如放疗相关性黏膜炎、化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疼痛以及手术后切口痛。这些原因均可引起疼痛。
癌症晚期,为什么会全身剧痛?
误区一:癌症末期已经无法治愈,所以不必治疗用药。
误区二:癌症疼痛要靠打止痛针。
很多人一提到癌症,就是打止痛针,到了医院,很多病友第一句就是“医生,给我打一针止痛针”。
有时候觉得配的止痛药不够给力,第一个要求也是:医生,能不能改止痛针?”
误区三:用止痛药是为了延长癌症病人的痛苦,所以没必要。
首先,止痛药本身并没有抗癌、延缓寿命的功效,用它只是为了缓解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达到““我不要痛苦的活着“的目的。
方法一,强效止痛药
方法二,手术疗法
副作用一,成瘾性
副作用二,身体其他部位的症状
弗雷德里希·塞尔吐纳完成吗啡的研究和制作之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1817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上发表一篇关于吗啡的较长报告之后,才受到广泛注意。1827年,著名的制药公司-默克集团正式将吗啡进行商业规模的生产和制造。
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治疗效果已经不明显,甚至无效。这个时期患者会遭受极大的痛苦和折磨。患者已经失去体面的活着,尊严的离去的本能。
中山一院疼痛MDT团队部分成员
但这时候的治疗已经不以抗肿瘤治疗为主了(因为在这时候效果极微),而是尽可能的用药缓解病人的不适感。让病人更舒服体面的生存。
在中国,一些鸦片成瘾者,原本希望通过注射吗啡来治疗鸦片瘾,却没想到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群,不久就变成吗啡瘾君子,前面的少帅张学良就是典型的代表。他自从使用吗啡戒鸦片之后,很快产生了新的依赖,每天需要注射吗啡才能正常生活,直到后期被软禁。
“鸦片酊”是由17世纪的英国医生托马·斯西登汉姆发明,制作方法就是将鸦片溶于酒精,再加上草药或其他一些成分,制作成药剂。“鸦片酊”在欧洲非常便宜,又合法,所以非常容易买到,比街上卖糖葫芦还方便。
四、忘记按时服用药物怎么处理?
那么有癌痛的患者去到这些癌痛门诊,应该做什么呢?癌痛门诊的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疼痛的各种情况,比如疼痛部位,疼痛出现的时间,疼痛的描述,疼痛程度,疼痛加重的时间,有无服用过镇痛药,(如有)镇痛药有无效果,疼痛是否导致失眠,疼痛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其他不适症状等。这些问题,患者自己是最为清楚的,所以去就诊时,最好是能自己去。如果患者实在无法去,而是以家属代为就诊咨询,则要对上述问题做一些准备,询问患者,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一些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