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老戏骨”吴孟达和廖启智因癌症去世后,娱乐圈再次传来不幸的消息。
在4月10日,香港演员黄树棠的儿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黄树棠因病去世,享年77岁的消息。
人的肠胃是有规律性的,会根据人的状态、生活规律等各方面调整,就像有的人通常在每一天的早晨排便,而有的人则在下午或者晚上。如果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规律,且长时间没有发生变化,在某个时间却突然发生变化,比如一天内反复大便,就像赵大爷,一天达到了5~6次,而且每次都感觉拉不净,那么首先要检查,是不是吃的食物有问题,或者得了肠胃性感冒等,排除这些原因,那就很可能是肠道出现了问题。
有些人会疑惑,广东人素来以“饮食清淡”闻名,相对于周边地区重油、重辣,似乎广东人的饮食结构与结直肠癌高发并不挂钩,为何肠癌的患病率会一直上升呢?
生活在大肠癌高发地区,或当地饮食习惯较容易诱发大肠癌的人群;
上述的这些不良习惯,每个人都需要及时做出改变。除此之外,在日常还要注意观察身体,如若出现这几个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
正常情况下,每日排便的次数应该在1~2次,而在肠道发生病变时,肠道内的病灶可能会占据肠道空间,同时会刺激到肠道黏膜,导致患者的排便次数异常增加,且总有拉不尽的感觉。
肠镜是大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它是细长可弯曲,末端装有一个光源带微型电子摄影机的纤维软管,可以通过肛门慢慢进入直肠,再进入结肠,最后进入盲肠,可以观察到结肠和大肠的内部情况。而且,如有需要还可以可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或行大肠息肉切除术。
大便异常只是一种表现,而这种表现背后可能有多种病因,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肠癌。
那么,同样都有便血的特征,我们应该如何区分?为了预防直肠癌,平时该怎么做?而要是真得了这病,又该怎么治疗?为了让大家清楚认识这一恶性肿瘤,小艾专门邀请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高玮来详细科普一下。
研究发现,BMI指数超过29的人比BMI指数小于21人,大肠癌的风险增加一倍。肥胖会影响新陈代谢的速度、内分泌的平衡等,而且对身体炎症水平的影响最大,与直肠癌风险的增高高度相关。
家族中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也会比普通人要高出许多,因此建议这类人群定期进行大肠癌的筛查。
1、大便习惯变化:有相关研究统计显示,在结肠癌的初期阶段,患者多表现为间断性排便习惯改变。
2、便秘症状:结肠癌最为常见的病发区域,其实就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的交界处。
3、经常腹痛:无论是哪一器官发生癌变,进入晚期后最不能避免的症状就是疼痛,结肠癌同样也不例外。
4、血便症状:结肠癌和直肠癌血便不同,在直肠癌便血的初期阶段,患者症状和痔疮十分相似。
一、为什么赵大爷大便异常,就是肠癌?
二、肠癌是什么?
三、肠癌发生前,会出现的三个征兆
1、血便或黑便
2、大便习惯改变
3、大便性状改变
四、肠癌该如何治疗?
1、手术治疗
2、药物及放射治疗
3、一般治疗
结肠癌:与直肠癌的大部分症状类似,会出现便血、大便异状、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但也有特殊的地方,且左右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也不大一致。
[3]只爱吃肉不吃蔬菜?小心结肠直肠癌找上你.科普中国.2020-4-13
早在2017年,黄树棠就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自己患有大肠癌的事实,他表示确诊的时候已经发展到大肠癌二期了。
当身体出现排便不尽感增加、排便次数增加以及便血的三个异常表现时,需要警惕是结直肠肿瘤所致。
造成大肠癌早诊率低的原因是大肠癌早期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人们容易与痔疮、肠炎混淆,容易忽视,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喜欢吃加工肉类食品的人群;
大肠息肉
我们正常排便是因为粪便到了直肠时会刺激周围的直肠粘膜,然后引起相应的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皮层,再由大脑下传指令,让肛门括约肌放松,粪便顺利排出,但是直肠出现肿块后,也会产生刺激,让大脑以为要排便,使得直肠癌患者不时跑厕所但又便不出什么或者有便不干净的感受。
直肠癌的便血需要和痔疮出血辨别开来,可从颜色、痛感、便血时间上分别。
排便越来越不规律,包括排便时间、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等的变化,比如大便次数从原来的一天两次变成一天四五次,但是每次排便量不多,而且有排便不尽、总是有便意的感觉。
正常的大便形状是长条形的,类似香蕉的形状,软硬适中,颜色呈黄色或黄褐色,很容易被水冲走。但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有时候大便会粘马桶,用水怎么冲也冲不走,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特别是对于有遗传病史的朋友,发现有多发息肉时可以及时切除,防止息肉恶化成癌。除开这点不谈,体检也是好处多多,不仅可以掌握自己的身体情况,也能提前组织某些疾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