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 癌症指标(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2023-05-15 23:08:04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血常规检查 癌症指标(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李大爷近几天身体不舒服,上网查了查,感觉自己的症状与癌症很像,去医院门诊,医生了解一些情况后,说建议李大爷去查血常规。李大爷很纳闷:查血常规能查出癌症吗?

血常规的检查意义

(编辑ZS。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单核细胞↑↑:①可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②急性感染恢复期;③活动性肺结核等。

血常规是最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检查血细胞数量变化来判断血液异常,同时也能用来检查某些疾病,其中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但很多人拿到检查报告后一脸茫然,不妨具体来了解一下其代表的意义。

1、白细胞降低

2、白细胞升高

3、血红蛋白降低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此类蛋白质参与氧气运输。维生素B12、铁以及叶酸是红细胞的造血原料,通过测量血红蛋白能判断造血功能是否异常,看看有没有出现贫血。患有癌症后,癌细胞可损害红细胞,再加上某些药物和放射治疗等可抑制骨髓,从而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可降低免疫力,同时也会引发各种不适感,如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无食欲以及乏力感等,甚至引起身体严重缺氧,最可怕的是危及生命。目前为止可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输血的方式,纠正贫血问题。

4、血小板降低

1、《一文读懂隐藏在血常规中的秘密》,乳腺癌互助圈,2020-04-05

2、《藏在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小秘密,肿瘤患者千万不能大意》,肿瘤的真相与误区,2020-02-15

甲胎蛋白(AFP)

糖类抗原(CA242)

白细胞系统(反应免疫状态)

这三个指标要重点关注?

血常规能查出癌症吗?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是止血,当患有严重肝病时可引起血小板合成障碍,降低外周血小板计数,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症,使得凝血功能障碍,伤口不易止血,甚至诱发大出血。可通过输注血小板的方式来补充,另外也可以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避免肢体受到外伤和碰撞,尽量选择软毛牙刷刷牙,不能用牙签剔牙。避免吃太坚硬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期间可选择容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维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能过度用力,不然会升高腹压而引发内脏出血。

淋巴细胞↑↑:①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病和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②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③血液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等);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④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期等。

而通过血液检查可以测出的疾病主要包括了:各种炎症、贫血、血小板的含量、糖尿病、冠心病、低血糖症、急慢性肝炎、乙肝、肝硬化、肾功能异常、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结石、泌尿系统疾病等疾病。可以说,血常规的检测意义还是比较重要的。

糖基抗原(CA19-9)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简而言之,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一般通过RDW和MCV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白细胞(WBC)↓说明:病毒染常下降,严重肝病、骨髓衰竭性疾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时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有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只是一项肿瘤检测的参考标准,它的升高或者改变,并不一定能够百分百确定就是得了癌症。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血小板它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容易造成出血,但是血小板过多不易于血液流动,容易造成血液凝固,进而发生血栓的机会增加。

嗜碱性粒细胞↑↑:①可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②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③癌转移、铅及铋中毒等。

正因为如此,它的变化成了临床上的辅助诊断标准。临床上,肝癌患者体内的甲胎蛋白含量比正常人多出10倍甚至上万倍。

怎样才能确诊癌症?

HCT降低与各种贫血有关,因为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同,红细胞比容的改变并不与红细胞数量平行,需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并用于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有参考价值。

糖类抗原 (CA72-4)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常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血液常规的检查,主要是血液常规检查、血型、血脂检测、血糖检测、尿酸检测、血钙检测、乙型肝炎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等等。

受到细菌感染后会使得器官和组织发生感染,从而引起白细胞升高,也有可能是器官组织受到损伤或有炎症。另外组织受到损伤、做完手术后、中毒以及外伤和急性失血等也会使得白细胞升高。

综上所述,所谓的升高和降低常指显著的变化,轻微的变化多则没有诊断意义,如有不适需及时就医。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血小板(Platelet,PL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骨髓巨核细胞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细胞质,具有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及血块收缩等功能,参与凝血与止血过程。

通过血常规筛查检测是否有贫血、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白血病、等和血液有关的一些疾病。血常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跟进食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血常规检查不需要空腹。

参考资料:

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将白细胞分为三大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间细胞)。

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监测,血常规的检查,有时可以发现因为肿瘤出现而导致的某些改变。比如白血病这种血液类的癌症,在血常规的检查中,很多患者的白细胞会急剧增多,晚期患者白细胞增多的现象更是明显。但是也有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毕竟稳定,无明显变化。

在临床上,对于癌症的检测和确诊是很谨慎的。以肺癌为例,如果检测中出现了肿瘤标志物的升高,那么接下来可以通过影像学的检查,来确定肺部是否的确存在结节或者阴影。

而这也表明,血常规的检查,对于癌症的检测并不起到绝对性的指导,而只能是一种辅助性质的作用。因为肿瘤在发生后,患者血液数值的变化没有普遍性,自然也就没有绝对参考的意义了。

当今“三素一汤”泛滥的时代,通过检查血常规分辨机体是否属于细菌感染,是否可以避免用到抗生素,尤为重要。

“↓”箭头表示低于参考值范围

[1]《一文读懂肿瘤标志物》.丁香园.2019-4-11.

[2]《癌症早期诊断的好帮手——解读肿瘤标志物》.解放军报.2014-5-8.

[3]《验血可以查出哪些病状?》.新华网.2015-11-5.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25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