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要参加一个病例讨论。
一个老年肝癌晚期的病人,出现了脊柱的骨转移之后,要不要进行手术的问题进行讨论?一个晚期的肝癌病人,尤其到了终末期,出现了脊柱转移骨折之后,我们还用不用对他进行必要的治疗?这个从伦理上来讲,治疗是有意义的,但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手术创伤有可能会加重他病情的进展。导致病人的情况进一步的恶化,如果从有理的方面来讲的话,那手术有可能会起到缓解疼痛,稳定脊柱的作用。
因此在国际上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极少,全国也仅有少数几家医院的几名脊柱外科医生可以开展这个手术。
手术团队规划了肝脏切除边界,进行了整个肝方叶+肝外胆管+胆囊的切除。切除肝门部胆管时,右侧切缘达到了右前和右后胆管分支,左侧切缘达到了左肝管分支(临近门静脉矢状部)。左、右胆管切缘及胆总管下端切缘,术中冰冻均未见肿瘤侵犯。右前支胆管和右后支胆管之间距离较近,可以整形合并为一个开口,但是左肝管和右前右后胆管切缘相隔距离大于2厘米,所以分别进行了右侧胆管空肠吻合以及左侧胆管空肠吻合(双侧胆肠吻合)。
不少骨转移的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除了可出现原发癌的症状之外,还可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
针对蓝大姐的情况,普通外科科室立即开展了详尽的科内讨论,刘波主任医师提出转化治疗也许可以解救患者,也是目前唯一的希望所在。据悉,所谓的转化治疗就通过利用综合的药物化疗方案将患者的肿瘤缩小,待时机成熟再行手术切除。但是由于蓝大姐的黄疸指数过高,肝功能严重受损,无法进行化疗药物治疗。综合考量后,专家向患者提出一个先行手术切开胆总管,取出堵塞的结石,待放置T管将淤积的胆汁引流出来后再进行化疗的方案。
由于癌细胞的生长脱离了机体控制,所以相比之下,它比正常细胞要厉害得多。当人体摄入食物后,大部分的营养物质都被癌细胞抢走,正常细胞就会因为“饥饿”出现坏死,坏死细胞被吸收后就可能导致低热。
患者有9年的前列腺癌病史,一方面说明前列腺癌本身控制良好,另一方面说明是恶性程度较低的前列腺癌,这类病人手术治疗的效果会非常理想。但患者已经65岁了,按人均寿命80岁来算,应该还有15年的寿命,如果全身基本状况良好,而且仅仅是单个椎体有转移瘤,可以把这个椎体整块扩大切除,可以明显减少局部复发。
至于你问我可不可以不治疗。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牢的墙角也禁不住人家天天来挖。
那么,肿瘤转移到了脊柱为什么还要积极治疗甚至手术呢?
一. 肿瘤肝转移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25I 粒子置入技术—内照
怎样才能提前预防肿瘤?
人体细胞不受机体控制,包括细胞生长周期缩短,细胞恶性增殖速度增快。随着这个细胞的不断增殖,在局部形成肿块,在某个部位生长的癌细胞脱落,也可以随着血液循环或者淋巴循环转移到其它远处器官,从而发生转移。
但不同的患者病情不同,如果骨转移可以被及早发现,及时干预,生存期还可适当延长,临床上不乏一些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带瘤生存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
肿瘤如洪水,水来土掩,但医学用的土不是土而是骨水泥。骨水泥可以强化肿瘤侵犯的椎体,强化椎体的骨折部分。同时骨水泥释放热量可以杀灭局部神经和肿瘤组织,进而发挥镇痛和抗肿瘤作用。
脊柱转移瘤分离手术—分而围之,定点打击
由于胃镜活检是一种浅表的、范围有限的检查,而肝细胞分化区往往位于肿瘤组织深处,因此,术前确诊GHA尤为困难,多数患者只能依靠术后病理组织和免疫组化结果才能确诊,而18F-PET/CT全身检查既可以结合CT影像表现和PET高代谢肿瘤摄取的联合诊断,又可以更准确发现更微小、隐匿的胃部病变,从而更精准提示临床内镜病理取材,也可联合评估全身其它脏器的转移情况,有助于临床获得准确的肿瘤TNM分期。
(图片已经过处理)
分离手术可以将肿瘤与硬膜分离出一定空间,术后不仅可以提高硬膜外区域的放疗剂量,还能避免损伤脊髓,因此分离手术能同时达到有效的肿瘤控制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双重效果。
具体采取哪种治疗方案,自己也别绞尽脑汁,就交给我们专业的骨肿瘤专科医生来决策吧。近年来在大型的肿瘤诊疗中心,已逐步形成MDT多学科协作诊治方式,由脊柱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专业多学科的专业医生组成团队,针对每个病人,提出个性化、最大获益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