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收。选生3~7年以上者,挖取根部,去净泥土,剪除细根及茎基,晒至半干,反复搓揉,然后晒干。再置容器内,加入蜡块,反复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本品以夏秋采者,充实饱满,品质较佳,称为“春七”;冬采者,形瘦皱缩,质量较差,称为“冬七”。其剪下的粗支根,称为“筋条”;较细者为“剪口三七”;最细者为“绒根”。
实际上,在临床实践中,西医在治疗癌症上占据了主导的地位。那么,中医在癌症治疗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图源:药智数据
【别名】田七,滇七,参三七,汉三七。
(1)出血证:本品味甘微苦性温,入肝经血分,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
(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本品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治瘀血诸证之佳品,为伤科之要药。凡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血肿痛等,本品皆为首选药物。可单味应用,以三七为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若皮破者,亦可用三七粉外敷。若配伍活血行气药同用,则活血定痛之功更著。
台湾的王炳霖年轻时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唯一值得称道的大概就是和妻子的深情,在当地人人称羡,可是在这份深情却晚年退休后遭遇了阻碍。随着年龄增长,王太太患上了心肌梗塞,眼部疾病也带走了她8成的视力,日常生活几乎难以自理,事事都要辛苦丈夫,这让她内心很不好受。
中药在使用上需要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患者就诊时的症状、舌象、脉象,甚至是心理和情绪等来进行精准用药治疗。
癌症引起的疼痛和普通疼痛是不一样的,这种疼痛会持续性发生。从临床上看,癌痛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不通”、“不荣”两方面,表现为“虚”、“实”两种症候。当然,它们并非分开,就癌瘤发生的本质而言,在于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所以,癌痛的发生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临床中也常表现为虚实相兼。
黄芪具有补气作用,对于本身上火、咽喉肿痛以及声音嘶哑的人群而言,吃黄芪会加重不适症状。
中医能够弥补西医存在的各种不足,特别是对于癌症患者而言,中医治疗未必就比西医差,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自有其独到之处。
蚕沙,性温,味甘、辛。归肝、脾、胃经。具有祛风燥湿,消散瘀血,止痛止血的作用。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增强 NKC、LAK、IL-2等炎症因子活性,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时间,可以显著止痛等。2001年安替可胶囊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十五”攻关重点项目临床研究用药。安替可胶囊的研制及对食管癌治疗作用的研究” 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于抗癌西药升级换代,卡培他滨被索拉非尼(Sorafenib)所替代,继续和卡培他滨联合应用无法通过伦理审查,YIV906临床研究还需有更新的数据。
长春市健康教育巡讲专家于喜洪表示,单用黄芪抗癌是不科学的。中医看病遵从中医原理,不论是肿瘤还是其他疾病都要分为虚症、实症,而黄芪是补气补血的中药,只能用于虚症。治疗癌症也是同理,黄芪只对于虚症的患者有效果,在增强免疫力、减少副作用、增强抗癌效果有一定的效果。
服用黄连素,正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但是目前来说,还不能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因为小檗碱不容易被肠道吸收,如果选择口服黄连素的话,其中的有效成分只有少量一部分会进入人体,其余还是会被人体代谢出体外,所以医学上对其是否能够治疗糖尿病,还存在诸多争议。
活血化瘀,散结消肿,解毒止痛
首先,因为癌毒盘踞,深藏脏腑经络,所以治疗癌症需用消癌解毒药。癌症是因癌毒盘踞于脏腑经络而引起.癌毒一旦产生.则迅速生长,不断长大,结聚成块.继生痰湿瘀血.耗损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并容易走窜流注他脏。癌毒深藏,非攻不可,故治疗癌症要灵活配伍具有消癌解毒作用的药物,甚至需用一些有毒之品.借有毒之品性峻力猛之势,以毒攻毒。亦即《内经》所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之义。临床常选用夏枯草、白毛夏枯草、生牡蛎、莪术治疗乳腺癌,鳖甲、蟾皮治疗肝癌、胰腺癌,猫爪草、泽漆治疗肺癌,蜈蚣、露蜂房、全蝎治疗脑癌,生牡蛎、黄药子治疗甲状腺癌,冬凌草、独角蜣螂治疗肠癌、胃癌等。
第二,常用化痰散结药。癌毒阻滞,津液输布不畅,聚而为痰浊,痰浊与癌毒胶结,可导致癌肿进一步增大。若痰浊蕴肺,则表现为咳嗽、气喘、咯痰;若痰浊流窜皮下,则可扪及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瘰疠痰核;若痰浊随风上扰清空,则可见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偏瘫等症,故治疗癌症亦要灵活配伍具有化痰散结的药物,一般常用半夏、陈皮、鱼腥草、金荞麦根、杏仁、桔梗、桑白皮、大贝母等药治疗肺癌咳嗽咯痰之症,用南星、生半夏、海浮石、海蛤粉、皂角刺、山慈菇等既具化痰功效,又具消癌作用的药物消散癌肿气行则津液输布通畅.故化痰又常伍以八月札、青皮、莱菔子、陈皮、橘核、荔枝核等理气药物。若痰浊随风上扰清空,则需用制白附子、僵蚕、露蜂房、全蝎等熄风化痰之品。
第三,经常用清热解毒药,癌症患者常可见发热、疼痛、口干、痰黄、咯血、便秘、苔黄、舌红、脉数等症候,这是癌毒痰瘀胶结.郁而化热的表现,现代研究认为,炎症和感染往往是促使肿瘤发展和病情恶化的因素之一.而清热解毒法不仅具有抗癌活性,也有助于控制和消除肿瘤周围的炎症和感染,故治疗癌症要灵活配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一般常选用黄芩、鱼腥草、山豆根、金荞麦根治疗肺癌,以黄连、冬凌草、白花蛇舌草治疗食道癌、胃癌,以马齿苋、败酱草、蜀羊泉治疗肠癌,以黄芩、夏枯草、龙葵、漏芦、半边莲、半枝莲治疗肝癌,以白毛夏枯草、漏芦、蒲公英治疗乳癌、甲状腺癌等。
第四,癌症患者经常是癌毒阻滞,气阴两伤,需用益气养阴药。在脏腑虚亏、功能紊乱时,各种致癌因素更容易乘虚而入,导致癌症的发生同时.癌毒盘踞.不断掠夺人体气血津液以自养,导致五脏六腑失却气血津液濡润,机能低下或失调.而正气亏虚,又易致肿瘤生长迅速、扩散及转移。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一般说来,肿瘤患者以气虚、阴虚证候较多,这与癌毒痰浊瘀血湿热胶结,易于郁而化热,进而伤阴耗气有关,故治疗癌症每需应用益气养阴药物,一般可用太子参、黄芪、灵芝治疗肺气虚,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治疗脾气虚;冬虫夏草、黄精、山药、生黄芪、刺五加、胡桃肉治疗肾气虚;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羊乳、南沙参、北沙参、玉竹等治疗肺阴虚、胃阴虚;生地、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制首乌、石斛、桑寄生治疗肝肾阴虚等。
全方共奏醒脾和胃之功效。
所以说,补药不是越名贵越好,健康人吃补药还要看个人体质,更何况是癌症患者。在进补之前,癌症患者最好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征求中医医师的意见,再进行中药补益治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