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泰安时间2022年8月22日,甲癌术后三年,例行半年一次的复查。
患者:医生您好!请问我们肿瘤患者应该多久复查一次呢?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当血清TgAb升高时,容易对Tg的测定产生干扰,可能导致测出的Tg值偏低,从而影响到对结果的正确判断。而当Tg正常,但TgAb持续升高时,同样预示着存在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当增强CT/MRI对疑为肝癌的小病灶难以确诊时,经选择性肝动脉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
在患者治疗过后,为了避免病情复发而不自知,需要严格按照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特别是治疗后的一年内复查频繁,平均是3个月左右复查一次,之后可逐渐发展为六个月、一年,逐渐延长复查的间隔,但是复查不能中断。
甲状腺癌患者,首先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B超,其次3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CEA等)、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等。病情稳定后每年一次复查。
3:容易手麻、抽筋?查查这些:甲状旁腺激素(PTH)、 血钙(Ca)、血磷(P)、维生素D3
癌症复发的问题很难避免,一旦复发,意味着之前的所有针对癌症治疗通通失去了作用,患者的治疗又再次回到了原点。
AFP是一种糖蛋白,又叫甲胎蛋白,是肿瘤标记物的一种。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于新生的幼稚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还不到20mg/L。
由于甲状旁腺与甲状腺解剖关系密切,在甲状腺癌全切手术中有时不可避免地可能引起甲状旁腺损伤、误切或血供受影响,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功能障碍,从而出现面部、手脚麻木或抽搐等低钙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需要通过补钙来缓解症状。
2:全身放射性碘扫描:判断肿瘤是否有复发与转移及是否摄碘
对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来说,究竟都在查哪些项目呢?
消化道系统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等。以结直肠癌患者为例,需完善胸腹和(或)盆腔CT/MRI,腹部彩超、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血常规、肝肾功、大便常规等。术后1年内行1次肠镜检查,无异常者3年后一年复查2次;术后5年病情稳定每年1次。
很多患者在这里会掉入误区,认为自己复查超过3年或者5年后就没有必要复查,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2: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要查的:Tg+TgAb
由于手术切除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甲状腺组织,人体自身生产甲状腺激素的能力减弱或完全消失,就需要通过口服甲状腺制剂来补充身体缺乏的甲状腺激素了。
1、按部就班治疗:任何针对癌症的治疗办法,都不是一劳永逸的。手术的确是可以切除肿瘤,但是却无法清除潜在的癌细胞和已经转移的癌细胞。
2、维持治疗:在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之后,患者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足量、足疗程的维持治疗,如此才能有效降低癌症复发的几率。
3、心理调节:所有针对癌症的治疗都结束之后,患者需要快速融入正常的工作以及生活中,不能对癌症过于上心和纠结,更不能过分关注癌症复发内容。
4、定期复查:癌症的复发基本都出现在了治疗后的五年内,所以临床也多用五年生存率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所以,患者需要调理心态、多参加户外活动、多运动放松心情;
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情况下,AFP>400ng/ml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条件之一。但是还有30%的肝癌病人AFP水平正常,这个时候可以去检测AFP异质体及影像学检查,帮助诊断。
超声是检查肝癌的首选方法,它有很多优点,比如方便容易进行,价格便宜,对人体没有创伤。但是缺点就是超声只能检查出肝内直径>1cm的占位病变,遇到直径小于1cm的占位病变,超声就显得无能为力。
首次碘131治疗后,还会再次通过放射性碘扫描检查是否还残留有存在摄碘功能的可疑病灶,以评估疗效。在二次碘131治疗前,通常需要服用放射性碘剂(小剂量碘131)进行放射性碘扫描,判断病灶是否摄碘;
肝癌患者,生存期一般6至12个月,长期住院治疗和复查也是惯例。三个月复查腹部彩超、肿瘤标志物(AFP、CEA等)、一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若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还要行血清病毒量检测。半年行上腹部CT/核磁检查是必要的。
既然如此,面对癌症复发,患者到底该如何做才能降低复发率呢?
有些患者术前AFP升高,但复发时可能正常。仅仅通过肿瘤标志物AFP来检测复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才能够精准地检测肿瘤复发,缺一不可。它俩就像左膀右臂一样,为患者守住健康的防线,与肝癌做斗争。
肝癌复查的项目分为血常规、肝功能、血生化、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检查,还有增强CT或MR等影像学检查。其中肿瘤标记物AFP和影像学检查最为重要,是医生和患者都需要注意的地方。
而且,我国癌症患者在确诊病情时,基本都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手术的确可以选择。但在手术过后,可能还需要接下来一系列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