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王剑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视觉中国
“我才42岁,身体一直很好,怎么会得了肠癌呢?”刘先生拿到检查报告,止不住自己的泪水,伏在墙上痛哭了起来。
参考资料:
积极应对和治疗大肠炎症性疾病,特别像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有肠癌家族史
其他一些因素;肥胖、久坐不动、大便习惯不良等问题。
肠道有“癌”,大便先知,是何道理?
好在,检查结果显示,小婷只是胃炎,医生开了一些药,吃了一段时间,症状就缓解了。
像烧烤、油炸食品、动物内脏、方便面等食物,严重影响肠道健康
温馨提示
总之,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时体检,对身体发出的一些疾病信号提高警惕。肠癌的发病率在所有的癌症中居前列,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中患肠癌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长期抽烟、喝酒的群体;
在肠腔中产生,产生的便血和大便混合在一。,大多数呈稀薄状态,颜色偏深的果酱色。
炎症性肠病也是肠癌明确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约20%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可在发病后10年内发生结直肠癌,且发病风险比正常人群高2-4倍,所以应及时进行治疗。
排便出血不一定是得了痔疮或者是上火,也有可能是得了肠癌,排便出血这是患肠癌的一个前兆。当肠道中长出肿瘤后,排便时肠道就会对肿瘤产生挤压和摩擦,排便时血液就会混着粪便一同排出,需要注意的是,由肠癌导致的排便时出血的颜色是暗红色,可通过出血的颜色区别是痔疮还是肠癌。
关注遗传因素,定时体检。
因此,建议平时不要久坐,坐一个小时起来活动5分钟,尤其是上班族。然后平时要多做运动锻炼,加快肠道消化吸收和肠道蠕动,保持肠道强健活力。
不但以上四种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其他人也要注意癌症的防治,定期参加防癌筛查之余,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吃点新鲜的蔬菜、水果、玉米、山芋、红薯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以及粗纤维的食物,少吃甚至不要吃油炸、熏制、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的增加运动量,不要抽烟喝酒、保持健康的体重等。
慢性腹泻警惕结肠癌
有人会想,我不是结肠癌高危人群,日常也没有疑似症状,是不是说明结肠癌与我无关了呢?不然,每个人都有癌症患病风险,只能说是概率高低的差异。对于普通人群,则更注重从生活习惯方面着手,采取措施预防癌症。
饮食过程中应该刻意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促进肠道代谢,预防便秘等肠道问题的发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蔬菜和粗杂粮是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生活中应该偏向摄入。
(3)发热: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这种发热一般都是低热
大便习惯改变指排便感觉异常,排便不尽,便干稀,便次变化,大便形态变化等。
结肠癌根据生长方向不同可以分为隆起型、溃疡性和浸润型3个类型,其中隆起型最为常见,这种病变明显隆起于肠管中,并且基底部的直径明显小于病变的最大直径,呈半球形,隆起型结肠癌多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入侵,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溃疡性和浸润型结肠癌都是有向肠壁周围浸润的特点,容易造成肠道的溃疡、缺损,严重时容易引发肠道穿孔,往往预后较差。
有结直肠息肉或结肠癌家族史;
肠癌的病因
就像赵大爷曾经出现的症状具有迷惑性。在服用治疗肠炎的药后,他的症状有些许好转,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息肉部分的炎症被治疗,因此才有一些好转,但炎症掩盖了肠癌的存在,使得赵大爷没有更早到医院治疗,直到病情加重后才来。
结肠癌常见症状多为大便次数增多、稀便,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部分肠梗阻时,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现象。由于多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患者常常误以为是慢性腹泻或急性肠胃炎而忽视。当癌症表面出现溃疡、出血及感染时,患者常出现血性、脓性或黏液性粪便。
肠息肉
结肠癌早期的患者容易会出现便血的症状,这种便血多见于排便末期,并且出血量较多,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大量黏血样便,这种情况多表明结肠癌表面出现破溃或者结肠癌侵蚀周围血管,但是临床上非常容易和痔疮相混淆,导致被患者忽视。
由于肿瘤侵占肠道,堵塞了我们身体的排泄通道,患者还可能出现胀气、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疾病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久,而且用药后不见起效,也需要考虑是否结肠癌变。
这是肠癌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尤其是直肠癌和各种结肠癌。
胰腺癌是癌症之王,它的发生被认为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摄入过多相关。
上厕所的时候,如果频繁大便出血,那么就要警惕是大肠癌的信号了,除此之外大肠癌还有其他的信号:
当然,除了定期检查,生活方式调整也是预防肠癌的关键,食用新鲜的食材,选择合理的烹饪方式,保持每天的运动量,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更有效的降低癌症发生风险。
不同时期的结肠癌的治疗原则不同,其中是否浸润肌肉层、是否发生转移等都是决定具体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临床上会依据具体的病理学表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