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一种叫做“拉罗替尼”的抗癌药在美国获批上市。据了解,这种抗癌药能针对17种肿瘤,有效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因此,有人将它称为“万能抗癌药”。
关于万能抗癌药,科学家一直希望找到突破,在2013年也出现了一则相关新闻。
可杀死多种癌细胞,还不伤正常细胞的治癌方法来了!
除了医保报销的范围和比例之外,我这里也汇总了一些关于医保的其他常见问题:
因为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有病例尝试过标准的一线治疗方式,虽然病情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过了一段时间后,病情又复发了。
在临床试验中,癌症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75%,这种效果率是基于206个患者真实数据,这206个患者中有成人患者,也有儿童患者,所患的癌症也是不相同的,在15例晚期肺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也是达到了73%,由此可见治疗效果确实还不错。
回想起自己跟哥哥无奈下走的“险招”,徐荣治并不后悔:“多留母亲一秒也好。”但面对癌症病友的各种咨询,徐荣治还是劝大家先去医院,“毕竟是个别情况,原料药副作用明显,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会这样去做?”
①不适合含顺铂的化疗,由FDA批准的检测来确定肿瘤表达PD-L1(PD-L1染色的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覆盖肿瘤面积的5%以上)。
2016年11月10日
优先审批时间:2020年2月24日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T细胞本来就存在于人体。具体的过程分为五大步骤。
治疗含铂化疗后出现局部进展的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
辅助药物
点击我头像,私信回复:断缴,就能看到。
另外,关于医保目录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提醒一下:
中药材黄连素,对两种老年常见疾病,都有疗效
目前,布加替尼前已获得FDA的批准,可用于治疗克唑替尼或已不能耐受克唑替尼的ALK阳性转移性NSCLC患者。我们期待这款药物能如期获得审批,入选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让这部分患者能获得更长的生存期。
目前,修美乐已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获批的适应症已达17个。全球范围内现有超过100万名患者正在使用修美乐治疗。截至2018年,修美乐累积销售额已经达到1159亿美元,被称为“药王”。艾伯维也凭此药成为全球药企中的巨头。
既往接受过抗血管生成疗法的进展期肾细胞癌
在即将步入2020年的时刻,美国癌症协会盘点了2019年具有重大意义的,FDA批准的针对不同癌症的新药物,我们一起来看下。
最终一共有12名患者完成治疗,随后在6~25个月中的随访显示,12名受试者的癌症现象都奇迹般地消失了,经磁共振、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肠镜、直肠指检等检查,都没有检测到残余的癌细胞。而且副作用轻微,没有报告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皮疹或皮炎、瘙痒、疲劳和恶心等1级和2级不良反应。
药物名称:Tecentriq(阿特珠单抗)
这是英国的卡迪夫大学的研究小组找到的新方法,研究成果在今年年初发表在了《自然免疫学》杂志上。
作用机制:
美国上市日期:2019-5-24
国家医保虽然福利很好,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还需要知道以下2点:
图表2:2005-2014年国内抗肿瘤药销售额及增长率
英文名称:alpelisib
不过,如果就此宣布科学家已经研制出能够治疗多种癌症的“万能药”,还为时尚早,毕竟离研发出癌症的治疗方法还有一段距离,而且能够有效治愈癌症,还需要在临床进行进一步的试验和观察。
生产厂家:罗氏
“拉罗替尼”能针对17种肿瘤,有效率为75%
不过,抗癌药的功效大,副作用也不能忽视。
上市以来,瑞复美销售额一直呈增长趋势,其在欧盟和美国独有专利将在2024年到期。在国内,瑞复美于2013年首次在获批上市,目前已获批两项针对成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适应症,其化合物专利也已在2017年到期,但其适应症专利保护期可到2023年,国内竞品双鹭药业的立生和正大天晴的安显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获批上市,并在国外多个国家获得专利授权。
但综合而言,溶瘤病毒对于癌症的治疗方面确实“有一手”,且优势无法替代,相信未来在抗癌治疗当中,一定有它的一席之地。
非阿片类止痛药
包括影像学检查证实肿块缩小消失、肿瘤标志物检查正常等,但这些检查往往需要多项检查综合评判,不能单一地靠一项检查明确。
2019年4月,FDA批准了首款用于膀胱癌的靶向疗法-Balversa(erdafitinib),用于化疗后病情进展的,存在FGFR3或FGFR2基因突变的晚期膀胱癌的成年人。
一项国际随机开放临床试验证明了Opdivo治疗晚期NSCL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该试验入组了582名在铂类化疗和适当生物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他们在试验中接受Opdivo治疗或多西他赛治疗。平均而言,Opdivo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是12.2个月,而多西他赛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只有9.4个月。此外,Opdivo治疗组有19%的患者达到了肿瘤完全或部分缩小,其疗效平均持续了17个月;相比之下,多西他赛治疗组只有12%的患者达到了肿瘤完全或部分缩小,其疗效平均持续了6个月。
Opdivo晚期肾细胞癌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开放标签随机III期研究CheckMate-025的积极顶线数据,该研究在既往曾接受过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中开展,一项既定的中期分析数据显示,与诺华抗癌药Afinitor(everolimus,依维莫司)相比,Opdivo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OS:25个月 vs 19.6个月),且OS收益独立于PD-L1的表达状态。除了延长总生存期,Opdivo在总缓解率(ORR:21.5% vs 3.9%)、缓解持续时间(中位DOR:23.0个月 vs 13.7个月)也表现出了相对于Afinitor的显著优越性。该研究中,Opdivo的安全性与此前的研究一致。
此次加速批准,是基于对II期CheckMate-205研究和I期CheckMate-039研究的总缓解率数据的合并分析。根据这一分析(n=95),Opdivo治疗实现了非常高的缓解率,客观缓解率(ORR)达65%(CI 95%: 55-75;62/95患者),完全缓解率为7%(CI 95%: 3-15; 7/95患者),部分缓解率为58%(CI 95%: 47-68; 55/95患者)。实现缓解的患者中,缓解持续中位时间为8.7个月(CI 95%: 6.8-NE; 范围:0.0+,23.1+)。
该适应症的批准是基于一项名为CheckMate-141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Opdivo组的OS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者选择的甲氨喋呤、多西他赛或西妥昔单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临床意义,Opdivo降低死亡风险30%(HR=0.70 [95% CI: 0.53-0.92; p=0.0101]),Opdivo组中位OS为7.5个月(95%CI: 5.5-9.1),对照组(研究者选择疗法)的中位OS为5.1个月(95%CI: 4.0-6.0)。
Opdivo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新适应症的获批,是基于一项II期临床研究CheckMate-275的数据。数据显示,患者接受Opdivo治疗后,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9.6%(95% CI:15.1-24.9,n=53/270)、完全缓解率(CRR)为2.6%(n=7)、部分缓解率(PRR)为17%(n=46)。
该批准基于研究CA209142(CHECKMATE 142; NCT 02060188)的数据,在单药组全组中,ORR为32%(24/74; 95%CI, 22-44),2名患者达CR(完全缓解),22名患者PR。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终点尚未达到。53名患者既往接受过5-FU、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的治疗。该亚组中的ORR为28%(n=15; 95%CI, 17-42)。该组的CR率为1.9%,PR率为26%。mDoR终点尚未达到。
CheckMate-040研究是一项1/2期开放、多中心、单臂研究,评估Nivolumab在索拉非尼治疗后进展或不耐受的HCC患者中的作用。14.3%的患者在Nivolumab治疗后缓解。91%的患者缓解时间达6个月或更长,55%的患者缓解时间达12个月或更长。
完全缓解(CR, complete response)所有靶病灶消失,无新病灶出现,且肿瘤标志物正常,至少维持4周
部分缓解(PR, partial respon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疾病稳定(SD, stabl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未达PR,或增大未达PD
疾病进展(PD, progressiv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总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从随机化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时间。
总缓解期(Duration of overall response)从第一次出现CR或PR,到第一次诊断PD或复发的时间。
疾病稳定期(duration of stable disease)是指从治疗开始到评价为疾病进展时的这段时间。
无病生存期(DFS, Disease-free survival)或者无疾病生存时间,是从随机入组开始到第一次复发或死亡的时间。
无进展生存期(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从入组开始到肿瘤进展或死亡之间的时间。
疾病控制率(DCR,disease control rate):CR+PR+SD。
客观缓解率(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病人的比例,包括CR+PR的病例。
总缓解率 (ORR,overall response rate)经过治疗CR+PR病人总数占对于总的可评价病例数的比例。
缓解率(RR, response rate)达到CR、PR的病人占同期病人总数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