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您看看,我这血常规报告里的白细胞怎么升高了,听说白细胞是管疾病的,不会是白血病吧!”
72岁的孙大爷最近完成了一次常规体检,相比于其他一直保持较好的指标,孙大爷的血常规报告出现了一些异常,其中白细胞计数12*109/L,高于正常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为76%,也高于正常值。
有数据显示,过去的十年间,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癌症发病率,正在大幅度增加,建议逐步摆脱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从而减少癌症对生命健康的威胁。
是什么导致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表示,通常所说的“一滴血查癌症”概念是肿瘤血清标记物的检测,这种检测值不能完全诊断是否患有癌症。现在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比如肿瘤血清标记物比较高,都会超过标准,专业上叫做假阳性;还有一些人群得了癌症,一直到去世的整个过程中,一直都没有超标。这个比例比较大,超出医学上可以接受的范围,基于这样的原因,它并不是诊断肿瘤可信的标准。
但是在大型的三甲医院标本量比较多,检验师通常进行多项操作,所以会告知30分钟后出结果。如果赶上患者不多的时候,十分钟之内就可以看到血常规结果了。
另外,常规检查前应空腹。
所以此时我们要去医院除做辅助性血常规检查外,还要进一步做消化系统全面检查。
肝癌患者的血常规通常是正常的,因为肝癌本身与血常规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如果患者合并严重的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并发症,如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可能会导致血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这些会在血常规中反映出来。
肿瘤标记物检测只是提示一个方向,存在相关癌症的患病风险:比如肿瘤标志物CA-125与卵巢癌可能相关,但是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原因也会造成这个指标异常。因此,光靠检测还不够,还需要影像学的检查等手段来进行综合判断。
血液肿瘤患者无论怎样发病,血常规化验都必不可少,甚至会直接提示某种类型的血液肿瘤,尤其是白血病,急慢性白血病的血常规表现多样。
02
检查前一天晚上,应该避免吃油腻的食物,8点之后更是应该禁食,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
如果外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原始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这可能是患有白血病的征兆之一。然而,最终的白血病诊断需要通过骨髓穿刺检查来确认。
但这并不意味着,只凭白细胞数就可以来判断是否患有白血病或其他癌症,因此,当身体内白细胞不正常时,医生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
我再次拿过老刘的检查报告看下,血红蛋白指数偏低,告诉他你有点贫血,给他开些抗贫血的药,叮嘱他多吃肉、动物肝脏和鸡蛋等,有助于抗贫血,身体恢复起来快。
红细胞的正常值一般是男性(4-5.5)×10^12/L,女性(3.5-5)×10^12/L。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则一般是成年女性115-150g/L,成年男性120-165g/L。这两项指标升高或降低的病因基本相同。
淋巴细胞总数和比例明显升高
原因一是患者不重视,也不明白血常规等化验单异常代表什么;二是对早期症状不以为然,很多患者都是出现比较重的贫血症状,或是出现巨大脾脏影响到吃饭才来医院。
血红蛋白(HGB)
早期肺癌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普遍是正常的,但中晚期患者的血常规通常会显示不同程度的异常。随着病情发展,癌症会扩散和转移到其他器官,消耗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导致骨髓造血原料不足,最终影响血细胞合成,特别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导致贫血。
白细胞有吞噬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功能。当身体遭受类似细菌感染或癌细胞扩散的病毒时,血液中会出现大量白细胞以对抗病原体。
降低: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麻疹)、放化疗或药物影响、伤寒、脾功能亢进等
研究资料表明,有90%左右的已婚女性患有小叶增生,30%左右的女性患有子宫肌瘤。很多妇科病都是没有早期症状的,当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再去医院,也许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这种情况的出现时,有可能会引发血栓,因为,血小板有凝血功能,会造成血液凝固性性增加。此外,血小板指数高还可能意味身体内着一些严重的损伤,比如脏器出血甚至脑出血等,危及生命。
体重下降
血常规检查对血液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但不能用于血液恶性肿瘤的确诊,最终的确诊需要通过骨髓穿刺和病理等一系列检查,其他实体肿瘤,一般不能通过血常规检查得到准确信息。
出现不应出现的各个阶段不成熟的粒细胞
降低:影响免疫系统的疾病
骨髓纤维化的全身症状多种多样,其中90%的患者有疲劳。很多患者就诊的原因就是感觉累,即便经过休息也没有得到缓解。
既然抽血无法检查出来全部的癌症,那么我们想要确诊是否患癌的话,需要做哪些检查呢?接着往下看。
血小板异常
血常规指标怎么看?
因此,骨髓纤维化的患者缓解疲劳除了注意休息外,还要注意以下细节。
宫颈癌早期患者通常表现为性交、排便后阴道点滴状、不规则出血、白带增多,下腹部疼痛等症状。同时也有多数癌症早期均无明显症状,如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