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如何减少痛苦,以及癌症晚期如何减轻痛苦骨转移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癌症是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疾病,患上癌症的人往往就意味着命不久矣,在癌症到了晚期的时候,是生还是死就是一道千古难题。
王军是肛肠科著名的医生,从医几十年治好了不少的病人,办公室的锦旗都放不下,他的医者仁心是所有患者公认的。但是在他年过半百的时候,他的父亲被检查出了癌症,还是有着癌症之王称号的胰腺癌。
确诊前两个月,王军的父亲就出现了便血,那会他觉得这就是普普通通的痔疮,毕竟他这个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也没有跟旁人提及.
但是没多久的时间,王军父亲便血情况愈加严重、还伴随不规律的腹痛、食欲逐渐减退,饶是工作繁忙嫌少回家的王军也发现了父亲的异常,赶紧就让父亲挂号去检查。
医生根据他的情况做了肠镜检查,但是在检查的时候却尚未发现异常。意识到事情不对劲赶紧就告诉了王军医生,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王军隐约猜到了事情不简单。于是安排了腹部CT。
在做完CT检查后,提示有肿瘤物。进一步检查,是癌王!晚期!
得知这一结果的王军呆坐在了地上,从医这么多年,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更何况父亲的病情已经到了晚期,救不救?
胰腺癌被称为癌王理由何在?果然名副其实
据统计,胰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08年全球每年新发胰腺癌的病例达到227,000例,其中死亡病例超过215,000例。而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466,000例,死亡病例也增至443,000例。这样的数据足以说明胰腺癌疾病的流行趋势,它的威胁正逐年加重。
其次,胰腺癌的患者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生存困境。研究表明,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极低,仅为7-8%左右。与其他常见的癌症相比,如乳腺癌的生存率约为85%,肺癌的生存率约为14%,胰腺癌的患者往往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另外,胰腺癌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6个月至1年左右。即使进行了手术切除,在术后的5年期生存率也极低,只有20%左右。这一点与其他常见癌症相比,胰腺癌的存活期明显较短,而且复发率极高,这也是胰腺癌被赋予“癌王”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癌王晚期治还是不治,身为医生的王军做出了抉择
身为医生的王军,在自己父亲生病的第一时间就陪伴在侧。但是医生的身份让他见识到了太多癌症的患者,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有更理性的因素。最后他给出的答案是不治了。
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父亲本身就不愿意继续在医院呆着,另一方面也是父亲本身的身体也有很多慢性的疾病隐患,化疗意义不大,更何况胰腺癌的可怕程度让人咂舌,综合下来,选择了放弃。
如果我们也遇上了同样的问题,在治与不治的选择上这些因素都值得我们去作一番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患者的意愿。患者的意愿应该是我们最重视的因素之一。他们是直接面临疾病和死亡的人,应该对如何处理自己的健康状况有绝对的主权。作为亲属,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需求和决定,并全力支持他们选择的路径。如果患者选择治疗,我们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希望。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治疗对于癌症晚期患者来说可能是非常痛苦和艰难的。对于一些患者而言,治疗可能会延长他们的生存时间,但却无法带来明显的缓解或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他们的舒适和尊严。如果治疗无法为患者带来实质性的益处,我们应该考虑提供终末护理,以确保患者能够在最后的日子里得到最好的关怀和陪伴。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家人的感受和需求。作为亲属,我们对病情和治疗的了解可能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恐惧和焦虑。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感受,并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处理它们。可以与其他专业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进行交流和咨询,以便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情绪,并为我们的家人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关怀。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到,治疗和不治疗并不是相互矛盾的选择。治疗并不一定意味着完全康复,而不治疗也不意味着放弃一切。我们可以探索其他替代性治疗方法,如中医、心理疗法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病友交流,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病情和死亡。选择治疗与否,并不只是关乎生死,而是影响患者和家人整个身心健康的决定。
在癌症晚期的治疗选择中,我们没有绝对的答案。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需求,我们需要以尊重和关爱为出发点,并根据患者的状况和意愿做出决策。身为亲人,我们应该扮演支持者和倾听者的角色,帮助患者在艰难的选择中找到他们内心的平衡和安宁。
无论我们最终做出的决定是治还是不治,我们都应该确保患者能够体验到基于尊严和舒适的终末护理。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关怀和陪伴,确保他们在最后的日子里能够感受到爱和安宁。
头条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广州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的谯亮亮医生。
感谢邀请。
都说医生难做,但其实病人家属更难。
既要消化且接受亲人患癌的事实,又要打起精神照顾患者,还要去学习癌症知识,并且在庞杂的医疗信息和医生的建议中,尽可能为患者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
在这条艰辛的路上,每天都伴随着疑问和选择,但面对生命,我们永远不敢去赌。
为了帮助大家解决一些疑问,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位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属给我发来的通信,相信看完以后,不仅可以解决你不少实际的问题,还能让你“放下包袱”,打开“心灵的枷锁”,不再“负重”前行。
老家医生说父亲无法手术怎么办?我可以带父亲去一线城市治疗吗?敬爱的谯医生:
谢谢您的善心与温暖。
我是来自常州的一名程序员,刚刚硕士毕业走出象牙塔。父亲半年前确诊肺癌晚期,我一度无法相信这是事实,我很崩溃,多年的学术训练在父亲的病情面前却是那么的无用。我想,或许有许多与我一样对医疗行业所知甚少,同时又没有特殊社会资源的普通病人及家属,经历着癌症及其治疗带来的茫然、绝望与挣扎。您的言语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指引,真心希望您的解答和文字能让更多的读者看到。
找到一位可靠的医生或是求得一个适合的治疗方案要靠缘分和运气。可我总希望从儿子的角度,做最大的努力和争取。
父亲目前在当地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本来计划是做手术切除肿瘤的。今天,父亲所在治疗组的一位主任医生喊我到办公室谈病情,这是第一次医生主动找我,是我期待却又害怕的。我期待有更多机会能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却也害怕等来的是坏消息。
情况却比我预想的更糟糕,主任告诉我父亲增强CT、腹部彩超的复查结果显示肺部肿瘤已经发生了腹膜外的转移且程度较重,建议我将父亲转出胸外科,去肿瘤内科进行化疗治疗。我心里知道,肺癌最佳的治疗应该是手术,手术组的医生提出转科,似乎是在告诉我,父亲的病情接近「没救」了。一时间泪如雨下,我顾不得其他,只央求主任把我们留下来,哪怕有一线希望和可能,我也愿意积极治疗和尝试。
主任看我如此激动,给了我两个选择:一是留在胸外科,有一个围手术的化疗组,可以在这个组内进行化疗;二是帮我介绍转入肿瘤内科进行化疗,那里或许会有实验组可以参与,具体化疗方案需与责任医生商议。我想听听您的建议……
另一边,有朋友引荐让我带父亲去省城找一家很知名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试一试。我不甘心,想听听一线城市顶级医院医生的意见,想在父亲身体状况还良好的情况下带他到广州问诊,您觉得合适吗?
谢谢您愿意用宝贵的时间倾听我的忧虑、解答我的问题。
盼复。
愿您平安、健康!
以下是我的回信:见信好!
非常感谢你的信任,自当全力相助。
我感受到你的焦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从比较信任的外科转到内科,是否预示着治疗水准的下降,以及手术机会的丧失;第二个是如果不去到一线城市尝试一下,未来会不会有遗憾。
是否要从外科转到内科呢?
从外科描述的病人的状况和内科给出的方案不难推测出,你父亲目前处于偏晚期的状态,在医学上,这类病人的治疗叫做「转化治疗」,意思就是对一个没有手术机会的人进行治疗。一旦病变显著缓解,实现了「降期」,就有机会采用手术治疗。其实转化治疗最有经验的还是内科,对于化疗相关的剂量掌握、并发症的处理都更有经验,所以我建议转科,但可以和外科的专家保持比较好的联系和关系。
至于是否要来广州寻求更好的治疗方式,如果我是病人家属我也会做这件事情,毕竟凡事尽心尽力才不留遗憾。但我给你提个小建议:你可以带着父亲的全套资料,包括胃镜报告、病理报告和CT片来找我即可,无需带着父亲到处奔波。在肿瘤这个领域,检查报告大多时候很能说明问题。这样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奔波给病人造成的身体和精神上的负担。
焦虑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化解的情绪,它并不是错的,它是根植于我们基因当中最美丽的缺陷之一——它是爱和责任的副产品。但是也要提防过度的焦虑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和给医生们带来的困扰,我相信你能平衡和处理好,希望在一线城市确认好治疗方案无误之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亲。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祝一切安好!
谯亮亮
总结:那么癌症晚期患者家属,可以怎么做?1、鼓励病人自己照顾自己。在病人还能自理的情况下,应该被允许自己料理一些事情,家属应该鼓励病人坚强的表现。比如称赞病人:“你能自己干,真了不起”,或者说:“家庭活动你也能参加了,真好!”等等。
2、病人的身体看上去较好时,要及时告诉他,让他知道你也为他高兴。如:“你今天脸色好多了”,“医生说你的身体状态好多了”等。
3、和病人一起从事一些与治疗无关的活动,让他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同时让他觉得他有能力从事治疗以外的活动,从而增强活下去的信心。
4、病情好转时,也要常常有人陪伴。喜欢别人的关怀是人的天性,即使他的病情好转,关怀与支持仍须继续下去。
上面这几点,是一些普遍的建议,每个人情况当然不同,请大家根据自己和家人的情况调整。
坚强,是一种勇敢;流泪,也是一种勇敢。
释放后的坦然、放开后的坚定,会使我们面对癌症,拥有更加坚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