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晚期病人发热,以及癌症晚期便秘怎么办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癌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发热的情况,这种情况平时很常见,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还是要重视,要客观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有关癌性发热的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可能是以下原因所致:
1、普通感染
肿瘤患者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由细菌、病毒、霉菌感染。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尤其常见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
2、药物热
肿瘤患者常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药物,如博来霉素、顺铂、干扰素、白介素、唑来膦酸等等,这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就有发热。还有输血及血制品有关的致热原性反应也会导致发热,比如输注白蛋白,输血等。
3、脑转移后中枢性发热
当癌转移至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这类发热不多见,可作脑CT或者核磁确诊。
4、放疗后发热
主要由放射性肺炎引起。食道癌,肺癌,纵膈肿瘤患者往往可能会进行放疗,射线剂量和累积可能会造成放射性肺损伤,继而引发放射性肺炎,可根据病史、体检及胸部X线而诊断。
5、化疗后发热
据估计,化疗后9成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白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患者中约70%的发热由感染引起。
6、激素热
由于脑肿瘤或者某些特殊癌症需大剂量长程使用皮质激素。激素应用后引起的肾上腺危象,一般比较罕见。
7、肿瘤热
当排除上述原因而未发现感染性病因时, 必须考虑肿瘤性发热的可能性。
癌性发热的中医辩证对于癌性发热的患者常以解热镇痛药为主,常用的有萘普生、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通常会进行辩证论证后给予不同的治法。
▶热毒炽盛者:
高热恶寒,口苦咽干,烦渴欲饮,面赤心烦,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干,脉数。
治疗宜采用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方法。
▶阳明腑实者:
壮热,午后潮热,脘腹胀满,大便秘结,烦躁,舌红苔焦燥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治疗宜采用清热解毒、通腑泄热的方法。
▶湿热蕴结者:
身热不畅,汗出热不解,头昏重痛,脘腹痞满,纳呆呕恶,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厚,脉濡数。
治疗宜采用清热解毒、清化湿浊的方法。
▶气血两虚者:
发热不退,神疲倦怠,气短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汗出恶风,头晕目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
治疗宜采用补气养血、甘温除热的方法。
我们经常说化疗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治疗方式,虽然如此形容有夸大的成分,但化疗确实也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难以区分正常的增殖比较旺盛的组织细胞,如:白细胞,毛囊细胞,胃肠道黏膜细胞等,并对这些组织细胞带来损伤。这也带来了化疗过程中最常见到的副作用:便秘、白细胞下降、脱发、恶心呕吐等等。
那当我们遇上这些问题时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常见的化疗毒副反应。
“好想重新体验肚子排空的快乐啊。”记忆中每天早上起床后顺畅排便有多快乐,忍受便秘折磨时就有多痛苦。
对部分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来说,便秘是不得不面对的一道坎。化疗相关性便秘非常常见,发生率为16%~48%,指的是由于接受化疗药物和化疗辅助性药物而出现的以大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变硬、形状改变等为特点的一种便秘类型。
除了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化疗相关性便秘还会增加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加重原有疾病病情,严重者导致化疗的中止,影响疾病预后。
化疗相关性便秘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排出粪便干如羊粪状,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感,可有下腹胀痛或绞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因用力排硬粪块而伴肛门疼痛、肛裂、痔疮和肛乳头炎。
为什么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容易发生便秘呢?
某些化疗药物和辅助用药本身具有减缓肠道蠕动的特点,如紫杉醇、卡铂、草酸铂、长春新碱等。羟考酮、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作为辅助药物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而引起便秘。昂丹司琼、盐酸托烷司琼等止吐药物也可抑制肠蠕动,引起便秘。
除药物外,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个人习惯和生活状态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患者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常出现恶心呕吐、食量减少,刺激肠蠕动减少,加上饮水量不足,进入肠道的水分减少,肠液分泌减少,出现便秘。此外,活动量减少、个人排便习惯改变、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等,也会导致便秘的发生。
发生化疗相关性便秘应该怎么办?
建议在化疗后一周内观察记录排便情况,达3天及以上没有排便,应告知医生。对于发生化疗相关性便秘的患者,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自我护理和药物治疗两大块。
自我护理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多饮水、适度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腹部按摩、保持心情愉悦等。
(1)合理膳食
一些家属生怕患者化疗后营养不够,各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补充上,却忽视了高纤维食物和水分的摄入,进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增加水与膳食纤维摄入是治疗便秘的一线方法,膳食纤维能够吸收并维持水分,使粪便软化,增加饮水量可以增强补充膳食纤维的效果。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制成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红薯等,化疗期间饮水保证在1.5~2.0L/d。
(2)适度运动
尤其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患者更有益。老年人的锻炼方式以轻量、适度为宜,可选择散步、太极、做操等。
(3)排便习惯
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 h内尝试排便,逐步建立直肠排便反射,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10 min/次),摒弃临厕时读书看报的习惯。
排便的环境也非常重要,尽可能确保隐私和舒适,能去厕所排便就不要在床边排便。同时注意采用正确的如厕姿势:半蹲姿,膝盖高于臀部,身体微微前倾,如果使用马桶可以踩在脚凳上。
(4)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可以增加肠蠕动,缓解便秘症状。可以围绕肚脐周围做顺时针腹部环形按摩。
目前预防和治疗癌症患者便秘的常用药物包括:灌肠药,如开塞露;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容积性泻药,如欧车前、麦麸等;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蓖麻油等。病情轻重、化疗药物类型、不同泻药的起效时间等都会影响到便秘药物的选择,因此出现便秘时应告知医生,由医生制定便秘治疗计划。
表1:便秘的常用药物分类、特点及注意事项
便秘的常用治疗药物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1)聚乙二醇:
大剂量用药可能会出现腹泻,少数有腹胀、腹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停药24~48 h即可消失,随后可减少剂量继续治疗。禁用于小肠或结肠器质性疾病患者、未诊断明确的腹痛症状、对药物过敏者以及果糖不耐受患儿。
(2)乳果糖:
乳果糖除了具有渗透性泻剂的作用,同时还具有益生元的作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治疗作用。治疗的起始几天可能会出现腹胀,通常继续治疗可消失,当使用剂量高于推荐剂量时,可出现腹痛、腹泻,此时应减量。长期大剂量服用导致腹泻,患者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需注意减量应用。禁用于半乳糖血症、肠梗阻、急腹症等,与其他导泻剂同时使用需谨慎。
(3)比沙可啶:
必须整片吞服,不得碾碎或溶解后服用,服药前后2 h不服牛奶或抗酸药。偶可引起明显的腹部绞痛,停药后即消失。长期服用可导致结肠黑变病,因此建议短期、间断服用。禁用于< 6岁儿童及孕妇、急腹症、炎症性肠病患者。
(4)开塞露
刺破或剪开后的注药导管开口应光滑,以免擦伤肛门或直肠。对此药物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应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小结:
尽管被称作“化疗相关性便秘”,但除了药物方面的因素,患癌后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导致便秘发生的重要原因。无论何时何地,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都大有裨益,也是保障我们回归正常生活的有力手段。
其实,除了药物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便秘的一大诱因。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保持愉快的心情,是改善便秘的手段之一。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凡事终有应对之策,做好应尽之事,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