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全球癌症数据,以及全球癌症研究中心有哪些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家五口,四人患癌,三人去世,是因为运气差吗?
刘女士今年42岁,被检测出患有胃癌,更可怕的是,她的父母和丈夫在前些年均相继患癌去世,只留下一个儿子和她相依为命。刘女士直言一家人生活方式都挺健康的,没有抽烟和酗酒的,也没有遗传性疾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家人相继患癌呢?
医生深入探究后发现,罪魁祸首是刘女士的做菜及饮食习惯。刘女士每次做完饭后,砧板没有彻底清洗也不不晾干,砧板多处都发霉了。经检测,其家里的筷子和砧板上,都有黄曲霉素,这是一种一级致癌物……
而且,刘女士家爱吃咸鱼,一天不来一点都觉得“嘴巴很淡”。医生直叹气:吃到一块儿,病到一块儿啊……
一、世卫组织:中国一年有457万人确诊癌症相信大家也有所察觉,癌症现在变得越来越常见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20年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比23.7%;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中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癌症死亡总人数30%。
人口基数大,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导致我国患癌人数和癌症死亡人数都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
而且一年457万人确诊癌症,意味着我国每一分钟就有大约7个人确诊癌症,这个数字相当令人触目惊心了。
二、研究发现:中国癌症高发,都是猪肉惹的祸?肉类可以根据生肉的颜色分成“红肉”和“白肉”。红肉主要为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白肉主要包括鸡、鸭、鹅、鱼、虾等非哺乳动物的肉。
早在2015年,世卫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红肉归入“2A类致癌物”,也就是“可能致癌物”。研究人员指出,红肉相对白肉脂肪含量更高,而且其中包含了一定量的反式脂肪。而且大量流行病调查也发现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和红肉的摄入有一定关系。
按这么说,我国癌症高发是否因为猪肉吃多了呢?
首先,世卫组织也表示红肉只是“可能致癌物”,并不是一定会致癌。其次,抛开剂量谈毒性是在耍流氓,猪肉等红肉并非完全不可以吃,只是要适量食用。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正常成年人每天应摄入鱼虾类50~100克(1~2两),畜禽肉类50~75克。
三、国际公认:4种食物,再喜欢吃都要管住嘴红肉只是可能致癌,而下面这几种食物是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
1、中式咸鱼
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我们的先祖就发现一种保存食物的方法:用盐腌制后晒干保存。但是高盐度的腌制、暴晒而脱水的加工过程,让咸鱼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吃到胃里,在胃酸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级致癌物亚硝酸铵。
就在2012年,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把咸鱼列入“一级致癌物”的名单,而且清清楚楚地写着:中国式咸鱼。
(图源网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每天吃咸鱼的人相较于成年后没有或很少吃咸鱼的人,发生鼻咽癌的风险增加了1.8~7.5倍。
2、加工肉类制品
所谓加工肉,是指经过熏、腌或用其他方式处理的长久保存的肉类,比如火腿、培根、腊肉、热狗、牛肉干、熏肉、肉脯以及肉罐头等。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在2015年就将加工肉类归为“一级致癌物”。因为制作肉制品时为了能延长保质期,一般都会添加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肉类蛋白质反应后,会生成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亚硝基化合物。
3、霉变食物
一般来说食物上霉变会产生一种叫黄曲霉的菌体,黄曲霉菌会产生黄曲霉素,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级致癌物!往往只需1mg/kg的剂量,便可诱发各种脏器癌症。
(图源网络)
黄曲霉素除了具有强致癌性,还会导致肺部感染,从而引发咳嗽、咯血等,严重危及生命,可谓是食物界真真正正的杀手。
4、煎炸烧烤
最近淄博烧烤可谓是火遍了大江南北,烧烤和炸鸡确实香,蛋白质加高温产生了美妙的美拉德反应,让人对此欲罢不能。
但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不仅破坏了食物中的氨基酸和糖类,还会产生一种叫杂环胺的致癌物质。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水分含量越少的食物,产生的杂环胺越多。
四、60岁后,是癌症爆发期!预防癌症要趁早据统计,我国61.2%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在60岁以上,可以说“60岁是癌症风险的一道坎”。俗话说治不如防,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万青教授开出了以下“防癌处方”。
1、健康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的同时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减少摄入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熏炸烧烤类食物。每周摄入红肉的量最好控制在350-500克的范围内,其它三类则能不吃就不吃。
还要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吃一些粗粮,增加肠胃蠕动,让我们的肠胃保持活力。
2、适度运动
想一想自己上一次运动是在什么时候?适当运动可以降低肝癌、肾癌等13种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天运动时间最好在三十分钟以上。
3、控制体重
浙江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曾做过4000万人的大型数据研究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肥胖会导致食道癌、直肠癌等18种癌症风险。
男性腰围应控制在90cm以下,女性腰围应控制在80cm以下;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一般应控制在18.5-24之间。
癌症确实可怕,但癌症大多是可预防的,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一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癌症的发生概率。
参考资料:
[1]《多吃红肉为什么易致癌》.人民网.2014年12月31日
[2]《致癌物质需牢记 生活无忧更健康》.光明网.2023年5月16日
[3]《淄博烧烤持续出圈!烧烤吃多了可能致癌、引发胰腺炎?医生教你安全吃烧烤》.潇湘晨报.2023年5月17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先来看看最值得收藏的干货!
>
据世界癌症研究中心估计,中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457万,死亡300万。如果将现有对肿瘤的认知都能转化为防治行动的话,将近一半的肿瘤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无法预防的肿瘤中,也有一半是可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获得治愈的机会。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出院患者长期随访资料,初诊时为早期的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远远高于中晚期患者。以男女性都常见的结直肠癌为例,I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92.04%;而IV期结直肠癌患者,即使能够获得手术机会,5年生存率也仅有36.41%。又如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癌,I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8.0%以上,而IV期能接受手术的患者5年生存率也只有45.8%。
自2018年首次发布《推荐》之后,每年持续更新,帮助大众掌握常见癌症的预防和筛查方法,积极行动,远离癌症,今年已更新发布至第六版。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陈震教授介绍,2023年发布的最新版《推荐》,包括21个瘤种、三个癌症专题(儿童肿瘤、遗传性癌症和疫苗可预防癌症)、七大降低癌症风险建议和一张癌症筛查推荐时间表。其中增加了口腔癌和儿童肿瘤的预防和筛查推荐。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最新版本对已有的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膀胱癌、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胆囊癌和白血病等8种恶性肿瘤的内容予以更新。
郑莹解读了几种大家最为关心的恶性肿瘤的早期关注点最新提示。
对于肺癌的筛查建议中,增加了一条“若检出肺内结节,推荐影像学与生物学多维度、多组学精准评估,……。”
与此同时,现在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在年轻化,在高危对象中增加了40岁以上携带BRCA2基因突变的以及基线PSA>1ug/L的男性,特别提醒那些家族中有这些基因的男性尽早关注到前列腺癌的发生。
恶性黑色素瘤也一直受到大家关注,此次,专家们特别新增提醒,色素痣短期内发生明显变化,如颜色变深、变大、破溃,周围新发色素痣者。这个变化在体表就能出现,也明确提醒市民们自己予以早发现。
膀胱癌的高危对象则增加了“饮水少,有经常染发和憋尿的习惯者。”
今年最新推荐的预防筛查指南中,特别编写了“疫苗可预防癌症”内容。郑莹教授表示,疫苗预防肿瘤,是近年来全球癌症防治的一大进展。研究表明,目前已有两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相关肿瘤发病风险,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它们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预防导致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来进一步预防肿瘤的发生。
一种是乙肝疫苗,由于中国肝癌患者中90%与乙型肝炎持续感染有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有望在不远的将来使我国肝癌发病率快速下降;另外一种是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以预防因感染高危型HPV病毒引起的宫颈癌、口腔癌等其它7种肿瘤。
“肿瘤防治,科普先行。知晓自身恶性肿瘤风险因素,关注身体出现的早期危险信号,定期参与肿瘤筛查,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远离肿瘤的侵扰。”郑莹教授表示。
此外,与《推荐》相配套的、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发的“常见恶性肿瘤风险评估”工具也同步上线。大众还可通过关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信公众号,在右下角的“互动+——癌症风险评估”,获取链接(
https://www.23care.com/screentest/)。通过该风险评估工具,大众可进一步了解个体自身癌症风险,进而积极采取预防和筛查行动。
不吸烟,包括电子烟;远离二手烟、三手烟环境;
建议人体一天进食的食物中,至少三分之二是植物,包括蔬菜、全谷物、豆类、水果、坚果等;限制精制食品,如普通面试、白面包和白米饭等,多吃全麦食面包和糙米等全麦食品;
限制红肉
进食过多红肉,包括牛肉、猪肉、羊肉等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多吃白肉,如鱼、家禽、鸡蛋。
多吃坚果,如杏仁、腰果、花生、核桃等植物性蛋白。
限制加工肉类
任何通过烟熏、腌制或盐腌保存的肉类以及添加了化学防腐剂的肉类都属于加工肉类,如火腿、香肠、热狗、牛肉干等,熟食肉类,如红肠、盐水方腿等。
限制酒精
不喝酒是最好的,如果选择饮酒,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推荐一天不超过两杯30克,谨记小酌即可。
建议少坐,每个小时都要站立并移动至少1-2分钟,即使经常锻炼,就做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或75分钟的剧烈体育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自行车、做家务、慢速游泳、跳舞等;剧烈强度的运动包括跑步、快速游泳、快速骑行、有氧运动、打网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