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癌症新药(癌症新药)

2023-09-09 01:05:06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抗癌癌症新药(癌症新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抗癌癌症新药,以及癌症新药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骄傲!多款国产抗癌药问世,比进口药更安全,更便宜

小梁今年才30岁,两年前得了肺癌,他很淡定,不哭不闹,马上去医院治疗。

手术很成功,但癌症也没有因此放过他。

半年后,他的癌症复发了,出现转移。医生建议用化疗,第一疗程结束后,检查指标发现并没有缓解,而且因为副作用,小梁的身体情况急剧下降,人也瘦得不成样子,最终只能停止化疗。

小梁经过多方打听,知道有一种靶向药效果很好,无奈的是,小梁跑了很多家医院都没找到那个药。

有个医生说:这是进口药物,在国内比较难买到。

小梁心想,中国已经这么发达了,为什么癌症病人的“救命药”还得从国外引进?

是呀!小艾写过很多国外抗癌药在国内上市的文章,都有不少网友在底部评论: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抗癌药?

今天,小艾就来汇总一下国产抗癌药。

研发一款抗癌药到底有多难?

第一,金钱成本

开发一个新药的平均成本大约为25.6亿美元,其中包括11.6亿美元的同期投资损失和14亿美元的研发开支(包括机会成本),而且这还没算每个药物平均3.12亿美元的售后开支。最新研究显示,抗癌药的研发成本远低于塔夫茨报告中的数字。

第二,时间成本

数据显示,一种抗癌药从研发到获批上市的中值时间为7.3年,范围在(5.8-15.2年)。研究人员分析了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十年间只有1种药物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制药公司,结果发现,这10种药物中,5种药物(占比50%)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另外5种药物(占比50%)通过正常审批程序获批。

第三,要承担失败风险

药物研制的成功率并不高,纵观国内,国内有几个制药公司的市值能达到20亿美元以上,即使有这么多家底,又有几个人愿意将未来砸在一个单独的产品上。

随着癌症患者越来越多,抗癌药逐渐变成了一种“刚需”,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去国外买药呢?

为什么大部分抗癌药来自国外?

2010~2014年,全球共有49种抗癌药上市,目前在美国、英国上市的数量分别为41种及37种抗癌药,而在中国上市的只有6种抗癌药。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研究部主任洪明晃说,新抗癌药研发的关键在于足够的人力、财力和设备等的投入,可现实中,由于临床医生投入临床研究的时间太少,又缺乏编制补充人员,加上床位数太少等多个原因,导致临床试验也存在困难。

当抗癌药研发问题逐步解决,国产抗癌药日益增多

(1)审批流程优化加速国产抗癌药上市

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和药品招标,医保目录制度等关键环节的改革红利,抗癌药等药品不同于商品,上市前要先做临床试验,而临床试验先要得到国家药监部门审批,试验后还要通过国家药监部门上市审批,才能开工生产,生产完后还要进行药品招标、医保等流程才能进入医院。而2015年之后,我国在新药、抗癌药临床试验审评、上市审批和药品招标、医保目录制定等方面进行了大改革,对各个环节的流程进行优化、时间明显缩短。

例如抗癌药达伯舒,从开展临床试验到拿到上市批件,总共花了26个月,如果放到改革之前,至少也得五六年。

(2)从“五年1个”到“一年5个”!

年过90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说到,“十一五”期间,我国只批了1个抗癌药;“十二五”期间批了2个抗癌药;而去年一年的时间,就批了5个抗癌药,其中,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达伯舒抗癌药更是达到了国际水准。

最后小艾列了个表格,里面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供大家查阅:

虽然对比美国,我国研制的抗癌药数量比较少,但目前来看,我们不仅有了自主研发的抗癌药,审批速度也一步步加快,面对如今已经“转起来”的国内新药产业,我们一定要拥有信心,我们的信任,必将成为研发人员的动力,最后获益的是所有中国人。

参考资料:

1、张红.做国人用得起的抗癌药[J].经贸实践,2017:60.

2、抗晚期胃癌新药国内上市[J].《家庭医生》,2015(3期):47-4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韩国研发出新药 通过静脉注射可以清除癌细胞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魏悦】韩国《东亚日报》1月30日报道称,韩国国内研究组开发出了无需进行外科手术,通过静脉注射就可以清除癌细胞的新药候选物质。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责任研究员金仁山团队29日表示,已经开发出了让由人体遗传物质“铁蛋白纳米粒”引发的体内的自然免疫反应只在癌细胞中不寻常地增加的抗癌纳米粒子“FHSIRPα-dox”。金教授表示:“以帮助免疫细胞将癌细胞认作死敌的方式进行,因此可以克服现有抗癌治疗的副作用和局限。”

没有注射抗癌纳米粒子的老鼠,在18天内,癌组织的体积增加了10倍左右。相反,在注射了抗癌纳米粒子的老鼠身上,在同一时间内,癌细胞减少,直至完全消失。通过手术去除癌组织后,在注射了纳米粒子的老鼠身上癌症也没有复发。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梁有洙解释说,“这相当于产生了持续的抗癌能力。”

KIST最近向国内制药公司Samyang Biopharm转移了抗癌纳米粒子相关技术,并着手进行商用化研究。在5亿韩元基本技术费用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阶段的成果,可以追加获得45亿韩元,如果成功实现商用化,就会得到3%的销售净额。该研究结果刊登在了国际学术杂志《Advanced Materials》15日刊上。

副作用最小化?俄罗斯研制出低毒性抗癌新药

参考消息网5月6日报道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4月25日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提出治疗癌症的创新方法。他们研制出一种基于铂金微粒的新药物,可在蓝光作用下直接在癌变肿瘤中激活。因此,该药不会对人体全身产生毒性作用,从而能将副作用最小化。肿瘤学家向《消息报》表示,在手术或放射治疗等其他方法已经无法战胜疾病的阶段,使用新药物进行温和化疗将是尤为实用的方案。

据报道,俄罗斯国立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密西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药物——核铂(riboplatin),由已知的顺铂(cisplatin,一种含有铂的抗肿瘤药物)和核黄素(riboflavin,维生素B2)组成。

研发人员向《消息报》表示,新药物的优势在于它的双重功效。一方面,顺铂可与癌细胞的DNA分子结合以阻止其发育。另一方面,核黄素在紫外线辐射的作用下可将接收到的能量传递给血液中的氧气,使氧气进入活性状态,从而消灭恶性物质。

新药物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它具有靶向性,可直接在癌变肿瘤中激活。这有助于避免人体全身遭受毒性影响和化疗产生的严重副作用。

密西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新药物项目负责人奥莉加·克拉斯诺夫斯卡娅讲述了药物作用的原理。她指出:“在我们的实验工作中,前药能够在蓝光的作用下在癌变肿瘤中选择性激活,在光敏化过程中,顺铂可局部释放,核黄素也可生成活性氧。”

克拉斯诺夫斯卡娅表示,实验发现,这种新药物在蓝光作用下在细胞中积聚的效率是其之前药物的13倍。这意味着在相同剂量下,核铂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这位负责人指出,在实验室环境下已经多次记录到这种抗肿瘤药物的光敏化释放效果。

此外,据她介绍,研究还发现活性物质的释放速率可以通过辐射剂量来控制。由此可以在广泛的范围内调节化疗强度。克拉斯诺夫斯卡娅表示,局部使用这种药物可以使患者免受药物对人体全身的毒性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副作用。这将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科学家们将在动物身上测试这种药物,以确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谢切诺夫国立医科大学临床医疗中心抗肿瘤药物治疗室主任阿纳斯塔西娅·法季扬诺娃说,在手术或放射治疗等其他方法已经无法战胜疾病的阶段,使用新药物进行温和化疗将尤为重要。她还指出,与顺铂相比,使用核铂有可能增加治疗成本,但从最终效果来看,后者还是更为划算的。

这位专家表示:“铂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但也有很多副作用,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使用,甚至有些患者根本无法使用这类药物。因此,付出这样的成本是合理的。”

俄罗斯科学院生化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列克谢·科斯秋科夫指出,这种药物将发挥效用,首先是因为它具有化疗和光敏化双重效应,其次是它对癌变肿瘤具有靶向性特点。

科斯秋科夫说:“在核铂的帮助下,我们可以不像顺铂化疗那样毒害整个身体,而是仅对恶性肿瘤区域产生些许毒性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减少癌症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同时也可以减少药物剂量、缩减治疗时长。”

目前,密西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专注于找寻药物中最有效的成分及其最佳用量。这项工作得到了俄罗斯科学基金会的赞助。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43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