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吃靶向药就离死不远了吗(癌症患者贫血怎么办)

2023-09-09 03:08:39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患者吃靶向药就离死不远了吗(癌症患者贫血怎么办)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患者吃靶向药就离死不远了吗,以及癌症患者贫血怎么办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死亡风险降低51%!广东专家首次证实这一肺癌靶向药要提前用

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恶性肿瘤的“双首”。对于手术后的早期和中期肺癌患者来说,使用什么治疗方法可以减少复发风险,实现“治愈”?

前不久,2023 ASCO(美国肿瘤学年会)会议中公布的一项数据带来好消息——术后辅助治疗使用第三代EGFR靶向药奥希替尼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8%。如果没有继续复发,意味着这些患者达到了临床治愈标准。

这是靶向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首次在全球被确证能取得总生存获益。近日,领导此项全球研究的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研究提出了早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新方案,证实了在靶向治疗中“好药需要提前用”的最优策略。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

靶向辅助治疗首次被证实总生存获益

吴一龙专家团队提供的一项数据显示,全球每年都会新增超过20万例肺癌病例,其中80%都为非小细胞肺癌。

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EGFR基因突变率达30%。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肺癌中EGFR突变会导致生长信号过度激活,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生存。

2005年,第一款肺癌批准治疗药物(靶向EGFR突变)吉非替尼进入中国。针对耐药等问题,EGFR靶向药物不断“进阶”,奥希替尼就是第三代靶向药。

以往,晚期肺癌患者对奥希替尼可能会更为熟悉。但该次吴一龙团队的研究,将对象瞄准了这一群体——EGFR突变阳性的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3期临床试验,准确了解其手术后使用奥希替尼进行辅助治疗的总生存情况。

“我们做这个研究,整整花了8年时间。如果加上前面两年的准备,就是10年。”吴一龙忆起研究过程,“做一个让全世界都信服的研究是非常艰苦的。这不是两年就能解决的事情”。

这次研究过程中,专家团队们以1:1比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分别接受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80 mg,每日一次)或安慰剂治疗,直至观察到疾病复发、试验治疗方案完成(3年)或符合停药标准。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随机分组的682例患者中,339人接受了奥希替尼,343人接受了安慰剂。在肺癌早中期患者中,奥希替尼组5年总生存率为88%,安慰剂组为78%。此外,奥希替尼组与安慰剂组相比降低了51%的死亡风险。

Ⅱ-ⅢA期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总人群(ⅠB-ⅢA期)的总生存率

“5年生存率是我们肿瘤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接受癌症治疗后如果5年都还活着,说明有望达到临床治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钟文昭介绍,“因此这次研究我们也以5年生存率为指标,希望找到肺癌最优化的治疗策略”。

吴一龙介绍,这次的研究结果直接表明,EGFR突变阳性的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完全切除术后,使用靶向药奥希替尼辅助治疗,能够显著延长总生存期。这是靶向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首次被确证的总生存获益,“意味着早期肺癌离治愈的目标进了一大步”。

改变早期肺癌辅助治疗模式

在专家们看来,此次研究得出的结果具有里程碑式意义。5年生存率可达88%,死亡风险降低51%——这充分证实了奥希替尼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延缓复发或进展,“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首次被证实。”吴一龙说。

在常规癌症治疗中,靶向药主要被用于晚期。

吴一龙表示,对于肺癌早中期患者而言,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通常是手术。但即使手术很成功,肉眼已看不到肿瘤,身体某个角落可能还是会藏匿个别残留癌细胞,导致一段时间后复发。数据显示,早期患者如果术后不接受辅助治疗,有近一半的患者在5年内出现疾病复发或死亡。因此采用辅助治疗的方式,能起到在手术后帮助消灭身体残留癌细胞的作用,提高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

以往,化疗是临床上主要的辅助治疗选择,但复发率依旧较高,且对脑转移等远处转移的患者效果不佳。靶向药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就能更精准地杀死肿瘤细胞,但常常是在患者手术后发生复发时才使用。

“这次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的辅助治疗临床疗效试验数据,就带来了不一样的结果。”吴一龙说,这次研究结果最大的意义在于,将支撑一个全新的早期肺癌治疗模式——手术后即使用靶向药奥希替尼进行辅助治疗,不必等到复发之后。服用三年时间,患者有望达到临床治愈。

对于中期肺癌患者来说,治疗手段则会复杂一些。

上述服药时间经过了科学验证与考究。吴一龙表示,根据研究,II、III期肺癌患者一般复发高峰期约为术后18个月;另一个IB期研究发现,患者一般复发高峰期约为术后28个月。因此,经缜密计算,专家团队将用药周期定为36个月,即3年。

实际上,手术后辅助治疗是否可以“去化疗”,一直也是医疗界热议的话题。该次研究发现,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过术后化疗,服用奥希替尼后的5年生存率相似,其中接受化疗者为87%,未接受者为88%。专家团队认为,这为临床辅助“去化疗”提供了借鉴。

接受和未接受术后化疗患者的总生存率

“该研究结果也意味着,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已经完全改变了围手术期的治疗模式,也是早期肺癌治疗方式的进步。”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表示。

吴一龙提醒,除了关注术后辅助治疗,也应重视肺癌早筛查、早诊断,这是提高肺癌生存率的关键之一。多数肺癌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出现类似胸闷、气短、疼痛、咳血等症状后再去医院检查,往往已经是肺癌中晚期。

“最新的研究则发现,亚裔人的肺癌疾病谱跟以前相比已经发生变化。”钟文昭表示,“一些不抽烟的女性、年轻的女性发病情况增多”。

对此,专家团队建议,40岁以上、长期吸烟、长期接触烟雾或油烟、有慢性肺病或肺癌家族史的人群,都应重视肺癌早期筛查。筛查方式可选择去医院做低剂量螺旋CT等。

呼吁靶向药辅助治疗适应证纳入医保

“在我国,第三代靶向药的药物价格已经降得比较便宜,在国际上是难以想象的。”吴一龙说。

据悉,2020年3月,国产的第三代靶向药获批上市,目前的医保价格约为3500元每盒。

而此次研究选取的进口药物奥希替尼,2017年3月在国内获批上市,当时的价格为5.1万元一盒,后来我国很快将其纳入医保,价格降为1.5万元左右一盒。2021年3月1日,我国新的医保目录正式实施,奥希替尼的价格再次下降,直接便宜了将近1万元,目前的价格约为5000元一盒。

不过,上述纳入医保的适应证中,都不包括早期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

2021年4月,奥希替尼在国内获批新的适应证:用于具有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但该适应证未被纳入医保。

吴一龙介绍,早期患者术后服用奥希替尼3年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得到了实验证实。对此他呼吁,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将奥希替尼辅助治疗适应证纳入医保,争取让更多早期肺癌患者们实现“临床治愈”,更为提升药物可及性。

此外,该次研究除了对早期患者服药时间、治疗策略有确证外,也提示肺癌患者们,在手术之后一定要做基因检测。吴一龙称,目前全球已有不少国家将基因检测纳入医疗保障系统,为了让更多老百姓获益,他也强烈呼吁将肺癌术后基因检测纳入医保,提升诊治规范化。

南方+记者 陈伊纯 朱晓枫

通讯员 张蓝溪 靳婷

【作者】 陈伊纯;朱晓枫

广东健康头条

癌症靶向药的机理是什么?

传统治疗癌症的方法中,手术有严格的手术适应症与手术禁忌症要求,同时也存在出现严重并发症风险,故让人望而却步。而放疗、化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也因为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有时不治还好,治了情况更差。所以,对不少人来说,化疗与放疗也不是抗癌的理想选择之一。近年来,随着对癌症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了解,靶向药的疗效也越来越理想。因此,现在临床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使用癌症靶向药物进行抗癌治疗,但使用靶向抗癌治疗的人中,知道癌症靶向药物的机理的人并不多,今天,我为大家科普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癌症靶向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抑制肿瘤细胞信号通路靶向药物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Ras/Raf/MEK/ERK、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分化和凋亡。例如,EGFR抑制剂可以阻断EGF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癌症靶向药

2、诱导细胞凋亡癌症靶向药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杀死癌细胞。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方式,它可以帮助身体清除不需要的或损伤的细胞。癌细胞通常对细胞凋亡的信号不敏感,因此靶向药可以诱导癌细胞进入凋亡状态。

3、阻断血管生成癌症靶向药可以通过阻断血管生成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癌细胞需要新的血管来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因此阻断血管生成可以削弱癌细胞的生存能力。

4、干扰肿瘤微环境。靶向药物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肿瘤细胞间质、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等方式,干扰肿瘤微环境。

5、激活机体免疫系统。靶向药物通过激活T细胞、NK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或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NK细胞

二、癌症靶向药物按照作用靶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如伊马替尼、埃克替尼等。

2、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抑制蛋白酶体的活性,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如波罗米酰胺、恩度等。

3、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削弱肿瘤的供血,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如贝伐单抗、舒尼替尼等。

4、免疫治疗药物。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如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三、靶向药物相对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更高的治疗效果。靶向药物针对性强,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异性靶点,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靶向药

2、更低的副作用。由于靶向药物作用于特异性靶点,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因此副作用相对较低。

3、更好的患者依从性。靶向药物通常为口服,便于患者长期服用,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

四、临床应用癌症靶向药已经成为治疗多种癌症的重要药物。

例如,EGFR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乳腺癌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VEGF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肝癌和肾癌等。尽管癌症靶向药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它们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副作用。例如,靶向药的治疗效果可能会受到靶点的变异和耐药性的影响;靶向药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皮疹、恶心和呕吐等。

总之,癌症靶向药物在治疗癌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如耐药性、疗效差异等。未来的研究应关注靶向药物的新靶点发现、联合治疗策略、个体化治疗等方面,以期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46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