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骨转移疼痛特点,以及癌症疼痛的定义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肿瘤病人为什么会出现疼痛?最主要的原因是肿瘤原发灶、转移灶浸润挤压周围组织而导致疼痛,包括周围神经损害,其次还有治疗所带来的疼痛、合并症产生的疼痛,都属于癌痛的范畴。
癌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70%-80%的晚期病人都有可能发生。
比如肺癌原发灶挤压周围组织产生胸部钝痛、隐痛,若肿瘤侵犯胸壁会有定位准确的疼痛,还有肿瘤位于肺脏上叶有可能浸润压迫臂丛神经,疼痛相对要剧烈一些,多伴有患侧上肢放射性疼痛。
癌症最大的问题是浸润、转移,肺脏、肝脏、脑、骨都是很多癌症易转移的部位。
肝脏包膜致密,转移瘤膨胀性刺激后产生钝痛,持续性、越来越厉害,有些病人最后不能平卧。
脑转移多会产生颅内高压,头痛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是颅内高压的典型症状。
对于病人发生癌痛,怎么办呢?
不是简单地吃哪种药就能行,而是要癌痛规范化治疗,以药物为基础,必要时辅以介入、消融、化疗、放疗等其它办法。
大约85%的病人通过药物就可能解除、或者明显缓解疼痛。
常见癌症发生骨转移无疑是Ⅳ期、晚期,但是单纯没有合并脏器转移的病人生存时间相对要好一些,如前列腺癌骨转移中位生存时间可达5年,乳腺癌骨转移中位生存时间有3年左右,若合并脏器转移就要差一些。
癌症骨转移病人治疗目的缓解疼痛、预防骨意外事件发生,比如骨膦酸盐治疗,放疗、手术等等。科学抗癌,以期相对最好的结果。我是 ,感谢您的阅读!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以及保护性或病理性反应。疼痛是由伤害性刺激诱发的“痛知觉”和“痛反应”。伤害性刺激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能量释放,其释放过程是感受器进行能量转换引起神经冲动的过程。“痛知觉”包括感觉辨认、情感冲动和认知评估三种成分。感觉辨认负责分析刺激性质、部位、强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的信息;情感冲动产生痛觉认知中的不愉快成分;认知评估包括注意力,预期和过去经历的记忆。“痛反应”包括警觉反应和病理反应两种成分。警觉反应作为警报系统具有保护功能,唤起注意力和促进伤后恢复;病理性反应是机体对疼痛诱发、回归和预后所产生的具体表现。
疼痛的分类
1. 按疼痛的部位分类:广义的讲疼痛可以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和心因痛三大类,其中躯体痛按照其具体解剖部位又可以分为:头痛、颈肩痛、胸痛、上肢痛、腰背痛等。
2. 按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一般认为,6个月以内的为急性痛,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的疼痛为慢性疼痛。持续2年以上的疼痛常被认为是永久性疼痛。也有观点认为,对于非恶性疼痛,3个月是区分急、慢性疼痛的时间点。
3. 按疼痛的原因分类:根据疼痛的发生及原因可以分为创伤性疼痛、炎症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心因性疼痛等。创伤性疼痛多见于骨折、烧伤、扭伤等引起的急、慢性疼痛。炎症性疼痛主要是与外周组织损伤和炎症有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神经性疼痛是由于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癌性疼痛是因肿瘤压迫、浸润周围组织或神经所引起的疼痛,如肝癌、胃癌以及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疼痛。心因性疼痛多是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疼痛,常常没有确切的躯体病变,除疼痛外还可以伴有失眠、抑郁等。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同时某些癌症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均可导致疼痛。癌症痛日益成为影响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据统计,大约30%-5O%的癌症患者和约75%-95%的晚期癌症和转移癌患者都有疼痛发生。45%的癌症病人其疼痛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癌痛的控制列为癌症防治综合规划的四个重点之一。
癌症痛的特点
癌性痛在初期多为慢性、隐匿的钝痛,随着病情的进展,慢性钝痛逐渐转变为锐痛、刀割样痛,可沿神经支配区放散,通常是慢性疼痛。慢性非癌性疼痛一般为“一个病人,一种疼痛”,而大多数慢性癌性疼痛则表现为至少有两种原因导致的疼痛,即同一个癌痛患者所表现出的疼痛可以是多性质、多部位和多原因的。癌症患者在出现癌性痛的同时,可以伴有焦虑、厌食、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
癌症痛的原因
癌症本身造成的疼痛
癌症本身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疼痛:
(1) 癌症组织直接侵犯压迫神经和邻近组织,引起周围组织的缺血、坏死;
(2) 癌症细胞浸润到淋巴组织产生炎症和化学致痛物质,如组织胺、5-HT、缓激肽、前列腺素,H+等;
(3) 癌症细胞转移到邻近骨组织,导致病理性骨折或侵及骨膜;
(4) 癌症细胞侵入内脏和血管引起内脏梗阻、动脉闭塞、静脉瘀血;
(5) 癌症细胞侵及胸膜、腹膜、内脏的包膜和血管壁层神经导致疼痛。
癌症治疗造成的疼痛
癌症治疗造成的疼痛可分为三个方面:(1)手术痛:例如胸腔手术后损伤肋间神经,乳腺癌术后损伤肋间神经、臂丛神经等;(2)化疗后综合征:化疗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对神经造成的损害,以及在注射时对局部造成的刺激、发生静脉炎等;(3)放疗后综合征:放疗后组织纤维化所引起的神经压迫性疼痛,放射性骨髓病变导致的局部感觉异常,放疗后继发肿瘤导致的疼痛。
其他因素造成的疼痛
对癌症病人进行的一系列诊断性检查,例如淋巴结穿刺活检;癌症晚期患者因营养不良、长期卧床等原因出现便秘、压疮和肌肉痉挛等。
癌痛综合征
1. 癌性骨痛综合征:癌性骨痛是临床常见的癌症痛,大约1/3的癌症患者存在骨转移,出现骨痛。骨痛多表现为中、重度的疼痛,性质为胀痛、刺痛、撕裂样痛,可持续存在或阵发加重。当骨髓腔内压增高或侵及骨膜时,可表现为定位不明的钝痛,伴有局部深压痛。
2. 癌性盆腔痛综合征:盆腔痛大多是由直肠癌或妇科肿瘤侵及盆腔的软组织所致。癌性盆腔痛大约占癌症痛的14%左右。疼痛多为中、重度疼痛,性质可为胀满感或烧灼样痛。当盆腔继发感染、出血或梗阻时疼痛加重。
3. 癌性肝痛综合征:多由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所致。临床表现为两种主诉:右季肋下持续性疼痛;右上腹突发性刺痛,持续数分钟后可缓解,每日发作数次。如果瘤体突然破裂出血,疼痛可突然加剧。
4. 癌性肠绞痛综合征:腹部及盆腔肿瘤压迫、粘连、侵蚀平滑肌、静脉、神经等时,可出现癌性肠绞痛。癌性肠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当局部肠管绞窄或坏死时,相应部位的腹痛会突然加重。
5. 癌性胸痛综合征:支气管肺癌和乳腺癌均可出现胸痛,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胸痛。
6. 癌性臂丛神经痛综合征:支气管肺癌或乳腺癌侵及臂丛神经时会发生癌性臂丛神经痛,表现为上肢灼痛或钳压样痛,严重时有感觉和运动障碍。
7. 癌性头痛综合征:颅内的原发肿瘤可出现头痛,继发肿瘤以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或阵发性头痛,也可以出现颈部和背部疼痛。
什么样的疼痛可能是癌症的骨转移呢,很多癌症都可能发生骨转移,肺癌、乳腺癌和肝癌最容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难免会发生疼痛,当癌症骨转移后的疼痛与其他骨病引起的疼痛有所不同,疼痛部位比较固定,常常表现为酸痛、胀痛和刺痛,偶有撕裂痛,多以钝痛为主。
骨转移引起的疼痛都有哪些常见特点?1、疼痛部位比较固定
骨转移后癌细胞会在骨头里面释放大量的溶解介质,破坏骨细胞,遭到破坏的骨细胞又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癌细胞分泌溶解介质,导致恶性循环。胸椎、腰椎、肋骨是常见的骨转移部位,可出现局部肿块,疼痛部位比较固定。
2、疼痛的程度逐渐加重
早期骨转移的疼痛症状并不明显,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到了中晚期或者是转移范围进一步扩大后,疼痛程度也会逐渐加重。常表现为夜间疼痛、惊喜疼痛、反复发作、持续性疼痛等。肺癌的转移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很多肺癌患者都是在转移之后才发现的。骨转移的初期可能没有症状,往往一年以上才有明显疼痛症状,所以说肺癌患者在没有骨转移的症状的时候,也不能排除骨转移的可能。
骨转移的诊断与治疗?骨转移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来检查和确定,比如CT、骨扫描、PET、核磁共振等进行诊断。
对于骨转移的治疗,主要是对骨转移所导致的症状进行治疗,骨转移容易产生病理性骨折,要对转移病灶局部进行手术加固,较少骨折的风险。疼痛主要是使用治疗癌性疼痛的止疼药物。另一方面就是针对原发癌和转移癌进行治疗,可用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癌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是癌症的帮凶,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垃圾食品,比如油炸食品、烧烤类食品、腌制熏制食品,这些食品中致癌物质的含量会高一些,如果长期食用,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
还有就是乐观的心情,一个人的心情对身体健康很重要,举个简单一点的例子,不让工作上或者是家庭中有不顺心的事儿,是不是就会情绪低落,导致“上火”,然后就会嗓子疼、牙疼,导致嗓子疼或者牙疼的就是躲在三叉神经里的病毒,平时与你相安无事,当你“上火”的时候,抵抗力下降,它们就出来活动了。
运动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人体的零部件也需要动起来,跟机器一样,运转起来才会更健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骨转移的一些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要多加警惕,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当然预防最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