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的心理分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疗)

2023-09-09 10:39:31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病人的心理分期(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的心理分期,以及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疗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刘懿博士说肺癌(一一八七)教您根据病理报告算出肺癌分期

肺癌的TNM分期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虽然不是起到决定性的因素,但在其中起到的分量很重,很多患者朋友拿着病理报告咨询医生自己属于哪个分期,也有朋友对医生给出的分期有些疑惑,想知道是怎么样分的?今天我就带您根据病理报告简单的推算下TNM分期。

现在临床中在使用的是第8版肺癌分期,是三年前开始执行的,下面的第一个表给大家列出来TNM的相关标准,知道了TNM后,再看第二个表,推算出具体的分期。

下面给大家举两个具体例子,比如一个患者,肺部外周型结节有2.5厘米,手术后病理报肺鳞癌,未累及胸膜,淋巴结没有转移,手术前全身各部位也没有转移,那我们来看T,从第一个表中,我们可以得知他属于T1c,淋巴结没有转移,那就N0,没有远处转移,就是M0,这个患者是T1cN0M0,再看第二个表,T1c和N0交叉的那个格显示IA3,因此,这位患者是IA3期肺癌。

另一位患者,肺部有一个直径4.5厘米肿瘤,同侧肺门有增大淋巴结,考虑转移,并且同一侧有胸腔积液,抽出来是血性的,里面找到了腺癌细胞,考虑有胸膜转移,但身体其他部位没有转移,我们把这个情况代入表一,先看T,T应该是T2b,N为N1,M呢?不得了,是M1a,也就是T2bN1M1a,我们再把这个代入表二,得出结论,是IVA期。

根据以上两个病人的例子,再通过下面两个表格,可以算出所有肺癌患者的分期状态来。

问答|胰腺癌患者分期如何定?

答: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教授领衔的一项外科学展望研究对胰腺癌患者分期方法做出全新定义:胰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需要将淋巴结转移数目和原发肿瘤大小及肿瘤对周围血管侵犯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胰腺癌患者分期是不是仅仅单独依据原发肿瘤情况或者淋巴结转移数目?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教授领衔的一项外科学展望研究对胰腺癌患者分期方法做出全新定义:胰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需要将淋巴结转移数目和原发肿瘤大小及肿瘤对周围血管侵犯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目前,该研究在有着“外科学圣经”美誉的《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在线刊发,并将有望成为未来胰腺癌分期系统更新时的重要依据。

胰腺癌患者预后情况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同时临床病理分期也是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和策略的重要依据和参考。目前,国内外胰腺癌的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均采用由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提出的病理分期系统,该委员会每6~8年会适时更新一次分期系统,2016年10月公布了第八版最新分期。

“在第七版分期系统中,只是将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划分成N0和N1,而在第八版分期系统中,对于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等于4个的情况称为N2,并将这批患者统统归为中晚期(III期)。”虞先濬教授介绍。

虞先濬教授肯定地说,第八版中对于胰腺癌临床病理分期较之前的第六、七版有重要突破,特别是对淋巴结转移数目与分期的关系进行了分层和细化,反映出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胰腺癌患者预后存在重要影响,这是一项重大进步。

在肯定第八版获得重要突破的同时,虞先濬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结合自身对于胰腺癌的理解和认识后认为,胰腺癌相较于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而言有着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一般约有60%的胰腺癌患者在接受外科根治手术后的1~2年里发生局部复发,而不像肠癌和胃癌较多通过淋巴结发生远处转移。因此,虞先濬教授领衔团队认为,第八版分期表高估了淋巴结转移在胰腺癌分期中的比重,却忽视了原发肿瘤大小和其对周围血管侵犯情况在分期中的权重。

针对这一问题,虞先濬教授通过分析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近5万名胰腺癌患者的数据,提出了“复旦版”的改良胰腺癌分期系统。“我们研究认为,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需要将淋巴结转移数目和原发肿瘤大小及肿瘤对周围血管侵犯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得出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分期,这将有助于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精确制定和预后的精准评估。”

对此,虞先濬教授给我们打了一个比方,一个胰腺癌术后患者,原发肿瘤直径2厘米,淋巴结转移有4个。按照现行第八版分期系统,这个患者就因淋巴结转移个数被归为III期患者,属于可以手术胰腺癌患者中预后最差的一类,在临床上和无法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预后相差无几。但根据他们提出的改良“复旦版”胰腺癌分期系统来看,这位患者应该属于IIA期的患者,属于可手术且预后较好的患者。

“这就是一个分期不同给患者预后造成重大偏差的典型例子,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去‘重新细分’胰腺癌分期的重要原因,分类越精细准确,治疗才能更加个体化。”虞先濬教授强调。

据悉,发表该研究的《外科学年鉴》杂志为国际外科学领域排名第一的顶级杂志。该研究本身也得到来自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和《外科学年鉴》主编Keith D. Lillemoe教授的高度认可:“此研究可作为未来胰腺癌分期系统更新时的重要依据,用于指导未来临床实践。”虞先濬教授也颇有自信地说:“我相信第九版的胰腺癌分期中,一定会体现此次研究的成果。”

一部分癌症患者是因为情绪影响导致病情恶化?专家:患者家属心理调节也格外重要

网上对于癌症一直有个三分之一说法:

癌症患者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

三分之一是用药过度,

病人无法耐受而死,

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

这个说法虽然缺乏流行病学准确的数据支持,却也反映了一些客观事实,部分癌症患者的恐惧心理是很严重的。

患者家属心理调节也很重要

沈阳市安宁医院五疗区主治医师李明表示,就目前而言,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患者和医生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可以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调节也格外重要。

“根据我国的医疗习惯,对于患者患有癌症的事情首先会与家属沟通,换而言之就是家属是最先知道这个消息的。”李医生说,“对于第一个知道消息的人要有强大的内心来接受这件事情,如果是一个心理接受度差的人收到这个消息首先自己会崩溃,之后再与患者交流的时候会把这种不良的情绪传递给患者,这样对于患者的后续治疗是不利的。”

李医生介绍,癌症患者家属在知道疾病之后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听清楚医师对于疾病的分析、目前情况以及治疗方案,让医师根据自己家庭情况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次,对于病情交代可以根据患者性格进行选择性地交代,比如患者性格是胆小、什么事情都容易往坏处想的,那么在交代病情的时候就需要选择好的讲或者隐瞒病情,如果患者性格属于乐观、积极的,遇到事情常常往好处想,同时能够很好地开导自己的,那么病情就可以如实与患者交代。

最后就是做好合理安排,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癌症患者,那么整个家庭需要面对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包括经济、家庭工作时间分配,以及家庭其他人员的心理问题等,另一方面为长期照顾患者看见患者长期经受病痛折磨的是有很大的精神冲击,所以对于照顾者最好是乐观、积极的,这样积极的情绪也会传递给患者,对于以后的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医生建议

李医生表示,癌症属于慢性病,所以其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等特点,在长期的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以抑郁和焦虑最常见。所以,对于照顾者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引导患者聊天、鼓励倾诉、表达、给予理解和支持,通过表达、宣泄心里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缓解压力以及不良情绪。

李医生最后提醒所有家属,对患者的关怀要适度,避免出现过度关怀,同时对于长期照顾的人也会出现不耐烦或厌恶感、悲观情绪等,这个时候就需要适当地自我调节,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也不好的话,需要找到专业的心理医师帮助调节,或者配合药物进行改善。

辽沈晚报记者 郑爽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50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