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癌症(美国治疗癌症最新消息)

2023-09-10 08:57:54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2018年癌症(美国治疗癌症最新消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18年癌症,以及美国治疗癌症最新消息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揭秘常见食物中的一级致癌物,长期食用或有癌症风险,要管住嘴巴

“好家伙,你这一顿饭就吃进去三四种致癌物!”

今天中午,阿峰看见阿强在吃外卖,凑过去看了一下,发现阿强吃得特别不健康。咸鱼、腊肉、培根,蔬菜没多少,甚至还有一罐啤酒。

“瞎说,这些都是美食,怎么会致癌呢。”阿强一边大口吃着饭,一边抽空说道。

“我可没有骗你,世界卫生组织都将你吃的这些食物列为一级致癌物。”阿峰严肃强调,有理有据的。

“明明是食品安全问题才导致癌症高发,添加剂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才要好好管管。”阿强觉得食物本身没有害,是食品添加剂才会致癌。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

一、一年457万人患癌,有多少人了解致癌物?

中国患癌人数其实很庞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因癌症死亡的病例为300万例,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处于全球第一的位置。

癌症的发生与长期接触致癌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按照致癌证据的强弱性,世卫组织将致癌物分为一、二(包含A、B两个分组)、三、四,四个等级,其中一级致癌物是指在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均确定有致癌作用的物质,致癌证据充足。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有很多的一级致癌物,甚至于很多人每天都在吃这些食物。

二、其实很多人的餐桌上都隐藏着一级致癌物

1、儿童、青少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调研的农村儿童零食购买情况数据显示,儿童最爱吃的零食排名分别是辣条、棒冰、山寨饮料以及烤肠等。

其实烤肠就是加工肉的一种,2015年世卫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烤肠、腊肉、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列为了1级致癌物,每天摄入50g的加工肉制品,会让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18%。除了有致癌风险外,烤肠还是高脂肪、高热量、高盐以及高添加剂的食物,长期摄入容易导致身体肥胖,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对健康不利。

2、中年人

①酒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论文对2012年我国20~79岁的男性饮酒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30~59岁的中年男性饮酒率达到了6成以上,其中又以40~49岁人群的饮酒率最高。

酒也是一级致癌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张培彤表示,长期饮酒会增加口咽癌、喉癌、食道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生风险,同时还会导致肝细胞癌变,容易诱发肝癌出现。

②槟榔

数据显示,槟榔成品在我国的消费人口超过6000万人,其中有38.4%(超2000万)的人群来自湖南。在10个湖南人里,就有3个吃槟榔,除去老人和小孩的比例,湖南年轻人、中年人吃槟榔的比例超过了50%

长期吃槟榔,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槟榔内含有的槟榔碱在咀嚼中会产生亚硝酸胺,该物质是明确的致癌物,长期嚼槟榔无异于是在慢性自杀。早在2003年,槟榔就被世卫组织列为了一级致癌物。

3、老年人

①咸鱼

上了年纪的人,味觉会逐渐减退,所以喜欢吃一些重口味的食物,咸鱼就是很多老年人爱吃的食物之一,但咸鱼其实也是致癌物的一种。

这是因为咸鱼在腌制、蒸煮的过程中会产生“N-亚硝基化合物”,该物质对于诱发鼻咽癌发生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年龄越小、食用量越大、频率越高的人群,患癌风险也越大。

②黄曲霉素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很多老年人长期非常节省,在看到食物发霉了之后也不舍得丢弃,会选择将霉变部位去除后继续食用,这么做其实很危险。

霉变的食物内很可能会含有黄曲霉素,即便是一些没有发霉的部位也可能已经被污染。摄入这些食物很可能会让自己摄入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个剧毒的致癌物,进入体内后会给肝脏带来很强的破坏,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

除了一些常见的食物外,其实在致癌物名单上,也能看到一些添加剂的身影。

三、有些食品添加剂,其实也在致癌物名单上

1、亚硝酸盐

内源性亚硝化条件下摄入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是2A类致癌物,所谓的2A类致癌物,其实就是动物试验中致癌证据明确,但对人致癌证据不足。亚硝酸盐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多用于肉类、鱼类和奶酪产品上,它可以抑制肉毒杆菌生长繁殖、让肉类保持诱人的颜色和调节食物风味。

它本身不致癌,但是食用后可能会和胃内的蛋白质分解物发生反应,生成明确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所以国家对于亚硝酸盐的添加量有明确的规定。

2、溴酸钾

溴酸钾多会应用于面包内,可帮助增强面筋的弹性和韧性。但近年来多项安全性研究发现,溴酸钾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作用,各个国家也相继禁止使用溴酸钾,我国也在2005年7月1日起明令禁止将溴酸钾作为面粉处理剂添加在小麦粉内使用。

致癌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是“无孔不入”,长期接触这些致癌物的我们,难道注定要患癌了吗?

四、天天接触致癌物,会不会得癌症?

河南中医一附院脾胃肝胆病科陈欣菊表示,致癌物的致癌能力与摄入的量相关,长期、大量的摄入致癌物,会导致患癌的风险增加。但如若只偶尔的少量摄入致癌物质,在肝脏的解毒能力下,可以将这些物质代谢出去,未必会引起癌症发生,我们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这是不科学的。

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有很多的致癌物,但也无需过多的担心,只要不是长期大量的摄入,一般不会给健康带来过大的威胁。从保守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家能远离致癌物,就尽量远离致癌物,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所有疾病的通用手段。

参考资料:

[1]冮剑.几种可能致癌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探讨[J].中国调味品,2014,39(06):135-137.

[2]【健康】一杯酒喝出七种癌,原来酒里面有一级致癌物!.人民日报.2016-07-31

[3]“致癌物”不是洪水猛兽》.河南中医一附院脾胃肝胆病科.2017-10-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美国研究人员:免疫疗法对一些实体瘤初显疗效

新华社华盛顿3月31日电 美国研究人员3月31日公布的两项试验结果显示,一种已被批准治疗血癌的免疫疗法对一些实体瘤也显示出初步疗效,这意味着该疗法未来有可能被用于治疗一些更常见的癌症。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通过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2017年已在美国获批治疗特定白血病和淋巴癌。但这种疗法对恶性实体瘤一直表现不佳,许多专家还担心有严重副作用。

当天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普拉萨德·阿杜苏米利报告说,他们设计了一种以癌细胞表面蛋白质间皮素为靶点的新型CAR-T细胞,在其中添加一种“自杀”开关。一旦CAR-T细胞造成意外伤害,这种开关就被激活,杀死所有CAR-T细胞。

阿杜苏米利等人招募了19名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一名转移性肺癌患者和一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将新型CAR-T细胞直接注入他们的胸腔,其中一些患者还接受了其他治疗手段。总体结果显示这种新型疗法效果良好,特别是未发现有毒副作用。

阿杜苏米利说:“如果这种方法取得成功,美国每年将有200万名间皮素表达型实体瘤患者能接受这种治疗。”

年会上公布的另一项研究说,10名4岁到54岁的肉瘤(一类生长于软组织或骨骼上的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CAR-T细胞注射治疗,其中两人的肿瘤消失,一人已32个月未复发,另一人也已有17个月未复发。

多数CAR-T疗法是一次性治疗,而在美国贝勒医学院开展的这项试验中,患者接受多次CAR-T细胞注射。试验中也未发现该疗法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CAR-T疗法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做法是,先从患者自身采集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T细胞,对其重新“编程”,所得T细胞含有嵌合抗原受体,能识别并攻击癌变细胞,因此可重新注入患者体内用于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38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