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胸腺肽癌症病人能长期用吗,以及胸腺肽抗癌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胸腺肽是什么?
胸腺肽的作用?
肿瘤患者可以使用吗?
前几天,一位患友和我说,身边有很多朋友在使用胸腺肽,有的还是医生给开的,她个人对这个药很心动,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使用?
说到胸腺肽,有的人听过,有的人没有听过,它是什么?到底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又适合哪些人呢?我们一一道来!
图片来源:摄图网
胸腺肽是什么?胸腺肽(又名胸腺素 、Thymosin)是胸腺组织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一组多肽。而胸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影响着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在机体抵抗疾病入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胸腺肽通过胸腺组织分泌出来,可以连续诱导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各个阶段,维持机体免疫平衡,从而起到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简单来说,胸腺肽就是人体自身免疫器官能分泌出来的物质,起着平衡免疫的作用,对于抵抗疾病是有用的。
那么,患友所说的胸腺肽和人体自身存在的胸腺肽又有什么不同呢?使用它能起到一样的作用吗?
图片来源:摄图网
胸腺肽类药物有什么用?患友咨询的胸腺肽其实泛指胸腺肽类药物。
目前,市面上的胸腺肽类药物大致可分为三类:胸腺肽、胸腺法新和胸腺五肽。
胸腺肽:是从小牛等动物分离出来的含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它能促进淋巴细胞成熟,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机制,同时具有抗衰老、抗病毒复制、抗肿瘤细胞分化的作用[1]。
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各种原发或继发的T细胞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
虽说天然就是最好的,但由于从天然动物中提取,除了胸腺肽的成分,可能还有某些未知小分子物质没有被去除,在享受这种天然的同时可能伴发过敏的风险,所以胸腺肽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皮试,来确保安全。并在使用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用药后如出现皮疹、发热、胸闷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摄图网
胸腺法新(又称为胸腺肽α1),它是从胸腺肽Ⅴ组分中分离纯化出来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多肽,相比胸腺肽,成分简单明确许多。目前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作为免疫损害病者的疫苗免疫应答增强剂[2]。
胸腺法新耐受性良好,有部分患者的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不适。
胸腺五肽:和前两种不一样,胸腺五肽主由人工合成,由精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酪氨酸 5 种氨基酸组成,保留了胸腺肽生成素Ⅱ的全部生理功能,算是胸腺肽的“仿制药”[3]。
胸腺五肽具有双向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通过增强胸腺T细胞的产生来帮助恢复免疫抑制受试者的免疫能力。
主要用于慢性乙肝患者、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的T细胞免疫缺陷病和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简单来说,胸腺肽类药物就是通过用药的方式企图加强机体胸腺肽的含量,从而达到平衡免疫的效果。我们都知道肿瘤患者因为各种原因会存在原发或继发的免疫损伤,她们可以使用吗?
肿瘤患者可以用胸腺肽吗?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很多不同的探索。
2020年CSCO原发性肝癌指南中,胸腺肽α1作为III级专家推荐用于肝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胸腺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延缓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时间,降低复发率,并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4]。
结直肠癌方面,胸腺肽α1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与化疗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被化疗抑制的机体免疫功能 ,加速T淋巴细胞的恢复,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强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5]。
......
而对于宫颈癌,我国的科研团队也做了初步的探索。将胸腺肽用于晚期术后+化疗的患者发现,胸腺肽辅助化疗可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因子表达,减轻患者骨髓抑制,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生存率[6、7]。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需要提醒癌症病友特别注意的是:
在肿瘤患者自身免疫低下,再加上放化疗对免疫系统的损伤,理论上用胸腺肽补充是有一定疗效的。但大家在考虑选用该类制剂时,首先应当到医院做好自身免疫力水平的检测,了解是否真实存在免疫抑制,然后再用药。
还需要知道的是,目前相关的产品比较多,大家各自具体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选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同时,要注意用药的合理性,不宜贪多,觉得多多益善而超剂量、超疗程用药,注意用药安全,做好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准备措施。
图片来源:摄图网
更值得注意的是,胸腺类药物可以通过刺激胸腺短时间内提高自身免疫力,但是只适用于免疫低下的时期使用,长期使用会导致自身胸腺功能的减弱。
写在最后:随着医学的发展,像胸腺肽这样可能对身体康复有帮助的药物会越来越多,大家接受好消息的同时也要注意甄别,判断自己是否合适用药和药物安全性后再考虑用药,否则容易因小失大。
愿天下患者多一些适合自己的好药!
责任编辑:妇科肿瘤互助君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参考来源:
[1] 胸腺肽说明书
[2] 胸腺法新说明书
[3] 胸腺五肽说明书
[4]李照,朱继业.《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05):1027-1029.
[5]刘杰,徐建林.胸腺肽α_1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
:172-173.DOI:10.15912/j.cnki.gocm.2018.26.134.[6]曹晖,梁慧霞.胸腺肽对晚期宫颈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12)
:1653-1656.DOI:10.13429/j.cnki.cjcr.2020.12.014.[7]柯小林,王剑峰.胸腺肽在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中的辅助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04):95-96.
胸腺为中枢免疫器官,动物胸腺中有多种多肽类激素,总称为胸腺激素,人类从15岁以后胸腺即开始萎缩,60岁时血中胸腺激素已难以检出。胸腺肽为胸腺激素的一种,为细胞免疫调节剂。胸腺肽可使骨髓产生的干细胞转变成T细胞,并可连续诱导T细胞分化发育的各个阶段,还能增强成熟T细胞对抗原或其他刺激的反应,因而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平衡,但其对体液免疫的影响甚微。动物试验表明,能使去胸腺小鼠部分或接近全部地恢复免疫排异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使萎缩的淋巴组织复生,淋巴细胞增殖,使幼淋巴细胞成熟,变为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其作用无明显的种属特异性。
胸腺肽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以及肿瘤的辅助治疗。具体包括各型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及肝硬化、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以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原发性胸腺免疫功能缺陷、口腔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风湿性及类风湿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病毒性角结膜炎、过敏性鼻炎、老年性早衰、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多发性疖肿、面部皮肤痤疮、银屑病、扁平苔藓及上皮角化症、儿童组织细胞增生症、儿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症。此外,胸腺肽还可试用于胸腺发育不全综合征、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慢性皮肤黏膜真菌病等免疫缺陷病。国内猪胸腺素试用于治疗复发性口疮、麻风、重症感染、慢性肾炎等伴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胸腺五肽是胸腺分泌的一种胸腺生成素的有效部分。胸腺生成素是49个氨基酸的多肽,具有促进胸腺细胞和外周T细胞及B细胞分化发育,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生物活性。胸腺生成素的32~36位氨基酸(由精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酪氨酸五种氨基酸组成),是其重要的功能活性部分。胸腺五肽对免疫功能低下动物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能使过度或受到抑制的免疫反应趋向正常。胸腺五肽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半衰期短,在体内只有1分钟左右,却能具有较长时间的免疫调节效果,对因年龄和其他因素造成的胸腺萎缩及功能减退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胸腺五肽适用于治疗18岁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尚可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
胸腺法新为免疫增强药,为一乙酰化多肽,多项体外试验显示,胸腺法新通过刺激周围血淋巴细胞丝裂原而促进T淋巴细胞的成熟,增加抗原或丝裂原激活后T细胞分泌干扰素-α、干扰素-γ、白介素-2和白介素-3等各种细胞因子,同时增加T细胞表面淋巴因子受体。胸腺法新还可通过激活CD4细胞,而增强异体和自体的人类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胸腺法新可能增加前自然杀伤细胞细胞的聚集,而干扰素可使其细胞毒性增强。此外,有研究认为,胸腺法新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有作用,可减轻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口腔炎等)、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近年来,还有研究显示,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使用胸腺法新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其可能的机制是胸腺肽能促进前T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通过延迟自由基的产生和减少谷胱甘肽的消耗,拮抗淋巴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凋亡。
胸腺法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与干扰素联合,增强免疫应答,还可用于增强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病毒性疫苗的免疫应答,提高疫苗的预防效率。
怎样使用胸腺肽、胸腺五肽、胸腺法新?胸腺肽肠溶片一次 5~30mg,一日1~3次。肠溶胶囊,一次 5~15mg,一日3次,病情严重者可增至一次30mg,一日3次。胸腺肽肌内注射,一次10~20mg,一日1次;皮下注射,同肌内注射;静脉滴注,一次20~80mg,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一日1次。一般疗程为4周-1年或遵医嘱。
胸腺五肽肌内注射,或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慢速单独滴注。每次1mg,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般15日为一个疗程,或者疗程根据病情决定。
胸腺法新皮下注射,慢性乙型肝炎,推荐剂量为一次1.6mg,一周2次,两次之间间隔3~4 日。连续给药6个月(共52针),其间不应间断。作为免疫损害者的疫苗免疫应答增强剂,一次1.6mg,一周2次,两次之间间隔3~4日,连续给药4周(共8针),首次给药应在注射疫苗后立即皮下注射。
常用胸腺肽、胸腺五肽、胸腺法新需要注意什么?常用胸腺肽需要注意:
使用前须做皮试,皮试阳性者不能使用,皮试阴性者应注意监测。
注射前或停药后再次注射时须做皮试。
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停药。
过敏体质者慎用。
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常用胸腺五肽需要注意:
幼儿及青少年慎用。
胸腺五肽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的,故而对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例如器官移植受者),应慎重使用本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常用胸腺法新需要注意:
对其他胸腺激素过敏者、正在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慎用。
乙型肝炎患者用药期间应定期(如每月)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胆红素及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
为避免引起过敏反应,注射前或停药后再次注射时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是否需进行皮试。
用药前每瓶 (1.6mg)以1ml注射用水溶解后立即皮下注射,不应作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不应与其他任何药物混合注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期间若出现血清 ALT水平波动,通常应继续使用,除非出现肝衰竭的征兆。
胸腺肽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少数患者有荨麻疹等皮疹,个别患者可出现头昏等;偶见胸闷、注射部位红肿,一般可自行消失;注射剂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
胸腺五肽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发热、头晕、胸闷、无力等,少数患者偶有嗜睡感。
胸腺法新耐受性良好,偶见注射部位红肿、不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清 ALT水平暂时波动至基础值2倍以上。
胸腺肽、胸腺五肽与胸腺法新有何不同?胸腺肽主要从健康小牛的胸腺组织中提取制得,属于生物制品,目前各生产厂家的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无法完全统一,质量难以控制,注射给药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胸腺肽中混有大分子蛋白质,注射时容易引起荨麻疹、皮疹等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故对胸腺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使用前必须做皮试,注射前或停药后再次注射时也必须做皮试,皮试阴性方可使用。
胸腺五肽和胸腺法新是化学合成法合成的化学药品,有效成分明确,生产过程严格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致敏蛋白),使用前不需要皮试,安全性好。胸腺五肽半衰期短(30秒),推荐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注射,维持治疗浓度。胸腺法新半衰期长,推荐每周注射2次,停药后仍有较长时间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