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什么时候能被完全攻破,以及癌症患者不能吃什么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林女士挂了10点的号,还没到8点,她就已经到了诊室。
她是一周前因肺部结节做了病理检查,今天刚出结果。
病理报告上的字很多,但“肺腺癌”这三个字让林女士心惊肉跳。
“医生,我这病严重吗?还能治吗?不会快死了吧?”林女士把报告递给医生,紧张地问。
“情况比较麻烦,不能手术,先做化疗吧。”医生说。
听到不能手术,林女士的心沉到了万丈深渊,她一直记得,邻居老王也是得了肺癌,当时做了手术,现在已经痊愈了。
医生接着说:“别担心,不能手术并不代表不能治,我们会针对你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接下来,在老伴的陪同下,周女士走上了积极的抗癌之路。
在我们固有观念里,手术是根治癌症的重要方法,得癌后,甚至有不少病人“求着开刀”。手术无望,难道癌症就真的没救了吗?
“癌症不可能消灭,100年后还会有癌症!”汤钊猷教授说。他是从1968年开始研究肿瘤的,至今已经50年,他认为,现在总有人说攻克癌症,治愈癌症,但事实上,很多人一方面在防癌,一方面在制造癌症,这是癌症难攻克的主要原因。
例如环境污染、装修污染、不良生活方式、手机辐射等问题,一直不解决,肯定会危及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水、食品、空气哪样是安全的。食物有各种添加剂,肉类还都是人工养殖的,空气中的烟雾、工业废气、雾霾更是危害严重。
生活方式: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上班一坐就是一整天。加上网上支付的流行,现代人不出门即可知晓天下事,就连饭都有人送到门口。另外,很多年轻人烟酒不离身,而我们都知道,烟酒都是公认的致癌因素。一份新的报告显示,爱吸烟喝酒的人,患口腔癌或喉癌的几率是单独吸烟或饮酒者的30倍。后来还发现,沉溺于饮酒和吸烟的患上唇癌、口腔癌、咽癌、喉癌和食道癌的风险也会更高。
装修污染:买房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目标,为了房子,愿意花光一生的积蓄,但对于装修却很敷衍,其实,装修污染是也是一个致癌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妇儿医院过去两年确诊了约60例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确诊前搬了新家,或家里做过装修。
手机辐射:汤钊猷认为,现在的手机不仅增加了交通事故,也可能提高癌症发生率。其实早在2011年,世卫组织已经将手机列为“2B级致癌物”,这意味着它可能诱发癌症。
在众多治疗癌症的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手术,然而,研究了一辈子癌症的88岁院士汤钊猷却劝人别轻易开刀!
很多病人、医生认为,肿瘤是身体长出来的“异物”,一定要开刀才能将其消灭。
汤钊猷却不以为然地说:“癌症属于一种内外失衡导致的‘内乱’,癌细胞本身就是正常细胞转变而来的,并不属于外物。”所以,不用把癌症看作绝症,除非到了穷途末路,不然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控制癌症的发展。
他补充说,内乱包括神经内分泌因素、代谢因素等,因此,癌症是一种慢性的全身性疾病。
把病人体内肿瘤切除,并不能直接“消灭”肿瘤,也不是战胜癌症的良方。控癌是场持久战,而不能单独地“一刀切”来解决问题。更何况,不管是手术、放化疗还是免疫疗法,都有利有弊,它可以一定程度让肿瘤缩小,但也有可能“皮球打得越高、反跳越高”。
日本医生近藤诚先生在《癌症,别急着开刀》一书中也提到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得了癌症急着开刀,可能会死得更快。
汤钊猷教授在采访中讲述了跟自己有关的一个案例:他与他的同事同时查出胆囊结石,10年后,结果却大相径庭。同事的胆囊结石变成了胆囊癌,术后一年多就走了,而他仍然健在。
汤院士事后分析了他与同事的三点不同:
他特别爱吸烟,而自己从不碰烟。
他不爱运动,而自己经常运动。
他喜欢吃烧烤,而自己喜欢吃蔬菜。
对于防癌方法,汤钊猷院士重点提到了游泳,这是他最爱的运动,60岁游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每次40分钟游400米,慢慢游,中间不停。还因为游泳,让两个病人生命得以延长。
一个病人是他的老伴,生前得了乳腺癌,而且出现了淋巴结转移,一开始服用靶向药,但吃了没多久副作用很大,这才被迫停下来。后来他劝说老伴去游泳,坚持一段时间后,老伴心率不齐的老毛病也好多了。
另一个是术后两次复发的肝癌患者,汤钊猷教授建议他游泳,5年后,这个病人做超声检查发现没有复发,患者说,这5年来并没有使用任何偏方,除了定期使用干扰术外,就是每天坚持游泳20-30分钟。
其实,游泳抗癌有据可依。2015年,汤钊猷院士的学生对找到了游泳对癌症的作用,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权威杂志上,里面提到,适度游泳的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比不游泳的病人长。这是因为游泳能提高体内的多巴胺,而多巴胺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总结:手术并非治癌的唯一方法,随着医学的进步,新型治癌方法层出不穷,如靶向药、免疫治疗等,这些都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但这些方法有利也有弊,希望大家在关注效果的同时,也别忽略了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参考资料:
[1]《癌症不可能被消灭!研究癌症50年的院士劝人别轻易开刀!》.健康时报.2019-04-14
[2]《白血病患者每年都有增加 除了装修污染 这些细节也要提防》.中国宁波网-现代金报.2019年05月08日
王大爷上个月做了直肠癌手术,目前正在恢复期,亲戚朋友来探望,有带海参的,有带保健品的,有带鱼油的,各种五花八门的东西都有,大家给出的理由都说是要给王大爷补身子,增加营养。王大爷盛情难却,收下礼物后却发愁,自己刚做完癌症手术,都说术后饮食要清淡,这些补品能随便吃吗?不会营养太多又把癌细胞给弄活了吧?
吃太营养会喂饱癌细胞吗?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癌症病人和他们的家属。许多癌症患者都有一个观点,就是怕摄入过多营养会让癌细胞吸收,反而扩散得更快!所以许多癌症患者治疗和康复期间,都不敢主动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例如鸡蛋,鱼肉鸡肉等,甚至有人天天青菜白粥,企图让癌细胞被“饿死”。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医学专家进行了辟谣,浙江省肿瘤医院中西结合科主任姚庆华曾经强调过癌症病人建立科学营养观的重要性:“很多癌症患者担心摄入营养会让肿瘤加速发展而盲目忌口,瘦骨嶙峋是他们的常态。癌症患者要建立科学的营养观,手术前、手术后、化疗期、康复期都需要合理的营养介入。”
姚庆华主任的话不无道理,如果癌症病人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身体机能稳定,那么很可能无法坚持完整个抗癌过程。
癌症会严重消耗身体的营养和能量,癌症手术之后,更加需要注意补充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这对于癌症患者的术后康复十分重要。人体营养补足了,免疫力提高,也可以让癌症患者有更多的能量去对抗癌症复发。
当然,这并不是说,癌症患者可以在手术后大吃大喝毫无顾忌。
癌症患者能吃发物吗?“发物”也一直是民间流传的癌症患者饮食禁忌之一,那么这个“发物”,到底是什么呢?由于中西医理论都无“发物”一说,更多的是民间经验总结,所以从广义上说,凡是容易诱发某些旧病或加重现有疾病的食物都可以是“发物”,比如鸡鸭鱼、肉蛋奶,或者是蔬果与姜蒜也算。
在谈到病人不吃“发物”,盲目忌口的风险时,姚主任以一个病例作为例子:曾经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肠癌晚期患者,因为肠癌病痛,身体又弱扛不住化疗,导致一直呕吐。原本应该好好进补的患者坚持认为鱼肉蛋奶等都是“发物”,不能吃,结果病期后期,身体消瘦厉害,体重骤减,很快进入了全面恶病质晚期,不到两个月就去世了。最后去世的时候,体重连四十五公斤都不到。
所以,他提醒,癌症患者如果盲目忌口,没有正确进食,很可能会导致身体能量消耗过大,缺乏营养。尤其是肝脏和大脑的热量消耗,会让肝癌、脑转移的患者,身体恶化的更加厉害,从而也导致抗癌治疗无法继续!
癌症患者真正要远离的食物那么,既然“发物”不需要忌口,癌症病人的饮食是不是“百无禁忌”了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主管曾青山医生告诫:高脂肪、高油脂、低纤维素的食物还有胡椒、辣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是需要忌口的。
曾医生解释说,此类不健康的食物是诱发癌症的元凶,诸如大肠癌等。如果经常摄入肥肉、油脂,腌制、烟熏类的食物,会引发饮食结构失衡,加上经常吃辛辣刺激食物,又很少吃新鲜瓜果蔬菜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的话,会造成脂肪摄入过多,体内钙和维生素缺乏,诱发各种肠道癌症。
除此以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戒掉,比如抽烟酗酒,这些坏习惯对于人体健康是否有害,尤其是对于需要精心维护预后效果的癌症病人来说,戒烟戒酒是铁律!
另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流行病学室柳青教授表示,对于肿瘤患者有“三个1/3”的说法,即1/3被吓死、1/3被饿死、1/3被毒死。我们在讨论癌症的致命性时,首先要了解,癌症的病发原因非常复杂,它与遗传、生活习惯、周边环境等息息相关。所以针对癌症的治疗、包括饮食习惯的改变,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癌症病情来做判断,而不是盲目地忌口,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加重癌症病情。
总而言之,癌症患者的术后防护非常重要。尤其是饮食需要大家更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维护癌症治疗效果,癌症患者们一定要谨遵医嘱,在医生建议下制定符合自己病情的食谱,不要盲目忌口导致营养不良,亏空了身体。也不能放肆大吃,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科学饮食、合理预后。
参考资料:
[1]颜昌轩.癌症研究及其防癌食谱和抗癌食物[J].四川环境,1993(01):73.
[2]《癌症患者当心 这些“饮食禁区”莫入》.央视网.2015.12.21
[3]《肿瘤患者需要对“发物”忌口吗?》.央视网.2018.08.1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