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医治疗癌症晚期患者效果怎么样,以及中医治疗癌症的专家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病急乱投医”反映了患者及家属的迫切心情。大多数患者在发现肿瘤后都急于摆脱肿瘤,能立竿见影的方法当然首选是手术。或者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的方法逐一治疗。简而言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把肿瘤除掉。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和家属只有在疾病晚期,西医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疗效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尝试中医治疗。其实这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个误区。在癌症治疗中,中医其实是可以贯穿和参与整个过程的。不要拖到肿瘤晚期,患者的身体和器官已经严重受损,才想起中医治疗,中医药治疗肿瘤越早越好。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第一,可以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有形”的肿瘤并不是中医的强项,但中医在预防尚未“成形”的肿瘤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中医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以调整阴阳辨证论治为核心。癌症的发生,从致癌物参与人体代谢、癌症的启动和促进、DNA损伤和修复,再进入癌前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从癌前病变发展到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到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晚期癌,大约需要5 ~ 20年。这个漫长的过程为中医防治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第二,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包括很多方面,如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性疾病;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内环境,调节免疫力;当肿瘤患者已通过手术或放化疗缓解时,应使用中药预防其复发或转移。
第三,中医药在肿瘤的直接治疗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脑瘤、肉瘤以及已经复发或转移的晚期肿瘤的治疗中,如果思路正确、应对有序、结合良好,完全有可能让它们“柳暗花明”。特别是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有效的抗癌成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的分化和凋亡,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领域。在这方面,中医将大有作为。
中医药在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肿瘤的治疗主要依靠西药,中药主要起到辅助治疗和降低毒副作用的作用。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癌症复发转移是病人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复发的情况往往发生在治疗后的5年内,因此,病人第一个五年就显得非常关键,牵扯到治疗、康复、复查的问题,也有病人对新生活的适应等。
80%以上的癌症是在手术后3年出现复发或转移的,而只有10%是在5年后才出现的,所以,临床上常用五年生存率来评价癌症的治疗效果。癌症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它易扩散和转移。一些患者之所以生存率低,大多是在手术治疗前就已经出现转移和扩散,所以即使切除癌症病灶,残留的癌细胞经过一段潜伏时间,也会再重新增殖,再通过血管和淋巴在别处“安营扎寨”。很多医生做完肿瘤切除手术后,会告诉患者“手术非常成功”,意味着把所能看见的肿瘤已经全部切除,但这只能说明病情得到了控制,并不能说明已经治愈,毕竟癌细胞有没有转移和扩散,医生也是无法确定的。而以5年为限,如果经过治疗后生存时间超过5年,而且没有任何复发,就可以认为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是指各种临床症状在经过规范的治疗以后,得到了控制或者已经消失,且经过治疗也已经很明显的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但是疾病本身并没有彻底治愈,不过后面也不需要过度治疗了。判断癌症临床治愈,需要同时符合以下两点:第一点、癌症在治疗之后,要通过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肿瘤标志物等,来了解患者目前的一个恢复情况,如果检查结果没有什么异常,那么,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已经得到临床治愈。第二点、癌症在治疗后,没有复发以及转移的迹象,至少五年不再复发,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五年生存率,而且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也是比较稳定的。
那么,能够跨过五年的癌症患者是否都有一定的共性呢?还确实有。这里分享给大家。首先,这些患者都是积极配合治疗。在确诊癌症之后应该积极配合治疗,这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长短。很多人一听到癌症认为没有治疗的必要,因此直接放弃了治疗,这种行为会让疾病急速恶化,出现癌细胞转移扩散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之后患者的生存期更容易缩短。因此,想要让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最关键的是积极配合治疗。病人治与不治生存时间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一个中期食管癌病人不治疗,半年左右水米就不能进了,若治疗可能几年、十年、甚至更长。同时,癌症出现之后,患者的生存期会受到治疗效果的影响,如果治疗之后效果显著,患者的生存期就比较容易延长。如果通过多方面治疗之后依然病情恶化,有可能就会导致患者短时间内病情急剧恶化。
在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中,患者本身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再加上治疗中产生的一些毒副作用,如果不积极提高身体素质,恐怕难以战胜癌症。因此,患者应从饮食、运动、心态等方面做起,保证营养的摄入,坚持适度运动,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足够的力量与癌症抗衡。
在饮食和运动的调节上要多加注意。恢复期患者,应注意到自己的身体与患病前有所差别。在饮食调节方面,尤其是手术切除了部分脏器者,如胃癌、食道癌患者的饮食习惯,要逐步地改变和适应,如少食多餐、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勿进食辛辣食物,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在运动锻炼方面,要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参加锻炼,要注意运动方案的个体化,不宜参加过于激烈的运动,以免过度疲劳而降低自身的免疫功能。
除了密切关注身体动态,定期复查也是发现癌症复发的主要手段之一。术后5年内的时间对于癌症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一定要重视定期复查。术后超过2年每半年复查一次,术后5年做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包括验血、B超、腹部CT、肿瘤标志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癌症患者在经过一个阶段的集中治疗之后,便进入了漫长的康复期。但这并不意味着肿瘤已经被治好了,更不能高枕无忧、掉以轻心。进入康复期,只是说明疾病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并不能保证体内肿瘤都被清除,加之治疗后机体免疫能力的减弱,身体内正邪依旧在对峙,当残余的肿瘤致病力胜利,疾病发展,出现肿瘤的复发转移。
所以,在肿瘤患者的康复期,服用中医药扶正祛邪,增强身体免疫能力,抵抗肿瘤的复发转移,使一些有残存肿瘤病灶的患者,仍旧可以长期生存,有好的生活质量。中医在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最突出的优势是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免疫系统很好地恢复。从根本上改善体内环境,破坏癌细胞生存、分裂、增殖的条件,从而保证机体的长治久安。
需要注意的是,到达临床治愈阶段,癌细胞仍然可能存在,有复发可能,并不能称作“完全治愈”。也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来源:若初健康
中医是祖国的传统医学,在西医还未进入国内前,中医在治病救人上一直处于核心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医药见效快的优势,慢慢将其推上了后来居上的位置,而目前癌症的常规治疗手段,也是以西医为主。
然而,中医毕竟是数千年的文化传承,难道在癌症治疗中,中医就无计可施吗?中医药是否可以用来治疗癌症?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4位专家怎么说。
“以毒攻毒”可能降低生存率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许利纯教授
很多肿瘤病人在网上搜索抗癌中药和配方,以为只有“以毒攻毒”,药才有效果,选择服用有毒的中药,比如蜈蚣、全蝎、露蜂房、壁虎等。
还有部分患者不断加大剂量,殊不知这些药苦寒伤胃,病人服用后易脾胃功能受损,出现腹泻、呕吐等反应。
长期服用“以毒攻毒”的中药,易导致蓄积中毒,损伤肝肾功能,甚至影响常规药物治疗。
对于肿瘤患者使用非常规疗法后,所导致的生存率差异,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JAMA Oncology)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结果如下:
蓝色折线:仅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生存率
黄色折线:接受过非常规治疗的患者生存率
结果表明,接受过草药、植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传统中药、顺势疗法和自然疗法的患者,5年生存率有显著下降。
其根本原因在于,接受了这些疗法的患者,拒绝接受进一步治疗(化疗、放疗等常规治疗),耽误了常规的治疗,最终影响了生存率。
“人参”要补吗?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许利纯教授
“人参、灵芝、西洋参”3大常见药材,并无抗癌功效,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许利纯教授专家指出,中医药抗癌治疗强调的是“整体观念”,扶正与祛邪并重。
并非单用清热解毒药来祛邪,或单用人参、灵芝、西洋参等药来益气扶正,就能解决患者“正虚邪盛”的病理状态。
同时,还有不少病人认为:
肿瘤病人患病后体质虚弱,可以通过进补名贵药材来增强免疫力,防止肿瘤复发转移,便四处找寻各种贵重补药,如野生灵芝、冬虫夏草、西洋参、高丽参、鹿茸等。
许利纯教授进一步纠正道:名贵中药,并非越多越好。
「美国顶尖肿瘤医疗机构——纪念斯隆凯瑟琳医学中心」在最新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全新发布了一本面向肿瘤患者的全英文版《草本抗癌指南》。
在本书中,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药材和营养素与癌症的关系给出了最新、最权威的解释,其中大有颠覆过往常识之处。
《草本抗癌指南》:黄芪
黄芪具有刺激免疫的功能。这意味着人体内那些被压制住、战斗意识降低的免疫细胞,可能被重新焕发活力。
根据实验室的研究,即使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或淋巴细胞已受到抑制,黄芪萃取物仍能促使上述细胞变得更加活跃。
此外,科学家在老鼠实验中发现,黄芪能解除「环磷酰胺」(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功能。
同时,有研究发现,黄芪可以通过增加氧气的摄取,来缓解运动员的疲劳感。
「西洋参」能治癌吗?
《草本抗癌指南》中指出,对于西洋参预防与治疗癌症的作用,目前尚无得到数据上的支持,但是西洋参能改善癌症疲乏感与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MSKCC指南也明确指出,西洋参能降低体内血糖,降低感冒发生次数及减轻感冒的症状,同时能提高健康的成年人在工作时的记忆性。
「冬虫夏草」可以补吗?
早在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发布消费提醒:没有高质量研究证明冬虫夏草有特殊功效,冬虫夏草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
而且,检验的虫草及其制品中,重金属砷的含量严重超标(4~10倍)。
2018年3月8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
相关部门规定,含冬虫夏草的保健食品,相关申报审批工作按《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批准不得生产和销售。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国产保健品”类目下搜索冬虫夏草,全部都是冬虫夏草提取物所制成的胶囊、营养液等,而仅以冬虫夏草原材料作为保健品的产品,则不在其列。
可以说,纯粹以冬虫夏草这味原材料作为保健品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
对于以上我们认为可以抗癌的名贵药材,可以起到保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但对于抗癌的功效,研究告诉我们实在是微乎其微。
许利纯教授还提醒广大患者朋友,活血化瘀的药不能达到抗癌效果。
像藏红花、三七、鳖甲、龟板等,对于「化疗病人」,尤其是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并不适合长期服用。
而「放疗病人」,若再大量服用温补药物,易加重阴虚症状,甚至导致放疗无法继续进行,会影响到常规的治疗。
中医侧重于「体质调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梁博文教授
中医治疗更侧重于对人体体质的调整和脏腑功能的恢复,改善肿瘤产生的土壤和根基,增强患者体质,缓解和消除因治疗肿瘤症状带来的不良反应。
对肿瘤患者而言,中医治疗是可以全程参与的,只是在不同的治疗阶段,中医治疗发挥不一样的作用。
放化疗期间,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造成身体气血不足,脏腑损伤,中医的治疗可以用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强身体正气,防止身体过分虚弱,促进身体尽快恢复,帮助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化疗,提高疗效。
中医药不是“神医神药”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张伯礼教授
张伯礼认为如今,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加深了,不是说肿瘤不致命,但肿瘤也并非不可救治。
肿瘤一旦发生了,心里先要镇定,不要乱了分寸。
一定要采取正规治疗方法,能手术就手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等积极应对。
有病乱投医不一定有好结果,要多听听医生的意见。
作为肿瘤科的医生来说,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治疗,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合理的调整优化治疗方案。
在进行放、化疗期间,中药介入可以减轻不同的毒副作用,为治疗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同时,“是药三分毒”,在此阶段,也需密切注意自身的肝损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而且,对于“神医神药”千万不要偏听偏信,也许对某个病人有点用,但是并没有得到验证和评价,盲目相信往往会耽误病情,还花了许多冤枉钱,得不偿失!
中医治疗,需远离这4大误区上海中医药大学肿瘤科副主任
李和根教授
肿瘤患者治疗中,除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外,扮演着重要作用的“中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
但是,中医治癌也有被夸大的地方,许多人更因此生出了一些认知误区。
◆ 误区1:一个偏方治遍所有癌症
网上曾流传每日服用蜈蚣1至2条治癌、生吃泥鳅治癌的说法,民间亦有将癞蛤蟆晒干、或者烧成灰吃下去能治疗癌症的说法。
以上传言皆未有数据证实明确有效,可能延误患者治疗,导致病情加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误区2:只吃中药,不进行常规治疗
中医治疗癌症,主张多学科结合的综合治疗,对于有手术和放化疗指征的患者,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主张多学科治疗应同时或先后进行,而不是仅仅只选择服用中药。
◆ 误区3:将个案的成功无限扩大化
曾有报道某中医门诊部经过中医的辨证施治,临床治愈一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这仅仅只是一个成功的个案,并不能证明这个中医治疗方案对所有白血病患者具有百分之百的疗效。
说到这里,小编想起了最近疯传的“疟原虫治疗晚期癌症”的新闻,这最开始是起源于陈小平教授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对研究课题的介绍:
“就目前的临床观察来看,在接受「疟原虫免疫疗法」的首批 10 位病人中,有 2 人可能被治好了。”
却被许多媒体理解成“中国科学家宣布攻克癌症”,“新发现!疟原虫可治愈晚期癌症”......
霎时间消息播散速度呈指数式爆炸增长,无良媒体在其中推波助澜,肆意玩弄癌症患者及家属“救命心切”的情绪。
对于这个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这样说:
或是有意为之,亦或是智商不足,但不管怎样,这些媒体都在这个风口上博得了眼球,赚取了一波波流量。
待风暴过去,满地狼藉的却是以为终于等到癌症被攻克,却眼看着希望又被破灭的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心,又是一场白高兴......
聊到这里,可能有点扯远了。无论如何,我们一直强调的是,需要对外界信息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自己不要以偏概全,同时也对那些浮夸、夺眼球的新闻秉持客观、求证的态度,不要落入无良媒体的流量陷阱之中。
◆ 误区4:滥用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成品。临床常用的抗癌中成药已超过100种,剂型包括针剂、口服、外用等。
合理使用抗癌中成药,是保证和提高中医治疗肿瘤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最大限度发挥中药抗癌作用的重要前提。
但是,许多患者听病友介绍,或者看各类广告会自行购买多种抗肿瘤的中成药,觉得吃的种类越多,抗癌作用越强,认为天然中药没有副作用。
这样的观点危害很大,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即使是植物药,也有一定的毒副反应。
例如,长期或过量服用华蟾素片、消癌平片,则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伤,轻则停药后缓解,重则造成肝肾功能衰竭;
长期服用复方斑蝥胶囊,而又不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调整,可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抗癌中成药品种繁多,药物组成不一,特别是针剂,在使用前尤要熟知药物特性、使用方法、常用剂量、毒副作用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减少副反应。
在门诊中,医生一般会让患者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指标变化。
一旦发现肝功能、肾功能有异常时,会及时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或者直接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