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患者发烧意味着什么,以及中医癌痛最佳止痛方法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患上癌症后,最可怕的是一些不适的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活,对患者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发热就是其中一种。很多人认为发热就是转移的征兆,真的是这样吗?
癌性发热指的是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发热问题。癌症发热第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就是疾病本身,这种情况导致的发热,会相对比较严重一些,一方面是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生长,对身体周围的正常细胞产生了影响,让患者出现了直接跟癌症有关的发热,另一方面就是在治疗的时候,或者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有坏死的肿瘤细胞,身体吸收肿瘤的坏死因子,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的情况。
癌症患者在化疗期间会出现药物性发热,是人们对药物的一种过敏反应。这种原因导致的发热是高热,甚至能够达到39℃以上的体温。
感染性发热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种发热原因,病原体入侵人体,人体就会出现发热反应。本身在癌症治疗期间,癌症患者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免疫力降低了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就会出现感染性发热。如果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发热的问题,要先检查一下是否是感染性发热。
发热是有很多种情况,不一定就是癌细胞发烧了转移,所以癌症患者在出现发热现象时,也不要胡思乱想,给自己心理压力,不要猜来猜去的,也不要自己随便当成普通的感冒发烧来处理,正确的做法就是喊医生来给自己检查一下,看一下到底是哪种情况导致的发热,找对病因再对症下药,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反复发热的现象。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癌性发热属内伤发热,通常在明确患者的病因病机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的采用益气养血、甘温除热、疏肝解郁、滋阴清热、活血散结、解毒清热等治法。还可以配合解热镇痛类的药物,使退热快而作用持久,同时可改善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饮食上可以吃点百合、银耳、莲子等性凉之品做羹汤为辅食,可帮助缓解病情。同时,中医在治疗癌症发热的同时,也可有效杀灭癌细胞,改变身体癌症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发热情况。
发热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免疫系统与病菌的对抗,更不能惶惶不可终日。治疗发热只有根据肿瘤患者体质的强弱,肿瘤的病理状况,发热热型等辨证分型论治,才能取到较好的效果。
宿迁网讯(记者 胡婷婷)痛,是一个让人无论从肉体还是到精神都十分生畏的事情。尤其是癌症晚期的患者,癌痛会让其身心受到极大折磨,对身体、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损害,不仅影响到生活质量,还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有的甚至悲观厌世,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与信心。
医生说,对待癌痛,应遵循“三阶梯”止痛原则,可以较好地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辨证施治,给予对应的药物或介入治疗。
癌痛半年难忍 常对家人发火
王先生确诊前列腺癌晚期半年了,伴随全身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全身疼痛难忍,腰腿部是尖锐的烧灼样疼痛、麻木,腹部、胸部是闷痛,持续不间断,有时还会突发剧痛。这样的疼痛影响了饮食,饭吃不下,夜间也常常不能入眠,让他有痛不欲生的感觉,他十分焦躁,常对家人发火。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温林春根据家人所述对王先生进行了疼痛评估,确诊他为前列腺癌晚期引起的全身性重度疼痛。在给予规范的癌痛“三阶梯”治疗后,王先生疼痛缓解,终于能正常饮食和入眠了,情绪也稳定了很多。
癌痛越晚越剧烈 早控制可防转化
温林春说,癌痛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每一次剧烈疼痛都会使患者备受折磨,失去与癌症斗争的信心,也消耗患者的体力和免疫力。疼痛常常使癌痛病人夜不能眠,长此以往,会伴随着焦虑和抑郁的心理问题,也加速了癌症的病情发展,患者往往在极度煎熬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阶段。对此,医生会对患者癌痛的原因、程度、性质、持续时间进行全面的评估,然后给予规范的“三阶梯”镇痛治疗。
温林春说,很多人对于癌痛诊疗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吃止痛药会上瘾,忍忍就过去了。其实,癌痛不像普通的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往往越来越剧烈,而在早期控制的话,可以比较好地避免中枢敏化,防止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或形成神经病理性疼痛。而且镇痛药使用越早,剂量就越小,效果越好。有些顽固性的癌痛,口服药物无法控制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微创介入治疗。
支招
“三阶梯”按序给药 中医药方法可应用
温林春说,在肿瘤界大家有个共识,就是肿瘤的治疗有两大难点,第一就是癌痛,第二是癌性的胸水、腹水等恶性积液,这都是非常难治的。
在临床实践中,温林春主张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三阶梯止痛”。第一阶:纯中药止痛。这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止痛,有整体的好处,调理身体,能够抗癌,又能止痛。第二阶:镇痛药。解热镇痛药会伤胃肠,要注意一定要在饭后使用。第三阶:鸦片类麻醉性的止痛药。
他说,从西医来讲,主要有两大类的止痛药,一类是阿司匹林类的解热镇痛药,第二类是以鸦片提取物或者其衍生物为基础的止痛药。这两个止痛药各有优缺点。解热镇痛类的止痛药(像临床常用的西乐葆、英太青)副作用比较小,但长期吃得不对症很容易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
那鸦片类的止痛药呢,除了上瘾是一个大问题,还有其他的副作用,比如便秘,长久吃产生浮肿,这是非常典型的。
他认为,最值得提倡的癌性疼痛的止痛方法,应该是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其基本原理就是调理全身的状态,让全身的各项功能正常,减少不好的症状,包括疼痛,还有感冒、咳嗽、睡眠不足、食欲差等,都能够得到缓解。
他还介绍,有一些中药止痛效果不错,比如元胡就是止痛的要药,对胸胁痛效果非常好;两面针对各种疼痛有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不大。另外针灸、耳穴止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
患上癌症后,最可怕的是一些不适的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活,对患者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发热就是其中一种。很多人认为发热就是转移的征兆,真的是这样吗?
癌性发热指的是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发热问题。癌症发热第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就是疾病本身,这种情况导致的发热,会相对比较严重一些,一方面是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生长,对身体周围的正常细胞产生了影响,让患者出现了直接跟癌症有关的发热,另一方面就是在治疗的时候,或者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有坏死的肿瘤细胞,身体吸收肿瘤的坏死因子,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的情况。
癌症患者在化疗期间会出现药物性发热,是人们对药物的一种过敏反应。这种原因导致的发热是高热,甚至能够达到39℃以上的体温。
感染性发热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种发热原因,病原体入侵人体,人体就会出现发热反应。本身在癌症治疗期间,癌症患者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免疫力降低了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就会出现感染性发热。如果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发热的问题,要先检查一下是否是感染性发热。
发热是有很多种情况,不一定就是癌细胞发烧了转移,所以癌症患者在出现发热现象时,也不要胡思乱想,给自己心理压力,不要猜来猜去的,也不要自己随便当成普通的感冒发烧来处理,正确的做法就是喊医生来给自己检查一下,看一下到底是哪种情况导致的发热,找对病因再对症下药,可以避免患者出现反复发热的现象。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癌性发热属内伤发热,通常在明确患者的病因病机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的采用益气养血、甘温除热、疏肝解郁、滋阴清热、活血散结、解毒清热等治法。还可以配合解热镇痛类的药物,使退热快而作用持久,同时可改善全身情况及精神状态。饮食上可以吃点百合、银耳、莲子等性凉之品做羹汤为辅食,可帮助缓解病情。同时,中医在治疗癌症发热的同时,也可有效杀灭癌细胞,改变身体癌症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发热情况。
发热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免疫系统与病菌的对抗,更不能惶惶不可终日。治疗发热只有根据肿瘤患者体质的强弱,肿瘤的病理状况,发热热型等辨证分型论治,才能取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