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止痛药,以及香港治疗癌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数癌症患者的最大痛苦,并非是死亡的威胁,而是令人难熬的、焚心煮骨般的疼痛。怎样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物,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癌症疼痛“三阶梯止痛疗法”是指在对癌症的部位和性质作出明确诊断后,根据疼痛的原因和程度的不同,从而选择相应的止痛药物。多年来医疗实践表明,止痛药物是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手段。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即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方式和间隔)可使90%以上病人的疼痛得以缓解,有的能恢复生活自理。
癌症痛治疗的“三阶梯疗法”“三阶梯疗法”,即轻度疼痛,选用解热镇痛剂类的止痛剂;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物。“三阶梯”的标准止痛药分别是阿司匹林、可待因及吗啡。
第一阶梯为解热镇痛药,其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替代药物有消炎痛、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双氯芬酸(扶他林)等,还可作第二、第三阶梯药物的辅助用药。而此类药物多有胃肠不良反应(如胃溃疡、胃出血等),且剂量增加且毒性加重,故应几类药物“交替使用”,可明显减轻副作用。
第二阶梯药物为弱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可待因,替代药物有强痛定、羟考酮、曲马多、痛力克和右丙氧芬等,主要适用于第一阶梯用药后仍有疼痛者。从药理学分析,此类药可与解热镇痛药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也可组成复方制剂(如氨芬待因、安度芬、丙氧胺酚等),可单独或“交替使用”于中度疼痛的止痛,以减少副作用和成瘾性。
第三阶梯用药为强效阿片类镇痛药,代表药物为吗啡及其缓释片美菲康、美施康定等,替代药物有氢吗啡酮、羟吗啡酮、左马喃、美沙酮、芬太尼贴剂和丁丙诺啡等。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重度疼痛者。
“三阶梯止痛疗法”是镇痛药临床应用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它符合科学的合理用药基本要求。由于强调从非阿片类用起,逐渐升级,增加了用药的选择机会,可供选择的药物多,既可适用于各种癌症、各种疼痛的患者,又可“联合使用”“交替使用”“交叉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成瘾性”和副作用。
止痛药临床应用五项基本原则1. 按阶梯用药,即“三阶梯用药”原则。
2. 尽量选择“口服给药”,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穴位注射等)。因癌症病人的止痛是一个长期过程(可达几年),口服不但经济方便,不依赖他人,而且极少产生精神依赖性(成瘾性)。因为癌症病人所寻求的是确切的镇痛效果,而不是“飘飘欲仙”的精神享受,而精神依赖是形成“成瘾性”的先决条件。
3. 按时给药。使用止痛药物,应按时(每4-6小时给药一次),有规律的给予,以保持平衡的血药浓度,而不再如过去那样要等疼痛明显时再给药。如此有规律的给药,病人极少产生“成瘾性”。根据“时辰药理学”原理,“按时用药”能维持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有利于持续有效地镇痛,且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4. 用药剂量“个体化”。个体化用药是指用药剂量和时间间隔应该以使个体患者达到有效镇痛为准来调整。癌症病人对疼痛的感受因人而异,即疼痛的感觉和止痛药剂量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故止痛药剂量应根据个体病人的需要,由小至大,直到病人的疼痛基本消失为止;而不应对用药量限制过严,即药量不受药典规定的“极量”的限制;否则用药量不足,使病人再次遭受痛魔的残酷折磨,有失人道主义。
【向癌痛说不 癌症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许多晚期癌症患者都有过“忍痛”的经历。使用止痛药会上瘾吗?是否只有剧烈疼痛时才需使用?应该如何正确使用?
来源: 新华社
中新社香港6月28日电(记者 殷田静子)香港大学(港大)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赛马会)捐赠12.44亿港元,以支持成立全港首个专门针对癌症的临床创新及研发中心,及癌症综合关护研究所(研究所)。捐赠仪式28日在港举行。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出席活动并致辞表示,研究所将开启转化创新科技和科学研发,及患者治疗护理模式的全新平台。同时,这次大额捐赠反映特区政府致力增强医疗服务,并有助推动政府、社区和学界的跨部门合作,齐力为香港市民服务。
是次捐赠是迄今为止港大收到的最大单项捐款,捐款会为部份建设工程和数个前期运作项目提供资金。港大校务委员会主席李国章感谢赛马会一直以来的支持,并表示研究所是“十年医院发展蓝图”的一部分。
据悉,研究所料纳入葛量洪医院重建计划中,除了可作为科研平台,还可提供癌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舒缓病情服务,以及为香港发展一套癌症全人综合治疗康复模式。预计每年有超过22万人次受惠,包括病人、照顾者、公众及学生。
医管局港岛西联网总监陆志聪指出,目前该项目仍处于初步的前期技术性研究工作,未有详细整体规划,粗略估计最快2024年才能完成研究所及其他重建工程。(完)
【向癌痛说不 癌症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止痛药】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许多晚期癌症患者都有过“忍痛”的经历。使用止痛药会上瘾吗?是否只有剧烈疼痛时才需使用?应该如何正确使用?
来源: 新华社
长沙的王生肿瘤腰部扩散,痛点不断绕脊椎游走。每天癌痛发生时,王生都需要靠4个小伙子分别抱住双腿,腰部和头,才能阻止他因为疼痛而去撞墙的危险行为。
57岁的李阿姨因为肿瘤转移产生的背痛,每晚只能背靠着枕头坐睡。穿衣服时,她只能慢悠悠地一点点把手挪进袖子里。家人也没办法帮她穿衣服,因为一碰李阿姨,她就会痛得受不了。
这些都是癌痛的表现。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长,但癌痛却正在折磨着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
所谓癌痛,是“癌性疼痛”的简称,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癌痛是在癌症患者中很常见。癌症一般出现在晚期,长期带瘤生存的患者也可能出现癌痛。
疼痛总共分为10个等级,多数晚期患者可到7级以上,有些甚至能达到10级,10级有多疼,和生孩子、被开水烫差不多的感觉,但本质上又有不同,癌痛属于慢性疾病,不治疗的话会越来越痛,而生孩子、被开水烫只是短暂的疼痛。
有资料详实,700万癌症患者里有至少一半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癌痛,其中40%是轻微疼痛,60%是中度以上的疼痛。这些长期受癌痛折磨的患者中,很多会选择了“熬”,认为只要熬过去就会好。其实,忍受癌痛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在夜晚休息时发生癌痛更是会影响患者休息,让患者没有更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去对抗癌症,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
为了舒缓癌症患者的癌痛,一些医院是设有癌痛门诊的。当癌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的时候,就应该去癌痛门诊或其他有关的医疗部门寻求解决方法。
那么有癌痛的患者去到这些癌痛门诊,应该做什么呢?癌痛门诊的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疼痛的各种情况,比如疼痛部位,疼痛出现的时间,疼痛的描述,疼痛程度,疼痛加重的时间,有无服用过镇痛药,(如有)镇痛药有无效果,疼痛是否导致失眠,疼痛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其他不适症状等。这些问题,患者自己是最为清楚的,所以去就诊时,最好是能自己去。如果患者实在无法去,而是以家属代为就诊咨询,则要对上述问题做一些准备,询问患者,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一些记录。
不管是患者就诊,还是家属代劳,核心问题是如何讲述自己癌痛的程度。这里有一个简单办法,即从癌痛是否影响睡眠来间接判断癌痛程度。不影响睡眠,则为轻度癌痛;影响睡眠,但可入睡,则为中度癌痛;彻夜安眠,则是重度疼痛。
另外,患者还要做好疼痛性质的描述,是胀痛、酸痛、刺痛、牵拉痛,有无灼烧、电击、发射疼痛等。这些都能让医生更加了解情况,知道该如何用药。
一般,医生会用镇痛药来对付癌痛。这些镇痛药有三大类:解热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辅助镇痛药。
像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物用于轻度癌痛治疗,有时也在骨转移疼痛中联合应用。要注意的是,这类药不能大剂量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是长期服用,患者要定期检测凝血机制和肝肾功能。有胃溃疡、肝肾功能不佳、出血倾向和凝血机制差的患者慎用。
阿片类药物有吗啡、芬太尼、羟考酮等,是对付癌痛的主要药物,效果更强。这类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能自行加减量或停用。
辅助镇痛药有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激素等,一般是在使用阿片类时添加,帮助提高疗效用的,剂量较小,遵医嘱即可。这类药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嗜睡。
阿片类镇痛药是大部分癌症患者出现癌痛的时候所用的。可是,芬太尼、吗啡这些药物不会上瘾吗?这些药物的确常被用于毒品制作。但是,只要使用规范,这类药物成瘾几率仅有千分之一。
实验和临床实践均证实,癌痛患者口服吗啡,或者使用透皮贴剂,都极少出现成瘾。如果癌痛患者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能需要逐渐增加剂量,但这种对药物“身体依赖”现象应与所谓的“成瘾”加以区别。
总之,因癌痛而需要长期用药的人使用阿片类药更安全有效。目前来看,阿片类止痛药对中、重度癌痛患者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参考资料:
1.《痛要说出口!“癌痛”要治不要忍》.央视网.2019年10月30日
2.《癌患用止痛药存五大误区 专家:科学给药可缓解》.新晚报.2014年11月18日
3.《“忍痛”文化导致中国六成癌痛病人未妥善治疗》.广东新闻网. 2006年07月31日
4.《癌痛治疗手册》.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