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症吃什么中药(治疗癌症的中成药)

2023-09-11 09:36:30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晚期癌症吃什么中药(治疗癌症的中成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晚期癌症吃什么中药,以及治疗癌症的中成药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中医治疗癌症,多方面下手,这些中药都比较常用,一次性分享

大部分癌症被发现时已进入晚期.中医药对晚期癌症.往往能达到减轻痛苦、改善症状、带瘤生存等多重作用。由于癌毒致病的特殊性.在选择具体药物时,要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既切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又具有一定“消癌”、“抗癌”作用的药物,以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那么,治疗癌症中医都常用哪些药物呢?

首先,因为癌毒盘踞,深藏脏腑经络,所以治疗癌症需用消癌解毒药。癌症是因癌毒盘踞于脏腑经络而引起.癌毒一旦产生.则迅速生长,不断长大,结聚成块.继生痰湿瘀血.耗损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并容易走窜流注他脏。癌毒深藏,非攻不可,故治疗癌症要灵活配伍具有消癌解毒作用的药物,甚至需用一些有毒之品.借有毒之品性峻力猛之势,以毒攻毒。亦即《内经》所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之义。临床常选用夏枯草、白毛夏枯草、生牡蛎、莪术治疗乳腺癌,鳖甲、蟾皮治疗肝癌、胰腺癌,猫爪草、泽漆治疗肺癌,蜈蚣、露蜂房、全蝎治疗脑癌,生牡蛎、黄药子治疗甲状腺癌,冬凌草、独角蜣螂治疗肠癌、胃癌等。

第二,常用化痰散结药。癌毒阻滞,津液输布不畅,聚而为痰浊,痰浊与癌毒胶结,可导致癌肿进一步增大。若痰浊蕴肺,则表现为咳嗽、气喘、咯痰;若痰浊流窜皮下,则可扪及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瘰疠痰核;若痰浊随风上扰清空,则可见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偏瘫等症,故治疗癌症亦要灵活配伍具有化痰散结的药物,一般常用半夏、陈皮、鱼腥草、金荞麦根、杏仁、桔梗、桑白皮、大贝母等药治疗肺癌咳嗽咯痰之症,用南星、生半夏、海浮石、海蛤粉、皂角刺、山慈菇等既具化痰功效,又具消癌作用的药物消散癌肿气行则津液输布通畅.故化痰又常伍以八月札、青皮、莱菔子、陈皮、橘核、荔枝核等理气药物。若痰浊随风上扰清空,则需用制白附子、僵蚕、露蜂房、全蝎等熄风化痰之品。

第三,经常用清热解毒药,癌症患者常可见发热、疼痛、口干、痰黄、咯血、便秘、苔黄、舌红、脉数等症候,这是癌毒痰瘀胶结.郁而化热的表现,现代研究认为,炎症和感染往往是促使肿瘤发展和病情恶化的因素之一.而清热解毒法不仅具有抗癌活性,也有助于控制和消除肿瘤周围的炎症和感染,故治疗癌症要灵活配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一般常选用黄芩、鱼腥草、山豆根、金荞麦根治疗肺癌,以黄连、冬凌草、白花蛇舌草治疗食道癌、胃癌,以马齿苋、败酱草、蜀羊泉治疗肠癌,以黄芩、夏枯草、龙葵、漏芦、半边莲、半枝莲治疗肝癌,以白毛夏枯草、漏芦、蒲公英治疗乳癌、甲状腺癌等。

第四,癌症患者经常是癌毒阻滞,气阴两伤,需用益气养阴药。在脏腑虚亏、功能紊乱时,各种致癌因素更容易乘虚而入,导致癌症的发生同时.癌毒盘踞.不断掠夺人体气血津液以自养,导致五脏六腑失却气血津液濡润,机能低下或失调.而正气亏虚,又易致肿瘤生长迅速、扩散及转移。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一般说来,肿瘤患者以气虚、阴虚证候较多,这与癌毒痰浊瘀血湿热胶结,易于郁而化热,进而伤阴耗气有关,故治疗癌症每需应用益气养阴药物,一般可用太子参、黄芪、灵芝治疗肺气虚,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治疗脾气虚;冬虫夏草、黄精、山药、生黄芪、刺五加、胡桃肉治疗肾气虚;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羊乳、南沙参、北沙参、玉竹等治疗肺阴虚、胃阴虚;生地、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制首乌、石斛、桑寄生治疗肝肾阴虚等。

癌症的病因很多,发病因素为痰、瘀、热、毒、虚等,所以癌症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但中医主要会抓住它的致病因素去治疗。有的可能临床症状不同,但是却用了一个方子,有的可能发病症状相同,却用了不同的方子,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一人一方是中医的特色,根据舌象、脉象、不同的症状,来调整配方,药物的用量也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患病原因都不一样,故治疗上也不一样。​

中医治疗癌症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肿瘤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一些癌症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医治疗也不影响劳动力。癌症患者在局部状况好转的同时,全身状况也得到改善,能胜任日常的工作。

在癌症病人中常见一种认识误区:只有在放疗、化疗或手术都无济于事的时候,才会选择中医中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所以中医见到的大多是非常晚期的癌症病人。有很多病人会因为失去手术的机会而后悔不已,但又有多少病人会因为失去中医中药的治疗而惋惜呢?癌症患者不要只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去选择中医中药,而应该在治疗早期选择最合适的时机介入。

应用“健胃去癌散”治疗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肠癌2159例

应用“健胃去癌散”

治疗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肠癌2159例

江苏省无锡市华源中医养生堂 王晓雷主任

(本文发表在第五届恶性肿瘤金陵论坛暨2014年肿瘤学术大会)

笔者与1998年以来,应用家父“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万锁中医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医主任医师王万锁”的临床研究成果“健胃去癌散”为主方治疗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肠癌2159例,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缩小和消除癌块,控制和减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晚期的并发症方面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在2159例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肠癌患者中,男性占1325例,女性占831例,平均年龄52.6,病程1个月~5年,平均5.7个月。筛选全部病例均符合WHO(1979)关于胃癌诊断标准。

二、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用“健胃去癌散”进行治疗(因健胃去癌散受国家专利保护,专利号971167931方剂组成不予公开)。临床上依据不同的病情配合相应的中药汤剂。常用方剂有六君子汤,黄芪五物汤,血府逐瘀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等。

三、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经“健胃去癌散”治疗3~9个月后对改善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体检如胃镜、B超、CT等显示癌块缩小和消失,控制和减少癌症晚期并发症如进食困难,呕吐,吐血,消化道梗阻,恶性腹水,黑便,进行性消瘦,顽固性疼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明显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癌块缩小或消失带瘤生存3年以上。好转:症状缓解,饮食二便基本正常,带瘤生存1年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并发症无控制。

2、治疗结果:明显好转:1296例,(60.03%),好转468(21.67%)无效:395(18.29%)。

四、典型病例

1、苏某某 男 42岁 福建省泉州市人。

患者因吞咽时有哽咽感伴胸骨后疼痛一月余。于 2001年3月14日经上海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食管上段癌。病理报告示:鳞状细胞癌。因畏惧手术于2001年4月10日前来就诊。

症见胸胁胀痛,呕吐痰涎,头目眩晕,常随情志不遂而加重。纳呆少食,进食时有梗噎感并伴胸骨后疼痛。一个月来身体进行性消瘦,体重明显减轻。舌红质暗苔黄腻,脉弦滑。

证属肝郁气滞,痰瘀互结。

治以疏肝解郁,化痰消瘀。

药用柴胡10g、黄芩12g、炒白术30g、茯苓20g、制半夏20g、当归15g、赤芍20g、枳壳15g、桔梗15g、栝楼20g、甘草10g、陈皮15g、厚朴12g、生姜15g、健胃去癌散12g。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10剂症状好转,加减继服20剂症状基本消除,饮食增加,体重增加2KG。情绪舒畅,精神明显好转。

2、陈某某 女 69岁 江苏省丹阳市人。

患者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吞咽时有梗阻及疼痛感一月余,于2000年5月22日经丹阳市中医院胃镜诊断为:食管上段癌,病理诊断:(食管20CM)鳞状细胞癌,分化1—2级。因惧怕手术前来就诊。

症见:患者自觉进行性吞咽困难,伴吞咽时有梗阻及疼痛感,近二月来明显消瘦乏力,纳呆少食,进流食,呃逆倒饱,时有呕吐伴有粘稠涎痰,口干少饮,食后胀满,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质暗苔黄腻,脉弦滑紧。

证属气滞痰淤,瘀血阻隔。

治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去癌开结。

药用人参15g、制半夏30g、旋覆花15g、代赭石30g、陈皮15g、甘草10g、茯苓20g、炒白术30g、鸡内金20g、三棱15g、莪术15g、桃仁15g、赤芍20g、蜈蚣2条、生姜12g、健胃去癌散12g。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20剂症状减轻,精神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剂。症状消失,进食恢复正常,纳食增加,二便正常,体重增加。一年后复诊未见复发。

3、姚某某 男 69岁 江苏省如皋市人

患者因进食梗阻伴胸骨后疼痛三月余,进行性加重一月于2000年1月10日经上海某医院胃镜及病理诊断:食管中段癌。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出院后于2000年1月16日前来就诊。

症见患者进食困难,口咽干燥,午后潮热,胸背灼痛,纳汤水亦吐,伴消瘦乏力,近三个月来体重持续性减轻。大便数日一行,小便短赤,舌红质暗紫少苔脉滑紧。

证属热毒灼阴,津枯液少,瘀毒阻隔食管。

治以清热解毒化瘀,滋阴生津软坚,消癌散结。

药用人参15g、生地30g、麦冬30g、玄参30g、天花粉15g、五味子20g、山豆根15g、金银花15g、知母肉15g、生石膏30g、青蒿15g、丹参15g、硼砂12g、代赭石20g、北沙参25g、生姜三片、健胃去癌散12g、。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20剂症状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剂,临床症状基本消除。

患者曾于2000年4月12日呕吐出数块长条腐肉,之后进食明显通畅,自言咽喉以下有豁然开朗之感,食物下喉之后有忽然掉下去的感觉。一年之后复诊未见复发。

4、刘某某 男 63岁,江苏省南通市人,

患者因胃脘胀痛,伴有食欲减退半年余,曾黑便多次。1998年9月12日,因大量呕血一次入当地医院。后经钡餐及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诊断为:胃窦部腺癌。建议手术切除。因患者及家属畏惧手术,出院后经人介绍,于1998年11月15来诊。

症见:胃脘胀满刺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纳呆少食,食后呕吐,伴有进行性消瘦,乏力,贫血貌。大便黑,小便黄。舌质紫暗并伴有瘀癍,舌苔黄腻,脉弦紧。

证属:肝郁气结,郁久气滞血瘀。

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肿(块)止痛。

药用:柴胡12g、黄芩9g、枳壳12g、香附15g、郁金12g、当归15g、丹参g、五灵脂12g、蒲黄12g、党参20g、炒白术30g、鸡内金15g、焦三仙30g、三棱12g、玄胡15g、生地30g、丹皮10g、三七粉10g、甘草10g、健胃去癌散12g、生姜三片、红枣5枚。每日一剂,水煎服。

连服20剂症状明显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嘱其定期复诊,随访至今。

5、杨林娣 女 79岁,江苏省丹阳市人。

患者因胃脘疼痛一周,加重三日,于1999年8月7日,经镇江市医院胃镜检查示:胃体高位至胃窦部小弯侧可见一不规则隆起性病灶伴粘液脓性分泌物,表面结节样增生,边缘不规则隆起,表面糜烂坏死。病理诊断为:胃浸润性癌。因年龄较大建议中药治疗。1999年8月16日来诊。

症见:胃脘疼痛拒按,痛处固定,可触及肿块。腹胀不欲饮食,食后胀痛加重,时有呕吐,形体进行性消瘦,神疲乏力、贫血貌,柏油样便,尿黄,舌质紫暗有瘀斑苔黄,脉弦细涩。

证属:气滞胃脘,瘀结中焦,久则气血亏损。

治以:和胃降逆理气,活血散瘀止痛,健脾扶正消癌。

药用:党参20g、清半夏30g、黄芩9g、干姜6g、甘草9g、陈皮12g、炒白术30g、鸡内金15g、焦三仙30g、当归15g、丹参15g、玄胡12g、蒲黄12g、麦冬12g、五味子12g、健胃去癌散12g、生姜三片、红枣5枚。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30剂症状明显好转,原方加减继服30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嘱其定期复诊,服药巩固疗效,随访至今。

6、张某某 男 55岁,江苏省金坛市人。

患者因上腹部饱胀半年余,胃纳下降,一月前又出现,进食后滞留感伴有恶心、呕吐。于1999年9月6日在当地医院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贲门癌。后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胃贲门小弯侧,溃疡型乳头状管状腺癌。”术后经化疗4个疗程,患者身体极度虚弱,后终止化疗。于2000年3月15日来诊。

症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进行性消瘦。纳呆少食,脘腹虚胀,便溏尿少,舌淡苔薄,脉细弱。

证属:脾胃虚弱,气血双亏。

治以:健脾和胃,补气养血,扶正消癌。

药用:党参25g、炒白术30g、麦冬15g、五味子15g、甘草10g、沙参30g、当归15g、熟地20g、白芍12g、川芎10g、丹参15g、清半夏15g、陈皮12g、鸡内金12g、焦三仙30g、健胃去癌散12g、生姜三片、红枣10枚。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30剂精神明显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剂,患者饮食二便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嘱其定期复诊,随访至今。

7、冷某某 女 62岁,江苏省如皋市人。

患者因上腹部饱胀、隐痛不适1月余,伴 全身皮肤黄染20天。于1999年1月5日,在无明显诱因下,上腹部疼痛加重,入如皋市医院经CT检查:胰头低密度阴影。经剖腹探查术诊断为:胰头癌伴阻塞性黄疸。1999年3月3日来诊。

症见:巩膜及皮肤黄染,色如烟熏,脘腹隐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

证属:寒湿困脾,胆汁淤阻,瘀结成癌。

治以:温化寒湿,健脾和胃,散结去癌。

药用:制附子12g、茵陈20g、炒白术30g、炒苍术20g、干姜12g、陈皮12g、厚朴12g、茯苓20g、泽泻12g、车前子30g、大黄9g、代赭石15g、生山药18g、党参20g、甘草10g、当归15g、丹参15g、三棱12g、莪术12g、桃仁10g、牡蛎30g、健胃去癌散12g、生姜三片、红枣5枚。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20剂黄疸减轻,疼痛减少,饮食增加,大小便正常。原方加减继服60剂,临床症状消失。经B超检查病灶消失。之后定期复诊,随访2年。

8、顾某某 男 72岁,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长安镇人。

患者因腹部阵痛,便中夹血伴体重减轻,等。于1999年12月15日在当地医院经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因畏惧手术于1999年12月19日前来就诊,症见贫血貌,纳呆,少饮,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便中夹脓血,肛门灼热,并伴有恶心、胸闷,尿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药用:白头翁25秦皮15苦参15黄连10银花25丹皮10赤芍15、三棱15莪术15天花粉12败酱草30蒲公英30厚朴20大黄15党参25黄芪30健胃去癌散12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15剂精神明显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剂,患者饮食二便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嘱其定期复诊,随访至今。

五、临床体会

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如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泛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部分类似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有些病人服用止痛药、抗溃疡药或饮食调节后疼痛减轻或缓解,因而往往被忽视而未做进一步检查。随着病情的进展,胃部症状渐转明显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后期常有癌肿转移、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由于胃癌在中国极为常见,危害性大,有关研究认为其发病原因与饮食习惯、胃部疾病等有关,所以了解有关胃癌的基本知识对胃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祖国医学对胃癌的认识,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有“噎膈”、“反胃”、“胃脘痛”等名词。从临床症状来看,均与胃癌、贲门癌有关。胃癌,多属“噎膈”、“反胃”的范畴。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有对噎膈的描述,“三阳结胃之膈”;“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吐”。《景岳全书·噎膈》指出:“噎膈一证,必一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盖忧思过则气结,气结则施化不行;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精血枯涸;气不行则噎膈病于上,精血枯涸则燥结病于下。”《景岳全书·反胃》中进一步提出:“虚在下焦,而朝食暮出,或食入久而反出者,其则在阳,非补命门以扶脾土之母,则火无以化,中无济也。”

消化系统癌症做好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基于病因学及流行因素的研究考虑,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应避免进食粗糙食物,不吃烫食,不过快进食;少吃或不吃盐腌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烟熏,油炸和烧烤食物,减少对制癌物的摄入;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不生气进食。提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鲜牛奶,经常饮茶特别是绿茶,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二级预防提倡“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胃癌高危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消化性溃疡、,胃息肉,术后残胃,恶性贫血等患者,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40岁以上胃病久治不愈者,应定期复查,有条件者,对有癌前病变者应通过X线,纤维胃镜和粘膜活检进行监测,一经确诊,尽早争取手术治疗。

三级预防要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加强综合治疗,提高生存率,晚期患者要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在临床中,人体消化道从食管胃胰腺肠癌的疗效,食管癌较胃癌的疗效差,胃癌贲门差于幽门,胃癌差于肠癌,胰腺癌号称癌症王中王疗效相对差。有关此中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家父曾经就此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做过多次探讨未有明确结论,还望同道有识之士,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32

[2]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0-148

[3]李佩文.中西医临床肿瘤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801-813

[4]明·张景岳.景岳全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41-353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46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