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手术后存活率(癌症手术后生存期)

2023-09-11 17:26:56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癌症手术后存活率(癌症手术后生存期)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手术后存活率,以及癌症手术后生存期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确诊了还能活多久?这几种癌5年生存率你知道吗?

癌症是目前困扰全世界的一个难题,它每年都会对全球的人口造成巨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9 年全球癌症患者将达到 21 亿,每年有近 10 万人死于癌症。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而且它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很低,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效果更差。

癌症确诊了还能活多久?这是一个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

每个癌症患者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癌症患者的存活期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癌症的存活期与癌症的分期、病变的大小、癌症的扩散程度、患者的年龄、患者的免疫力等因素有关。

如果癌症在最初的时候就得到及时的治疗,那么癌症患者的存活期可以得到较长的保障。根据一些研究,有早期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10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0%以上。但是,如果癌症在发现时已经发展到中期或晚期,那么癌症患者的存活期就会大大缩短。根据一些研究,有中晚期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30%左右;10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

因此,癌症确诊了还能活多久,这取决于癌症的分期、病变的大小、癌症的扩散程度、患者的年龄、患者的免疫力等因素,并且还取决于患者是否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这几种癌5年生存率你知道吗?

根据癌症的类型,存活率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例如,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较高,达到90%以上。这是因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较高,现在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更加成熟,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有效的治疗。此外,肺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仅为15%左右,这是因为大多数肺癌患者是在晚期发现的,治疗效果较差。

其次,肝癌的5年生存率也不高,仅为20%左右。这是因为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尚不成熟,大多数患者都是在晚期发现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此外,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这是因为胃癌的治疗方法尚不够完善,晚期发现率较高,治疗效果较差。

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较高,达到90%以上。这是因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比较成熟,晚期发现率较低,治疗效果较好。

不同类型癌症的预后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诊断癌症的阶段和接受治疗的类型。 一些癌症,如前列腺癌,通常在早期被诊断出来,这可能会导致更高的存活率。 其他类型的癌症,如胰腺癌,通常在后期被诊断出来,这可能会导致较低的存活率。

此外,接受的治疗类型也会对存活率产生影响。 例如,手术通常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而放疗和化疗通常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癌症。 治疗效果可能因癌症类型和诊断阶段而异。

需要注意的是,5年生存率并不能保证生存。 它只是用来衡量特定类型癌症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一种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5年生存率很低,患者在诊断后可能仍然可以存活多年。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癌症患者死亡。然而,在当今的医学发展中,有许多措施可以帮助延长癌症患者的寿命。

首先,癌症患者应该及早就诊,以便及早发现癌症,及早治疗。癌症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早就诊,以便及早治疗。

其次,癌症患者应该坚持治疗。一旦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癌症患者就应该坚持治疗,不要轻易放弃。有时候,治疗可能会带来痛苦,但是患者应该坚持治疗,以便尽早治愈。

第三,癌症患者应该注意营养。癌症患者应该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补充营养,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保持身体健康。

第四,癌症患者应该保持乐观。癌症患者应该保持乐观,不要过度担心,不要让病情影响自己的情绪,要尽量保持心理平衡。

最后,癌症患者应该多运动。癌症患者应该多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便更好地抵抗癌症。

5年生存率不低于43.3%,癌症筛查如何助力?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题:5年生存率不低于43.3%,癌症筛查如何助力?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董瑞丰

“谈癌”能否不再“色变”?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定下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表示,目前多种癌症可“早发现、早治疗”,做好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是关键。

大部分常见癌症可早期发现,应推动预防关口前移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一年新增癌症病例约406万,病亡人数约241万。近年来癌症5年生存率明显提升,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一些被晚期癌症折磨的病人,原本可以通过筛查、早诊等手段来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多年坚持推进农村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对此深有感触。

“我们做癌症治疗的医生最不想看到的是‘晚’字,最想跟大家说的是‘早’字。”王贵齐说,我国高发的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经历癌前病变、早期癌再到中晚期肿瘤,往往需要10年至15年。通过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发现、诊断、治疗甚至治愈这些癌前病变和早期癌,长期坚持就可以显著降低这些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的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常见癌症,如使用胃肠镜可以发现消化道癌,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以发现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以发现乳腺癌。

经过我国几代医务工作者的长期临床研究与实践,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重点癌症,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指南或共识。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在农村高发地区、部分城市开展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后,一些项目地区癌症早诊率超过80%,治疗率达到90%,筛查人群癌症死亡率降低46%。

“无论是急性传染病,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应推动预防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控制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王贵齐说,“这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癌症筛查早诊覆盖面仍有限,需建立长效机制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

目前,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两癌”筛查,已成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近年来惠及面不断扩大。在国家公共卫生重大专项支持下,农村癌症筛查早诊项目现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782个县(区)。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的癌症筛查早诊工作,更多是通过一个个项目在推进,覆盖面仍然有限,全人群健康效应无法显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表示,全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仍然低于20%,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7.4%,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开展全国性的适龄人群胃癌筛查工作。

我国消化内镜技术普查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共开展消化内镜诊疗3800余万例,较2012年增长约1000万例。但与我国消化道肿瘤的风险人口数量相比,仍有相当大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表示,部分发达国家的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除了肿瘤瘤谱不同以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做到了较为普遍的积极预防和筛查早诊。

“需要建立起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的长效工作机制。”王贵齐说。

降低筛查成本,提高筛查技术的可及性

2020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在回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肿瘤筛查应通过公共卫生服务等渠道予以解决,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条件尚不成熟。

不过,根据公开信息,部分省份开始研究选择低成本、高效益的癌症筛查技术纳入医保。

2021年,在回复当地政协委员的相关提案时,广东省卫健委表示,重点考虑将该省部分常见恶性肿瘤纳入体检医保支付范围,可优先覆盖高发年龄段。同时,癌症筛查的技术成熟度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降低肿瘤筛查成本,逐步提高肿瘤筛查技术的可及性和接受度,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王贵齐建议,将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长效机制建设纳入相关政策文件,建立可持续的费用分担机制。同时,通过专业准入、质量控制、专业培训等,提升各级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规范化筛查和诊治水平。

于金明表示,将所有肿瘤筛查都纳入医保的条件尚不具备,但可以考虑针对肺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等高发及容易实现筛查的肿瘤,及时建立多种形式的保险与保障机制。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51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