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直肠腺癌属于什么癌症,以及直肠癌症晚期死前一月症状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上周为一位特殊的病人进行了肠镜检查,特殊之处在于这位病人在一周前刚接受了肠镜检查,结果提示“降结肠占位”,但是病理并未看到肿瘤细胞,由于涉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所以外科医生就联系到我,要求为这位病人再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并重新活检以确诊恶性肿瘤。通过调阅之前肠镜图片,对于病灶性质确实存疑,在肠镜检查的过程中得以一窥这个病灶的全貌,原来这个困扰外科医生的病灶是一个巨大的腺瘤,电子染色后发现病灶的表面结构规则,所以镜下判断为腺瘤(不排除局灶癌变),最后的病理也提示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中度异型增生”。
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息肉的一个重要类型,被公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今天就来科普一下结直肠腺瘤的相关知识。
结直肠腺瘤是起源于结直肠黏膜腺上皮的良性肿瘤,但却具有癌变的潜能,可通过“腺瘤-腺癌”途径发生癌变,是绝大多数结直肠癌发生的直接原因。
传统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腺瘤的直径越大、基底越宽、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的几率就越大。
近十余年来,另一种特殊的腺瘤被学界越来越重视,即锯齿状腺瘤,可通过锯齿状途径发生癌变,其癌变率要高于传统腺瘤,可分为传统锯齿状腺瘤和无蒂锯齿状腺瘤,其中,后者的癌变率要高于前者。
绝大部分结直肠腺瘤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少数有腹部不适、排便习惯的改变,一些较大的腺瘤可引起便血、肠套叠、肠梗阻或严重腹泻。
鉴于绝大多数的结直肠腺瘤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结直肠腺瘤的发现必须依赖结肠镜检查,确诊则需要病理学依据。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目前不仅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同时可以通过观察其表现结构来判断其是否为腺瘤性息肉,并对其是否发生癌变及浸润的层次进行内镜下评估。
1、绝大多数结直肠腺瘤可以通过结肠镜进行高频电切除,其中直径较大、基底较宽、存在重度异型增生的腺瘤建议行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2、明确存在癌变的腺瘤则建议外科手术治疗。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强调的是,早期发现结直肠腺瘤并进行内镜下切除是预防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接受结肠镜检查是至关重要的,强烈建议结直肠癌高患病风险人群尽早完成人生中的第一次结肠镜检查。
近年来,国家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项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相信在十年之后,我们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迎来一个显著的下降。
提起肿瘤,接下来就会想到“癌症”和“死亡”,面对“晚期癌症”,目前的医学只能通过化疗维持病人生命,却无法彻底治愈。而胃肠道肿瘤在各类癌症中发病率居前列,其中胃癌更是全球常见病症,在全身肿瘤中发病率位列第4,死亡率位列第2。
究其原因,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早期无特殊症状,不容易被发现”,来不及预防,发现时肿瘤已恶化,却也为时晚矣。
所以,面对发病率如此之高的胃肠道肿瘤,也是为了身体健康,我们更应该注意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做到提早预防,或许就能与“癌症”擦肩而过。
胃肠道肿瘤有哪些?主要包括胃癌、直肠癌、结肠癌,我们一个一个来了解。
一、胃癌的成因及早期症状关于胃癌,首先要了解胃中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癌变,医学上都称之为胃癌,因为胃壁有很多层,包括黏膜、黏膜下层、基层、浆膜层等,这就像皮肤一样,也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胃癌一般都起源自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基层,癌起的位置不同决定了癌症的分期,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侵犯黏膜层、黏膜下层, 一般可通过黏膜切除手术治愈,5年存活率高达90%;一旦到达基层或浆膜层,则属于中晚期,治愈率会下降一半;当癌细胞突破胃壁转移到肝脏器官时,就属于晚期,五年生存率不到10%。
根据临床情况显示,胃癌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地区、遗传和类似疾病转变。
在我国,河南 河北、内蒙古、山东沿海地区属于胃癌高发区;
家族中直系亲属患有胃癌,也应该引起重视;
另外就是患有慢性胃炎、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也属于胃癌高危群体。
胃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1、 上腹部感到不适、疼痛,且短时间内经常发作;
2、 胃痛,食欲减弱,吃啥都没胃口,身体乏力;
3、 正常餐量下却经常有饱胀感,不时想恶心呕吐;
4、 大便发黑出血,尤其是以前没有胃病的老年人,更应该注意;
二、结肠癌的成因及早期症状结肠癌是另一种常见胃肠道肿瘤,发病年龄多在40岁后,而且性别比例较为明显,男女比例为2:1,结肠癌的好发部位一般在直肠、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而肿瘤就生发于结肠内壁的黏膜上,相比于其他癌症,结肠癌从生发到癌变的时间较长,这不但利于医学研究,同时也增大了病人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如今,医学上治疗结肠癌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切除。
结肠癌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家族史、结肠等相关疾病史、长期高脂肪、少纤维的饮食习惯;
直系亲属曾有过结肠癌病史,则下一代患病几率是普通人的8倍,如果有结肠癌家族史的朋友,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定期做身体检查;
其次,患有结肠类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这些早期病症都会增大患结肠癌的几率;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饮食习惯,流行病学研究表明,70%~90%的肿瘤发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其中40%~60%的环境因素与饮食、营养关系重大,高风险的饮食习惯主要是高脂肪、高蛋白摄入,缺少纤维素。
特别喜欢顿顿吃肉的朋友,不爱吃蔬菜水果的朋友,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结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1、 腹部不适(总有胀胀的感觉),腹部隐隐作痛;
2、 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同时,食欲减弱,吃啥啥不香;
3、 排便前腹痛,排便后会减轻,有时候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4、排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加,便便中会出现点点血迹。
三、直肠癌成因及早期症状直肠癌与结肠癌不可弄混,它们的发病位置不同,直肠癌是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肿瘤长在直肠的黏膜上,并不断变大以致破裂、恶化。我们可用更通俗的方式分类,一般分为中高位直肠癌与低位直肠癌,这是基于一定医学理论的,首先,中高位直肠癌在治疗时可保住肛门,不影响生活质量,而低位直肠癌牵涉到是否可以保肛,且术后的复发几率大于中高位直肠癌。同结肠癌相似,直肠癌患者年龄多在40岁左右,男性患者比例大于女性。
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饮食习惯不合理、直肠息肉病变、遗传因素等;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提升,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改变,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类食物吃得过多,而纤维吸收过少,是引发癌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直肠肠壁、黏膜上出现息肉,如不及早改善治疗,极有可能演变成肿瘤;
遗传因素,即直系亲属中有直肠癌病史,在流行病学学的研究中显示,遗传因素下的患病年龄有靠前的趋势。
直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
1、 排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加;
2、 排便过程伴有出血情况,一般很容易误认为是痔疮;
3、 腹部微微疼痛,腹泻。
四、提早发现胃肠道肿瘤,该做哪些检查?1、 当发现大便有出血情况时,可做血常规、大便潜血检查,若检查出大便潜血呈阳性,即说明消化道出血,应该继续深入检查,不可轻视,尤其是老年人;
2、 消化道造影检查,可以了解消化道的情况,这需要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
3、 电子胃镜、肠镜检查,可以查看胃肠道黏膜的情况;
五、平时多吃这些防癌食物不良饮食习惯是造成胃肠肿瘤的主要因素之一,平时可多吃以下食物:
瓜果:西瓜、苦瓜、南瓜、猕猴桃、无花果、核桃、番木瓜等;
蔬菜:大蒜、大葱、橄榄、胡萝卜、西红柿、香菜、芦笋、海带、紫菜等;
食用菌:香菇、蘑菇、平菇、木耳、猴头菌等;
粮食:绿豆、黄豆、荞麦、莜麦、薏米等;
其他:花粉、蜂蜜、醋、菊花、绿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