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中医药方,以及癌症中医药方剂大全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关于中医治疗癌症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误区,有人都是等到病人的情况很差了才去看中医;还有些人认为中医重在调理,而不是治疗。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中医治疗肿瘤能发挥的作用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如果能早些介入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正气亏虚始终贯穿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整个过程,只是癌症发展的不同阶段正气亏虚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治疗过程中常需兼顾扶正。多数癌症患者就诊时,已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西医综合治疗。中医学认为,此时患者多为恶疾、久病伤身、正气耗伤,其继续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虽邪去之七八,但正气更伤,正虚而邪不实,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正虚邪恋,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此时用药应以扶正为主,兼顾攻邪。这部分患者舌脉多见舌淡、嫩、苔白,见齿痕,脉多细、或偏弱,患者多以气血亏虚为主,脾胃虚弱。且同时多见阳气耗伤,概因肾气是机体元气之根本,正气亏虚日久则必有肾气耗伤,扶正治疗时,注意益气健脾同时补肾。
扶正者,多以益气健脾、温阳补肾为主。多用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同时兼顾补肾,用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邪实者,则以气滞血瘀,湿聚痰积,毒踞为主;且多以有形之邪为主,临床多见血瘀、痰积、毒踞。用水蛭、蜈蚣、莪术、赤芍、白芍、土鳖虫、猪殃殃、土茯苓、蛇莓、山豆根、败酱草、夏枯草、法半夏、白花蛇舌草等活化痰消积、清热解毒之品。
癌症为慢性疾病,治疗上不能抱有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想法,调理机体平衡为基本思想。补虚不宜太过,平补为主;否则体虚不受,或壅滞经络,脏腑失调则使邪实更甚,故用药多用生黄芪、白术、党参、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等中药调理,平补为主,大补之品用之较少。攻邪者不宜太猛,否则祛邪伤正,使机体正气更伤,得不偿失,甚至导致疾病进展,故其使用攻邪之药,多针对某一主要实邪,兼顾他证,用数味攻邪之药即可。若无明显热毒之证,使用清热解毒之品多则三四味,而过于苦寒的攻邪药物用之更慎。其认为癌症患者多有气虚,且阳气亏虚为主,若大量使用清热解毒之品则耗伤机体阳气,正气耗伤更为明显,反不利于疾病的稳定。
不同脏腑癌症的临床特点是不同的,其中医辨证特点也各不相同。中药使用时多分经论治、分脏腑用药,每种中药都有自己的脏腑归经等属性。在临床中使用中药也很注意不同脏腑所患癌症使用不同的中药,同时也使用一些“引经药物”,特别是一些攻邪之药,分经、辨脏腑使用,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如肺癌多使用石上柏、白英、白果、龙葵、葶苈子、瓜蒌皮;食道癌常用降香、水蛭、喜树果、石见穿、薏苡仁、枳壳;肝癌常用土鳖虫、水蛭、赤芍、白芍、青黛、青皮、陈皮、香附,并使用引经药柴胡;胃癌常用石见穿、砂仁、佩兰、薏苡仁、枳壳、土茯苓、石上柏;肠癌常用石见穿、藤梨根、土大黄、白豆蔻、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白头翁,并使用引经之品葛根;妇科肿瘤如卵巢癌、宫颈癌等常用水蛭、蜈蚣、蛇莓、败酱草、益母草、莪术,引经药常用凌霄花;乳腺癌常用柴胡、猪殃殃、王不留行、白英、天葵子、路路通、郁金、莪术,引经药常用柴胡和王不留行;鼻咽癌常用山豆根、黄芩、夏枯草、白英、苍耳子、露蜂房、苦参、射干、菊花等。
中医药治疗,重视调理脾胃。从脾胃论治,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的饮食情况及生活质量。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纳谷则昌,失谷则亡。中晚期癌症患者,大多数患者由于摄入不足.身体进入负平衡状态,另外癌细胞不断消耗人体正气,出现消瘦、乏力、食欲缺乏、神疲等以脾胃虚弱为主的症状。患者有十分胃气。就有十分生机,一分胃气,就只有一分生机,胃气就是胃口、食欲,也就是消化力,此时患者的胃气若得到改善。将会为后续的治疗赢得时间和机会。
同时,中医学自古就很重视患者的情志,其病因病机中有七情致病之说,同时也有很多调理情志的治疗方法。癌症患者尤须重视情志的调理:癌症患者多长期焦虑、烦躁、心神不宁、情绪多变,夜寐不安,夜眠多梦。癌症患者情志不畅,多会出现夜眠质量下降。情志不畅,久则气机壅滞,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平衡失调,加重疾病进展。应重视患者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常用夜交藤、酸枣仁等安神之品,以求神定气和,气机顺畅,阴阳平衡。
我们强调,中医药在癌症治疗过程中要“全程参与”,不是去选择有效的、合适的西医治疗。比如胃的早癌,可以在胃镜下微创治疗。而很多早期癌症,当然首先选择外科手术。那中医药的“参与”怎么理解?就是要适当、适时配合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肿瘤可运用于各个时期。很多病人都是等到“治无可治”,西医已经无能为力,肿瘤到了晚期的时候,才选择用中医治疗。然而,中医的治疗其实是应该贯穿肿瘤治疗的每一个时期的。在早期的肿瘤中,病人在手术后,中医可以帮助病人调理身体,快速恢复人体正气,调整患者身体环境,防止肿瘤复发。对于晚期的肿瘤病人,西医完成了一系列的治疗后,中医可以帮忙“善后”,缓解各种不良反应,减少复发的风险。而当肿瘤到了终末期,中医的运用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大部分癌症被发现时已进入晚期.中医药对晚期癌症.往往能达到减轻痛苦、改善症状、带瘤生存等多重作用。由于癌毒致病的特殊性.在选择具体药物时,要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既切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又具有一定“消癌”、“抗癌”作用的药物,以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那么,治疗癌症中医都常用哪些药物呢?
首先,因为癌毒盘踞,深藏脏腑经络,所以治疗癌症需用消癌解毒药。癌症是因癌毒盘踞于脏腑经络而引起.癌毒一旦产生.则迅速生长,不断长大,结聚成块.继生痰湿瘀血.耗损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并容易走窜流注他脏。癌毒深藏,非攻不可,故治疗癌症要灵活配伍具有消癌解毒作用的药物,甚至需用一些有毒之品.借有毒之品性峻力猛之势,以毒攻毒。亦即《内经》所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之义。临床常选用夏枯草、白毛夏枯草、生牡蛎、莪术治疗乳腺癌,鳖甲、蟾皮治疗肝癌、胰腺癌,猫爪草、泽漆治疗肺癌,蜈蚣、露蜂房、全蝎治疗脑癌,生牡蛎、黄药子治疗甲状腺癌,冬凌草、独角蜣螂治疗肠癌、胃癌等。
第二,常用化痰散结药。癌毒阻滞,津液输布不畅,聚而为痰浊,痰浊与癌毒胶结,可导致癌肿进一步增大。若痰浊蕴肺,则表现为咳嗽、气喘、咯痰;若痰浊流窜皮下,则可扪及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瘰疠痰核;若痰浊随风上扰清空,则可见头痛、恶心呕吐、肢体偏瘫等症,故治疗癌症亦要灵活配伍具有化痰散结的药物,一般常用半夏、陈皮、鱼腥草、金荞麦根、杏仁、桔梗、桑白皮、大贝母等药治疗肺癌咳嗽咯痰之症,用南星、生半夏、海浮石、海蛤粉、皂角刺、山慈菇等既具化痰功效,又具消癌作用的药物消散癌肿气行则津液输布通畅.故化痰又常伍以八月札、青皮、莱菔子、陈皮、橘核、荔枝核等理气药物。若痰浊随风上扰清空,则需用制白附子、僵蚕、露蜂房、全蝎等熄风化痰之品。
第三,经常用清热解毒药,癌症患者常可见发热、疼痛、口干、痰黄、咯血、便秘、苔黄、舌红、脉数等症候,这是癌毒痰瘀胶结.郁而化热的表现,现代研究认为,炎症和感染往往是促使肿瘤发展和病情恶化的因素之一.而清热解毒法不仅具有抗癌活性,也有助于控制和消除肿瘤周围的炎症和感染,故治疗癌症要灵活配伍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一般常选用黄芩、鱼腥草、山豆根、金荞麦根治疗肺癌,以黄连、冬凌草、白花蛇舌草治疗食道癌、胃癌,以马齿苋、败酱草、蜀羊泉治疗肠癌,以黄芩、夏枯草、龙葵、漏芦、半边莲、半枝莲治疗肝癌,以白毛夏枯草、漏芦、蒲公英治疗乳癌、甲状腺癌等。
第四,癌症患者经常是癌毒阻滞,气阴两伤,需用益气养阴药。在脏腑虚亏、功能紊乱时,各种致癌因素更容易乘虚而入,导致癌症的发生同时.癌毒盘踞.不断掠夺人体气血津液以自养,导致五脏六腑失却气血津液濡润,机能低下或失调.而正气亏虚,又易致肿瘤生长迅速、扩散及转移。两者形成恶性循环。一般说来,肿瘤患者以气虚、阴虚证候较多,这与癌毒痰浊瘀血湿热胶结,易于郁而化热,进而伤阴耗气有关,故治疗癌症每需应用益气养阴药物,一般可用太子参、黄芪、灵芝治疗肺气虚,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治疗脾气虚;冬虫夏草、黄精、山药、生黄芪、刺五加、胡桃肉治疗肾气虚;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羊乳、南沙参、北沙参、玉竹等治疗肺阴虚、胃阴虚;生地、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制首乌、石斛、桑寄生治疗肝肾阴虚等。
癌症的病因很多,发病因素为痰、瘀、热、毒、虚等,所以癌症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但中医主要会抓住它的致病因素去治疗。有的可能临床症状不同,但是却用了一个方子,有的可能发病症状相同,却用了不同的方子,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一人一方是中医的特色,根据舌象、脉象、不同的症状,来调整配方,药物的用量也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患病原因都不一样,故治疗上也不一样。
中医治疗癌症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肿瘤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一些癌症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医治疗也不影响劳动力。癌症患者在局部状况好转的同时,全身状况也得到改善,能胜任日常的工作。
在癌症病人中常见一种认识误区:只有在放疗、化疗或手术都无济于事的时候,才会选择中医中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所以中医见到的大多是非常晚期的癌症病人。有很多病人会因为失去手术的机会而后悔不已,但又有多少病人会因为失去中医中药的治疗而惋惜呢?癌症患者不要只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去选择中医中药,而应该在治疗早期选择最合适的时机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