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如何面对死亡,以及癌症病人要走前的征兆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很多癌症病人临终时会非常痛苦。
医生将疼痛分级:0级为无痛,3级以下为轻度疼痛;4~6级为中度疼痛;7级以上为剧烈疼痛。切割皮肤的疼痛可以达到6级,古代的“竹签钉手指”之酷刑可以达到7级,分娩过程中最痛苦的可以达到8级,但有些癌症的疼痛可以达到10级。
十大恶性肿瘤疼痛排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脑癌、血癌、淋巴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癌症晚期引起的疼痛比死亡更可怕,病人到那个时候,是真的想死,因为死才会解脱癌痛。可是,我们国家又不允许安乐死,怎么办呢?
既然不允许安乐死,就得有相应的应对办法。
1、使用杜冷丁、吗啡、埃托啡等药物镇痛
癌症病人到了晚期,神仙也无能为力,所以,晚期的癌症病人到了医院,医生的主要职责不是救他们的命(事实上你也救不了),而应该是减轻他们的癌痛。普通的止疼药不行就用杜冷丁、吗啡、埃托啡。
当然,杜冷丁、吗啡、埃托啡都会上瘾,但人都到阎王殿门口了,还怕他上瘾吗?
2、用中医针刺麻醉术镇痛
如果中医的针刺麻醉能够恢复研究并在癌症病人身上实施以镇痛就更好了。我国的针灸麻醉从1958年就已经开始实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要求参观中国的针灸麻醉,周恩来总理答应并陪同他参观了中国医生在针灸麻醉下的前列腺切除手术,令这个美国佬惊叹不已。
只可惜,随着西方新型麻醉药物和技术大规模进入中国,为患者带来了更充分的镇痛,为手术医生提供了更好的肌肉松弛条件,相比之下,针刺麻醉的弊端尤显突出,于是,针刺麻醉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如果能将针刺麻醉术用于癌症病人的临终镇痛,是不是可以成为他们的福音呢?
当然了,最好的办法还是立法允许安乐死。生命是个人的,生命的主人有权决定生命的终止。只要是病人愿意,由有关部门记录在案,即可由医生实施安乐死。
安乐死之合法化与否,应该听听老人们的意见,尤其是躺在病床上生不如死的晚期癌症病人的意见,不应该只是听专家的意见。反对安乐死的所谓专家,待他们癌症晚期生不如死的时候,我相信他们也会改变初衷的。
人要是得了癌症,心里会产生巨大的恐惧。是对死亡的恐惧,有人说:患了癌症的患者,一半是吓死的,另一半是化死的。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我是2013年患胃癌手术的,到今年的6月末整挣钱10周年。2013年,那时我还在工作上班。在当时的5月份,平时吃过饭老感觉胃部发胀。因为工作忙的原因我也没太在意。(我是搞工程建设的,在工程工地负责管理工作。)后来朋友劝我还是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我听从了朋友的劝说,就去了离我家最近的省医院。挂号了胃肠科,医生说需做胃镜检查。做完胃镜需要等待取报告结果。我做胃镜时正赶上过一天就是端午节放假。做胃镜的医生跟我说,节后上班让你的家属来取报告。我听后当时就感觉我的病情很严重,可能医生先不要我本人了解病情。其实,我这个人心态是非常好的,无论什么事情,心里承受能力都是很强的。节后医院上班我自己去取的报告结果。胃镜报告显示是胃癌中期。
当时看到报告后,心里也是五味杂陈,说不恐惧是假的,哪有得癌症不害怕的。得了癌症后怎样去治疗,能治疗到什么程度,是否能治愈,心里确实感受到坦忑不安。经过几天的思考,和女儿商量后决定去肿瘤医院做手术治疗。(未完待续)。
不少人都是到了身体极度不舒服了,去医院检查居然是得了癌症。不过,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些癌症前期是很难发现的,但有些癌症身体是会告诉你的。从癌前病变阶段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在我们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如果我们懂得及时干预,就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而这,也是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一:黏膜白斑
是指发生于口腔或外阴等处黏膜的白色角化性疾病。 口腔黏膜白斑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外阴黏膜白斑病多见于闭经后的妇女。 临床以病损部的点状、片状或条状灰白或乳白的角化性斑片为特征,具有恶变为鳞状细胞癌的倾向。
▼预防措施:
1.纠正非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坚持饭后漱口或刷牙,保持外阴的清洁等。
2.积极治疗牙病和其他阴道疾患。
3.积极清除刺激因素,及时治疗局部感染及皮肤病;积极治疗糖尿病。
二: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
是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约占已婚妇女的半数以上,而且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是在慢性宫颈炎基础上,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来自子宫颈管内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取代,可以转变为宫颈鳞状细胞癌。
▼预防措施:
1、定期宫颈检查,宫颈癌自从有了宫颈刮片以后,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关键就是提前预防和治疗。
2、注意个人卫生。
三、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是一种乳腺组织增生、导管扩张、囊肿增生形成为主的病变,既非炎症、也非肿瘤,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在有些地方,也被叫做乳腺小叶增生、纤维囊性病等。伴有导管内乳头状增生者易发生癌变。
▼预防措施:
1. 检查: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做一次TCT及HPV检测。如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或活检。
2. 积极治疗炎症: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及宫颈癌前病变。性生活要注意卫生。
3. 接种HPV疫苗:条件允许下可接种宫颈癌疫苗,预防宫颈癌发生。
四、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上皮的肠上皮化生可发生癌变。慢性胃溃疡长期不愈,也可发生癌变,其癌变率大约为1%。
▼预防措施:
1. 检查: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③,并积极治疗。检测幽门螺杆菌,视情况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 戒烟酒: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和吸烟、饮酒正相关。
3. 规律饮食:饮食要细嚼慢咽、少吃腌制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霉变食物。
五、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在反复溃疡和粘膜增生的基础上可发生结肠腺癌。
1. 检查:50岁以上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
2. 戒烟戒酒:大量饮酒、吸烟,使基因突变,肠息肉的发生率也会提高。
3. 少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
六、身上的痣突然发生变化
身体暴露部位、易摩擦的色素痣,颜色一旦加深,就有恶变成黑色素瘤的可能。
▼ 干预方法:
1. 化学剥脱或激光祛痣方法刺激性较大,不推荐大的交界痣这样处理。
2. 生活中避免过多摩擦,对于有危险信号的交界痣,最好采用手术切除加病理检查。
虽然以上情况都可能与癌症相关,但它们从良性疾病发展到癌前状态再演化成癌变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所以不必惊慌,但一旦发现也要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本文编辑:花布啾
病友来信:“你好,我两年前做过食管癌手术,手术后做的化疗,近来出现肋骨疼痛,复查发现骨转移,淋巴转移,化疗了两次效果不明显,请问是不是化疗造成的副作用?化疗实在太痛苦了,我该不该继续做化疗呢?”
确实,癌症存在转移和复发的高风险,并不是经过手术和化疗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能力很强,稍有不慎,癌症就会卷土重来。
癌症转移数据大量的资料统计和临床观察发现,癌症转移导致的死亡,占癌症总死亡的90%以上。其中,80%以上的癌症是在手术后3年复发或转移的,只有有10%的癌症是在手术5年后出现的,这也是为什么临床上用5年生存率来判断癌症治疗效果的原因。
一般来说,癌症转移分为局部转移和全身转移,转移途径包括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等,常见于骨转移、脑转移、肺转移、肝转移。
手术后为什么癌症还会复发、转移?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手术之后癌症还会复发、转移,明明病灶已经被清除,再加上放化疗和药物的作用,癌细胞应该被控制住了才对。
事实上,癌症本身就具有转移的特性,它最显著的生物学特征就是侵袭和转移。癌细胞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吞噬、自毁等各种考验,最后存活下来的癌细胞,就会“所向披靡”,持续地进行细胞更新和增殖。一般来说,癌症出现转移,与以下4个原因有关。
第一,患者虽然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杀灭了癌细胞,但是患者本身的体质并未改变,也就是说癌细胞的“生长土壤”没有改变,这就导致了新的癌细胞不断产生。
第二,治疗不彻底,普通的放化疗对成年癌细胞有效,但是无法作用于一些幼年癌细胞,当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降低的时候,幼年癌细胞就会迅速生长、裂变,形成源源不断的新的成年癌细胞。
第三,人体内每天都会形成数以万计的新细胞,同时也会有几百到上万个新细胞发生突变。在免疫系统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这些突变的细胞就会进一步恶化,成为癌细胞。
第四,患者在治疗期间,如果不积极配合,饮食不当、生活方式不健康、情绪低落等,也会增加癌症复发、转移的风险。
化疗会促进癌症转移吗?众所周知,系统的癌症治疗离不开化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化疗并非完美无缺,化学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部分正常细胞,给癌症患者带来呕吐、腹泻、脱发、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
而且,研究表明,由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药物使用不当、出现耐药性、治疗不当等因素,化疗效果往往与患者的预期有差异,而且可能出现转移性和侵袭性的残留癌细胞随着血液或淋巴液等到达身体其它部位,继而出现癌转移的情况。
警惕!患者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是转移征兆因此,不管是治疗中还是治疗后,癌症患者都不可以掉以轻心,要随时警惕癌症出现复发、转移。当出现这些症状时,有可能是癌症转移的征兆,要及时向医生反馈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腰酸背痛(脊柱转移)
36岁的黄小姐自从去年做了乳腺癌手术之后,身体康复得一直都不错。然而,今年过完年后她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肩颈疼痛,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久坐不动造成的。后来直到下肢也慢慢出现了僵硬的症状,甚至严重到走不了路了,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乳腺癌发生了全身多发转移,波及到了脊柱。
癌症发生脊柱转移,最明显的特征是颈肩腰腿痛,并且表现为由轻到重,疼痛感越来越明显。
·不明原因肿块(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甲状腺癌等癌症癌症比较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主要出现在颈部、锁骨上窝等部位。一开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时候,可以摸到明显的无痛肿块,可以被推动,后来慢慢地出现局部或放射性疼痛。
·骨疼痛、骨折(骨转移)
癌症骨转移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疼痛,早期疼痛感较轻,后期加重,并且从间歇性发作发展为持续性发作,具体疼痛部位在腰部、胸背部、肋胸部、颈部等。此外还会出现病理性骨折,甚至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导致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等。
癌症转移就没救了吗?有哪些应对措施?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最害怕听到的消息就是“你的癌症发生转移了”,这无异于医生给自己下了死亡通知书。可是,癌症转移就等于没救了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万勇教授表示:即使是转移性的脊柱肿瘤,也有很多种治疗方法。更何况,不同癌种的治疗效果不一样。
对于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疗效比较好的癌症来说,即使出现了转移,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治疗使患者达到长期生存的目的。患者自己也不要惧怕癌症转移,认为自己就只能等死了,而是要积极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癌症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卷土重来,对生命造成威胁。所以,癌症患者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为自己做了手术,或者达到临床治愈了,就开始践踏自己的身体。
无论患癌前、患癌中、患癌后,都要时时刻刻提高预防癌症的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受癌症控制。
参考资料:
[1]《关于癌症的这些认知 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科技日报.2019-08-22.
[2]《研究发现:化疗之后 癌细胞会吞食健康细胞以再生》.参考消息网.2019-10-13.
[3]《癌细胞扩散有“高速公路”?》.人民日报.2016-10-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