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宫颈癌早期症状图解,以及宫颈癌症状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斜阳无限,无奈只一息间灿烂”
2003年11月,梅艳芳在香港红馆上的最后一场演唱会,身着白色婚纱,将自己嫁给了舞台,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留给歌迷。身患宫颈癌的她,在这场演唱会结束后45天离世,年仅40岁。
如今梅艳芳已经离世19年,但是依旧未被人们所忘记,她的精神将永远存续,希望通过她,大家也能对宫颈癌这个病魔有所了解。
图源网络
一、梅艳芳抗癌一年离世,年仅40岁1、病发
梅艳芳的家庭和癌症有着不解之缘,她的姐姐梅爱芳在上世纪90年代就查出患有宫颈癌,在和癌症抗争十年后于2000年离世。
就在姐姐患癌离世后几年,癌症也找上了她。像是宿命一般,2002年12月,梅艳芳接到了医生的通知,医生告诉她情况非常不好,她和她姐姐一样得了宫颈癌。这一消息让她如遭雷击一般,马上打电话告诉了自己的朋友刘培基。
2、放弃
“我觉得我已经很辛苦”得知病情后的梅艳芳和刘培基说,自己不想再痛苦了,因为自己已经活得很辛苦了。
西医的建议是切除子宫保命,但梅艳芳一直很羡慕姐姐有个完整的家庭,她也想要当一个完整的女人。所以选择放弃了手术治疗,最终选择了中医治疗。
3、告别
治病没有控制住梅艳芳的病情,2003年11月,身患重病的梅艳芳带病开了人生最后的演唱会,她说“希望在台上和歌迷再聚一次,其次希望自己能真正的穿一次婚纱。”她选择将自己嫁给了舞台。
4、离世
结束演唱会的梅艳芳住进了医院接受癌症治疗,因为病情恶化,她服用了过量的抗癌药,陷入了昏迷,2003年12月30日,因宫颈癌引发了肺衰竭,梅艳芳治疗无效死亡。
罹患宫颈癌后竟一年就离世,宫颈癌究竟有多可怕?
二、宫颈癌是拖出来的!身体出血这些症状要小心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10.97万,死亡病例5.9万,毫无疑问,宫颈癌时至今日仍然是女性最大的健康杀手之一。
在宫颈癌来袭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症状,这几个尤其需要警惕。
1、白带异常
大部分的宫颈癌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分泌增加,这是较为典型的早期症状之一。宫颈癌变后产生的白带多如淘米水样且无异味,后期会混杂血液,且带有恶臭味。
2、阴道流血
宫颈癌会引起患者在性交、排便以及妇科检查后出血,早期出血量较少,且会自行停止。
3、下腹部不舒服
下腹部不适、小腹疼痛、腰痛也是宫颈癌较为常见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尿频尿急、排便带血、盆腔以及下肢疼痛症状。
对于宫颈癌这个疾病,很多人认为是已婚女性的“专利”,但临床上不乏存在一些未婚却确诊的女性,这是为什么呢?
三、未婚为什么也会得宫颈癌?6个危险因素要远离实际上,未婚不是宫颈癌的免死金牌,近些年来年轻的宫颈癌患者也越来越多。近期,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科学系的教授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项调查,调查以2001~2019年美国权威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后发现,自1970年以来,美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但在2012年之后,下降趋势就停止了,且出现了转折点,30岁出头的女性罹患宫颈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了3%。
年轻女性患癌几率上升,很可能与这几个危险因素相关。
1、遗传
宫颈癌的发生与遗传之间有明显关联,中间涉及多基因结构变化、异常表达,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家族有宫颈癌病史的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较普通女性增加了1.4倍。
2、HPV感染
宫颈癌是目前明确病因且可预防的妇科恶性肿瘤,高危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病变的主要诱因,99%的宫颈癌和HPV感染有关。在所有的HPV病毒中,16、18、58均为高危病毒,其中HPV16感染的患者占比最高。
3、性生活过早
16岁之前有过性生活的女性相较于20岁之后开始的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上升了50倍以上。
4、性伴侣过多
多个性伴侣、性伴侣婚外性行为等的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也会上升。
5、多次分娩
女性在分娩时会让其内分泌和营养发生改变,免疫功能也会随之降低。且分娩会对宫颈带来创伤,这些因素会导致HPV感染的风险上升,增加女性患癌的风险。
6、吸烟/二手烟
吸烟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且会成为HPV病毒的辅助因素。吸烟会让女性宫颈粘液内的尼古丁浓度大幅度上升,继而让这些有害物质积聚在宫颈局部,让女性宫颈的免疫力下降。即便是本身不吸烟的女性,长期处于二手烟污染环境下,也会引起这个变化发生。相关统计发现,女性被动吸烟≥5小时/天,罹患宫颈癌的风险会上升11.8倍。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个疾病,所有的女性都要注意避开一些可能会诱发的因素,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
参考资料:
[1]赵琛,宋淑芳.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的研究[J].医学信息,2021,34(05):6-8.
[2]《出现这几个症状,就要怀疑是否得了宫颈癌》.吉林卫生健康.2021-08-13
[3]《“80后”宫颈癌发病急剧上升,专家:多性伴、高流产率或是诱因》.生命时报.2022-11-22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均居于第一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52.8万例新发宫颈癌患者,约有20多万名女性死于宫颈癌;在我国,每年约有10万例新发的宫颈癌病例,每年约3万名妇女死于宫颈癌,且近发病率也呈年轻化趋势。
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已经成为危险中国妇女的一大罪魁祸首,因而,也使得预防此病成为一大关键。今天,39健康网请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乔友林教授,就宫颈癌预防的相关话题进行科学、详细的说明。
宫颈癌早期会出现两种明显症状,急需关注人类关于宫颈癌病因学的研究已经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在当时的意大利,就有医生发现修女不得宫颈癌,于是,提出了性行为与宫颈癌的关系。此后,科学家还明确,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为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
据公开资料显示,HPV种类繁多,有110多种,其中35种涉及生殖道感染,有20种与肿瘤相关。依据HPV类型与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将其分为低危型HPV和高危型HPV。而女性在最初感染的几年内,多数的症状会转归、清除。只有当免疫系统受到损伤时,病毒会大量复制,对细胞产生新的或重复性的损伤。
因此,不同的女性在感染HPV患癌后,早期时常无症状,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有时甚至可以看见宫颈光滑,而一旦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
阴道流血。年轻患者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妇科检查及便后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的情况而定。早期出血量少,晚期病灶较大表现为大量出血,一旦侵蚀较大血管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常常在绝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
阴道排液。患者阴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有腥臭味。晚期因癌组织破溃、组织坏死、继发感染等情况下,会有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排出。
如果患者已处于晚期,常常会出现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下肢肿痛等,严重时还会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最后引起尿毒症。到了疾病末期,患者还会出现消瘦、贫血、发热及全身衰竭的情况。
所以,宫颈癌一定要早期进行预防。
宫颈癌预防最佳策略在疫苗,越早接种越好早婚、多产、过早性生活、性生活紊乱、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营养不良等因素均会使得宫颈癌的危险性增高。有调查研究也显示,有性行为男性和女性,HPV感染率高达90%。
为了实现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目前可以通过细胞学检查的方式进行筛查,包括巴氏涂片、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HPV检测。另外,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或宫颈管搔刮病理检查是诊断宫颈病变的金标准。
通过筛查,可以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阻止宫颈癌的发生。但是,愿意主动进行筛查的人往往在少数。为此,在诸多科普讲座上,专家也纷纷倡导:预防宫颈癌,年龄越小、越早接种越好,当务之急是,家长应尽早为适龄孩子接种宫颈癌疫苗,尽早受益。
目前,市场上,已经上市的宫颈癌疫苗主要为二价、四价、九价,可以预防16型、18型HPV。一般建议,9-14岁女孩作为宫颈癌疫苗接种的主要目标人群。
宫颈癌疫苗虽好不受重视,这些误区需警惕疫苗虽好,但接种率并不高。当下,由于大众对于宫颈癌疫苗的认知还存在不足,能够接种HPV的女性寥寥无几。
针对HPV疫苗存在的常见三大误区和谣言,乔友林教授此次也将一一进行详细解释。
传言一:已经快40岁了,没有必要再接种HPV疫苗了?
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HPV疫苗是根据参加临床实验的受试人群批准。所有的临床实验选择的受试人最高年龄是45岁,最低的年龄一般是从18岁开始。所以,按照我们国家药监局的规定,45岁之前的女性都可以注射HPV疫苗,两价、四价、九价都可以打。
传言二:HPV疫苗价数已是越来越高,价数越高,防癌的系数越高?
对于HPV疫苗而言,价数越高越好是一个误区。世卫组织包括国际很多机构普遍认为,HPV疫苗预防宫颈癌,越早接种越好,有什么疫苗就可以先注射什么疫苗。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定,不要在等待中被感染,失去了最佳的免疫注射机会。
传言三:接种过疫苗便可一劳永逸,从此无需担心?
目前,HPV疫苗尚不能预防所有HPV高危和低危型别,为了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女性首先要洁身自好,注意个人性卫生。有性生活后即需要开始针对宫颈病变进行定期检查,一年一次,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有异常者还应该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随着HPV疫苗的普及,有条件者可以在少女时期接种HPV疫苗,选择当地最常见的HPV亚型,对于围绝经期妇女有月经异常或性交后出血者,应警惕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