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艾灸对癌症的作用,以及肺艾灸能够治愈癌症具体办法图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艾灸保健,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艾灸应用于肿瘤治疗过程中,用来缓解治疗的不良反应,其疗效众说纷纭。究竟有没有效呢?
艾灸作为传统医学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扶正固本、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散结消瘀等功效,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尤其在改善肿瘤患者症状、治疗并发症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中疗效显著。
本篇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艾灸在肿瘤患者中的“贡献”有哪些!
艾灸是什么?
艾叶燃烧可产生温热效应,施灸于特定腧穴,通过刺激局部温度感受器及伤害性感受器,当达到一定温度后,激活热敏感免疫细胞及热休克蛋白,启动局部温通效应机制。从而介导后续的局部反应及神经、体液、神经体液交互的传导,发挥温通功效而影响全身。
艾灸对肿瘤患者有哪些益处?
癌因性疲乏
癌因性疲乏是一种由肿瘤本身或肿瘤治疗引起的主观感觉,表现为疲劳、虚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中医将其归为“虚劳”范畴。
艾条燃烧后药物经热辐射从表皮渗透到深部组织和体循环中,通过神经内分泌作用,降低白介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减少局部炎性细胞,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改善疲乏程度[1]。
取穴
常取神阙、关元、气海、中脘等穴位。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是肿瘤本身及治疗后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属中医学“反胃”“呕吐”范畴。
艾灸具有理气健脾、调节气机的功能,能够使脾的升清、胃的降浊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呕吐的发生。具有健脾化湿、和胃降逆、调畅气机的作用。
取穴
选穴以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为主,常用穴位依次为足三里、内关、中脘、公孙。
免疫功能低下
恶性肿瘤可直接侵犯免疫器官,也可释放免疫抑制因子降低宿主免疫力;化疗药物、放射线等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免疫力也不可避免造成一定抑制或伤害。
艾灸能够调节淋巴细胞、NK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通过参与固有免疫、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等多种途径,增强免疫功能,激发人体正气。
取穴
选穴以任脉、膀胱经、胃经穴位为主。补益元气、补虚的穴位较为常用足三里、气海、关元等。
骨髓抑制
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引起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抑制造血干细胞的生长,破坏其微环境,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迅速减少。
艾灸可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分裂和增殖,提高骨髓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改善骨髓抑制。
取穴
艾灸选穴以膀胱经、胃经、脾经穴位为主,使用频次前5位的穴位依次为足三里、大椎、膈俞、脾俞、肾俞[2]。
上肢淋巴水肿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中医认为,乳腺癌属“乳岩”之病,患者发病时已有阴阳失调、正气亏虚、邪气积聚等病理改变,再因手术损伤脉络,耗伤气血,可致血行不畅,阻于经络,导致“水肿”。
艾灸可强化上肢气血,疏通津液运行,消肿止痛。
取穴
选穴如合谷、曲池、内关、外关、肩贞、臂臑、阿是穴等,取其温通经脉、通痹化瘀局部治疗作用。
艾灸如何使用?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主要方法有艾炷灸、艾条灸、温灸器等,不同种类的艾灸用法略有不同:
艾炷灸:艾炷灸首先要在艾灸的部位放置蒜片、姜片等隔离物,再点燃艾绒制成的艾炷,然后将点燃的艾炷放置于隔离物上进行艾灸。
艾条灸:将艾绒制成的艾条一端点燃,在离皮肤3-4厘米处,是利用艾条产生的热量来熏灸穴位。
温灸器:温灸器是将艾条切成小片放在艾灸盒里,再将艾灸盒绑在需要艾灸的部位进行艾灸,市面上常见的如艾灸盒。
艾灸盒(图片来自网络)
使用艾灸期间需注意
艾灸期间患者需要保持相对固定体位,避免伸缩双下肢或更换体位时导致烫伤足部皮肤,艾火脱落时也容易烫伤皮肤。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先少量、小剂量,时间短一点,以后再加大剂量。
以下部位不可施灸:大血管处、皮肤破损处、乳头、会阴部、睾丸、心脏部位,肌肉较少的部位,关节部位等。
艾炷到穴位皮肤的距离以3-4厘米为宜,灸15-20分钟。在这一距离施灸,既有温热刺激的感觉,又可尽量避免疼痛。
艾灸前,要找专业医师进行指导,具体的辨证分析给出艾灸处方。同时艾灸时穴位选择要准确,以确保艾灸的疗效。
艾灸工具应选择在正规渠道购买。
写在最后
肿瘤患者是否可以进行艾灸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体质等有关,可以使用艾灸的方式来缓解不适的症状,但是并不能够依靠此种方式来治疗肿瘤!
艾灸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持续治疗一段时间才有生效。周楣声先生在《灸绳》一书中云:“夫灸者久之用也,久者灸之法也”。
****本文为美中嘉和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来源。****
参考文献
1、 李琛,王笑民.癌因性疲乏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177-1180.
2、 张圣宏,孙民权,许玲,等.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内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的用穴特点[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8):1809-1812.
3、 陈冬,龚秀琴.可调温艾灸盒的研制[J].护理学报,2016,23(15):77-78.
《黄帝内经·灵枢经》上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是说灸法有独到之处。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说:“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艾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本等作用。
为什么说肿瘤怕艾灸?中医普遍认为,肿瘤为寒凝重症,它的发展过程就是:阳虚→阴盛→寒凝→肿瘤。
人体长期阳气不足,机体就会处于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失调的状态,同时,阳气不足就会卫气不固,外邪就会乘机侵入人体,进一步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并耗损气血精津液等基础物质。
肿瘤患者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机体营养匮乏、免疫功能低下、正气不足、体温偏低。这种情况下,人体的内环境就好比严冬,寒则凝,这种体质最适合肿瘤生长。反之,如果体内阳气充足,外邪侵入不了,自然不生病。
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通的方法来调理。艾灸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通过艾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人体气血运行,补足阳气达到调理的目的。
医学上,艾灸如何抑制肿瘤?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灸法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生存期,防止放化疗所致的副作用,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是一种有效的治肿瘤及其并发症的方法,同时也是肿瘤手术、放化疗后调养的有效疗法。
1、艾灸疗法可以帮助癌症患者提高免疫力:在许多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艾灸疗法既能作为一种保健疗法,也可以作为一种疾病调治方式,对机体紊乱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可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平衡。针对放、化疗的患者,通过艾灸疗法,体内的NK细胞活性增强,免疫作用提高。
2、艾灸疗法可以防治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癌症患者在调治中大多数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虚发热等临床症状,通过艾灸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穴位,可以快速改善癌症患者这些不良症状,促进机体抗癌能力。
3、艾灸疗法还能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在放化疗后,游泳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细胞,从而导致体内血中白细胞含量降低,出现很多副作用。
艾灸能温通气血、通经活络,能够有效改善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营养及胃肠血液循环,通过艾灸还能促使癌症患者体内的血清集落刺激因子增多,活性增强,从而促进骨髓干细胞分裂增殖使白细胞得以逐渐恢复正常。
主穴缓解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等取:中脘,足三里。
治白细胞减少症:大椎,关元。
缓解癌性疼痛:阿是穴,足三里。
治癌性发热:大椎。
提高免疫力:神阙。
施灸方法:每个穴位施灸20-30分钟,以局部皮肤发热,出现红晕而不产生灼痛为度,隔日灸一次 。
艾灸对肿瘤患者的调治,需要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