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癌症晚期死前征兆(胰腺癌症晚期死前征兆)

2023-09-14 20:23:00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肺癌癌症晚期死前征兆(胰腺癌症晚期死前征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肺癌癌症晚期死前征兆,以及胰腺癌症晚期死前征兆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晚期到底有多痛?连死亡都是一种奢侈,如何才能镇痛?

睡一个安稳觉,对68岁的王大爷来说,是一种奢侈。

两年前,王大爷查出肺癌晚期并左侧肋骨转移,手术清扫肺部结节后,还接受了放化疗治疗。

半年前,王大爷开始经常性地出现左侧肋骨处及胸部突发剧烈性疼痛,特别是晚上,疼得辗转反侧,根本没办法入睡。

晚上被疼痛折磨,白天也精神疲乏,王大爷脾气逐渐暴躁,情绪不稳定,经常吼叫和砸东西。疼痛越来越严重时,王大爷只能趴在床上喘息,无法平卧。

疼痛实在难以忍受,王大爷好几次情绪崩溃:“我真的太痛了!这样下去还不如死了算了,反正人老了也没用了,我何苦受这个罪呀!

看着王大爷每天被癌痛折磨得生不如死,儿子小王也很扎心,却不知道要如何帮助父亲。

四分之一癌症患者会出现癌痛

人人都知道癌症猛于虎,却不知癌症是怎样折磨病人的。对于病人来说,癌症除了心理上的折磨,难以忍受的还有生理上的痛苦。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新发癌症患者400多万人,其中约25%的患者出现过癌痛症状。越到晚期,癌痛的发生率就越高,癌症晚期患者发生癌痛的比例约为62%。癌痛,没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癌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睡眠和活动,降低免疫力,促进肿瘤生长,降低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期。

癌痛的出现,与疾病的产生部位、产生原因及病理特点都有一定的关系,主要是因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对周围组织造成了影响,导致神经压迫和组织损伤。同时,随着肿瘤病情的进展,癌痛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癌痛可以分为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如组织毁坏、神经组织受到压迫、空腔脏器被肿瘤阻塞、肿瘤溃烂感染,以及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放射性神经炎、栓塞性静脉炎、组织坏死等。

癌痛没必要“忍”,应寻求专业帮助

不管是癌痛还是其他身体疼痛,生活中一些人对于痛的解决办法,首先就是忍。实际上,出现身体疼痛不能忍,会出问题。尤其是癌痛,更不能忍,可以规范治疗癌痛,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癌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镇痛、局部放疗、介入治疗和镇痛药局部输注等,以及其他辅助手段如按摩、理疗、催眠等。

癌痛用药三大误区

药物镇痛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癌痛的方法,世卫组织根据现有疼痛药物提出了“三阶梯药物止痛治疗”。轻度疼痛采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止痛药物;中度疼痛采用可待因、曲马多、泰勒宁等弱阿片类止痛药物;重度疼痛采用吗啡及其缓释片、羟考酮及其缓释片、芬太尼贴剂等阿片类止痛药物。

在癌痛用药中,由于对止痛药的认识不足,一些患者往往会陷入用药误区:

误区一:痛到无法忍受时才用药

肿瘤专家表示,所有的疾病疼痛,都不要忍。专家认为,癌痛需要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而且还要根据患者情况,精准化个体用药,才能达到预期镇痛效果。

误区二:长期服用吗啡药物会上瘾

吗啡属于阿片类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给予正确的剂量,否则镇痛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癌痛患者来说,镇痛药的使用是没有剂量限制的,在科学使用的前提下,只要能更好地控制疼痛,适当增加用量是有一定好处的,不必担心会成瘾或中毒。

误区三:注射药物比口服药物效果更好

注射药物缓解癌痛的速度更快,但是不意味着效果比口服药物好。临床研究显示,注射药物容易产生依赖性,而且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和肾毒性。相反,口服药物更少产生依赖性,安全性更高。

痛就要说出来,忍受疼痛并不是一种美德,而是对自我不负责的一种表现。癌痛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影响癌症治疗效果。

所以,癌痛一定不要忍,要及时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在服用止痛药物的时候,要讲究科学,不能滥用,但也不必过度担心长期服用止痛药会成瘾或中毒,毕竟癌痛患者服用止痛药的首要目的是止痛,而不是为了达到欣快感。所以,正视癌痛,积极解决癌痛,是癌症治疗路上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参考资料:

[1]《六成晚期癌症患者有癌痛,正确看待镇痛药物是当务之急》.健康时报.2019-12-31

[2]《治癌痛办法多》.健康时报.2020-11-10

[3]《晚期癌痛不必强忍》.北京日报. 2020-10-1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胰腺癌:从确诊到死亡不足3个月!这些症状,都是它的“敲门声”

“医生说我患上的是胰腺癌,晚期。”51岁的方先生,前段时间确诊了胰腺癌,三个月后,就离世了,让他的家属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的第一次体检单上只写着血糖高,明明是糖尿病,怎么会是胰腺癌?

而他自己平日里除了爱喝几口小酒外,也没有什么不良的嗜好,而且不是都说喝酒伤的是肝吗?怎么还和胰腺也扯上关系了?

胰腺,到底有什么作用?

胰腺是腹部器官,在我们的胃后面,被其他器官包围,包括脾脏,肝脏和小肠。胰腺长约6英寸(15.24厘米),长圆形,扁平的形状。虽然是小小的器官,但是对于人体来说却有着很大的作用。

·胰腺的内分泌和外分泌的作用

胰腺最主要的两个功能:分泌消化酶,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分泌激素,帮助我们新陈代谢。

这两个功能又被称为外分泌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外分泌:胰腺所含有的外分泌腺可帮助产生消化食物需要的消化酶,这些酶可以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分解脂肪。

内分泌:胰腺的内分泌由胰岛细胞组成,它可以将一些重要的激素直接释放到血液中,其中就包括控制血糖水平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这些激素对保持大脑、肝脏、肾脏的稳定至关重要。

胰腺时刻检测着血液中的血糖水平,而在酒精的刺激下,胰液过多分泌,就会导致身体内的血糖含量升高,这也是为什么方先生检测出血糖高的原因。身体若长期处于激素紊乱的状态下,容易引起轻微慢性炎症,而慢性胰腺炎又是导致胰腺癌的一大危险因素

胰腺癌的死亡率极高,有数据统计在100个胰腺癌患者中存活5年以上仅有5、6个人。所以说,不要忽视这小小的胰腺,在不良刺激下,可能会要了你的命。

胰腺癌,善于伪装的“杀手"

胰腺癌的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增大,侵犯到其他脏器组织,就会产生一些“非典型”症状,而这些症状往往有与其他脏器便便非常相似,常常会导致误判,从而影响病情的控制。最典型的病症就是腹痛。

早期的胰腺癌会表现出中上腹的饱胀不适、疼痛,这与胃病症状相类似,许多患者经常被当作胃病来治疗。除了中上腹的不适,以下这些症状,也可能是由早期胰腺癌所引起。

·近期出现的不能解释的顽固的腹痛、背痛

胰腺癌侵犯到腹腔神经丛时,就会出现长时间的疼痛,由于胰腺位置处于人体靠后背的位置,患者会感觉到腰痛,或者腹部两侧到背部的疼痛。

·黄疸不一定是肝胆病

美国胃肠病学家 克里斯托弗·迪玛奥博士认为,黄疸是胰腺癌最明显的迹象之一。胰腺头部的癌症会阻断胆管,让胆汁无法顺利到达肠道,胆汁积聚起来,就会造成黄疸。黄疸并不一定就是肝胆病,也有可能是胰腺出现问题所导致。

·血糖突然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糖尿病也与患胰腺癌的风险上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胰腺可分泌出胰岛素,当胰腺异常的情况下,会导致胰腺对血糖调节能力下降,胰岛素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糖尿病。

·消化不良不一定是胃病

有8成左右的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会表现出消瘦、乏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与胃病患者情况类似,实际上可能是与肿瘤消耗等有关。

·体重突然明显下降

在没有改变饮食或运动方案的前提下,体重有明显减轻,这可能是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损害导致身体机能紊乱有关。

体检出现这两个指标变化,要小心胰腺癌

胰腺癌非常隐秘,通过普通体检往往不能诊断出病情。目前想要筛查出胰腺癌,比较可靠的检查有以下几种:

体格检查: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表现出消瘦、黄疸、肝脏肿大、胆囊肿大、腹部肿块等体征。

影像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内镜等都是初步诊断和准确分期胰腺癌的重要工具。

血液免疫生化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检查和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复发监测。

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诊断:通过术前或术中细胞学穿刺,活检,或转至有相应条件的上级医院行内镜超声穿刺或组织学活检获得。

除了上述的专业体检,若是发现正常体检单上出现体重、血糖的变化,也要留意可能是胰腺癌引起的。

体重变化:BMI指数大于35,患胰腺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55倍,而糖尿病患者,若是体重短时间快速下降,患癌风险增至7倍。

血糖升高:没有糖尿病史者,血糖骤然升高,吃降糖药也无明显效果,则要格外注意是胰腺癌引起的。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发现,多吃柑、桔、橙、柚四种柑橘类水果,胰腺癌发病率可明显降低。想要预防胰腺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远离烟酒、高脂、高糖饮食,也可以通过多吃一些柑橘类水果,降低疾病风险。

参考资料 :

[1] 《胰腺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码哥的科普时光.2020-07-09

[2] 《胰腺癌容易被忽视的8个症状》.北京青年报.2016-05-18

[3] 《【最新】2018版胰腺癌诊疗规范》.肿瘤资讯 .2019-01-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36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