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龙玥】10月12日,荷兰研究人员发布消息称,荷兰一名89岁高龄女性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死亡。荷兰BNO新闻称这是世界上首例二次感染死亡病例。
荷兰研究人员在一篇发表在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文章中指出,今年早些时候首次感染时,这名患者出现发烧、严重咳嗽等症状,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该患者住院治疗了5天。而后,除了一些持续的疲劳外,她的其他症状完全消失了。
即使是良性的色素痣,也不能随意点。
“我们平常要留意痣的形态,如果痣形状、大小、颜色出现了改变,或是周围出现皮损,又或是痣本身有瘙痒、疼痛、灼热感、出血、破溃等的情况出现,都可能是恶变的征兆,应及早切除并进行病理学的分析,判断是否已经恶变成了黑色素瘤。”
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同时可见单克隆IgG-κ和IgM-κ成分
1.伴有症状性高黏滞血症的患者,建议先行血浆置换2~3次,后续以系统治疗。避免直接应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特别是IgM大于40 g/L时。
总的来说,基因组分析已成为WM患者个体化治疗决策的潜在依据。
(二)治疗前评估
免疫球蛋白定量:血/尿κ轻链显著升高,κ/λ比例失调
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黄述江在此前采访中表示,人体的绝大多数痣恶变几率都很低,可以与人体一辈子和平共处,我们需要警惕的,是痣出现的一些异常症状。
血清IgM定量增加或减少<25%;淋巴结肿大、脏器肿大、WM相关的贫血、临床症状体征无进展
分值
3
6.免疫学检测:①免疫球蛋白定量:至少包括IgM、IgA、IgG水平;②血清蛋白电泳;③血免疫固定电泳;(砚4 h尿蛋白定量;⑤HBV、HCV检测。
贫血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最主要的治疗指征,在疾病治疗起效前可应用rh-EPO、红细胞输注纠正或改善贫血。对于伴有高黏滞血症的患者,输注红细胞时应谨慎,以免增加血液黏滞度而加重患者症状;对于伴有冷凝集素综合征的患者,应输注预温至37 ℃的红细胞;对于高血栓风险、高血压控制不良、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rh-EPO治疗。
然而,在这名患者首次感染59天后,她再次出现发烧、咳嗽及呼吸困难的症状。再次入院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90%,呼吸频率为40次/分钟,新冠检测呈阳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世卫组织(WHO)的新冠重症诊断标准中,血氧饱和度低于93%的患者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
>2分
3.B症状:盗汗、发热、体重减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表示,泽布替尼已成为中国唯一获批用于慢淋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一线治疗的新一代BTK抑制剂,将为中国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标准治疗方案,从而支持患者迎来更长生存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泽布替尼是在全球3期头对头对于老一代药物伊布替尼的临床试验ALPINE研究中取得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缓解率(ORR)双重优效性结果,且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1.贫血的治疗:
表1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WM)
为何患者会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分值
2
5.血生化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钙)、LDH、B:微球蛋白等。
综合以上实验室检查,临床将该患者诊断为双克隆WM。
因素
除非临床试验,不推荐常规进行维持治疗(注:回顾性研究表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有效患者可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中获益,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375 mg/m2,每3个月1次,连用2年。但对于BR方案治疗达到部分缓解以上的患者,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生存获益不明显)。
对于未曾服用TKI的新诊断AP患者,I级专家推荐为伊马替尼,II级专家推荐为尼洛替尼、达沙替尼。对于未曾服用TKI的新诊断BP患者,I级专家推荐为伊马替尼±化疗,准备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II级专家推荐为达沙替尼±化疗临床试验,III级专家推荐为尼洛替尼±化疗。其他进展期患者专家推荐详见《指南》。
判断标准
有甲黑线不可拔甲也不可取活检,宜找懂皮肤病理的专家就诊
此外,痣如果经常被摩擦也可刺激其产生恶变,因此黄述江副主任医师指出,位于手脚、粘膜处等易摩擦部位的痣,我们也可以提前出于安全的考虑将其去除。
对此,大部分专家认为,疫苗的效果仍无法取代,不应阻止疫苗研发。新冠病毒善于避开人体的早期免疫警报,为感染“争取时间”。对一些人来说,这样的延迟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这可能会比感染造成更大的伤害。疫苗却能够在不受病毒干扰的情况下展开免疫反应,避免上述情况。
血清IgM定量下降≥25%但<50%;无新的疾病活动的症状或体征
5.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有效率达95%,环磷酰胺的加入似乎并不增加疗效,反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部分缓解(PR)
绝大多数的痣是安全的,除美容目的外,无需特殊处理。
59
37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病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