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能检查出癌症吗(癌症检查有哪些项目)

2023-06-10 00:35:35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ct能检查出癌症吗(癌症检查有哪些项目)

张老已经65岁了,这几天胃一直在疼痛,张老一直有浅表性胃炎,也就没有注意,自己吃点药就好了,可这几天胃疼痛发现吃药也没有缓解,并且发现这几天胃疼痛没有了规律,并且发现自己皮肤变得暗黄,甚至巩膜也变得有点发黄,害怕自己得什么病,就来我们肝胆外科看,做了肝胆胰脾的彩超与增强CT,发现居然是胰腺癌!

可张老不信,又去做了磁共振,并没有发现癌变,然后张老觉得没有啥事,想要出院。我们极力反对,可拗不过张老,结果张老过了4个月,死于胰腺癌。张老之所以没有接受治疗,是因为磁共振没有发现癌变,可为什么增强CT与彩超能显示癌变?其实这是跟胰腺癌的特性有关。

不建议大家将PET-CT检查作为常规体检方式,毕竟它不可能查出身体的所有问题,而且价格高昂,做一次要上万块钱

化疗辅助可以让患者延迟疾病复发,但说句实话,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胰腺癌化疗的关键点是对抗它的癌变基因——KRAS基因突变和TP53基因突变。但是KRAS和p53又难以成药,也就是说难以做出有效的抑制胰腺癌恶化的化学药物。不过对于KRAS的基因表达,经研究可以抑制它的表达是面前研究方向。近段时间,美国Tyme Technologies公司表示SM-88新化疗药物,可以对于晚期胰腺癌带来潜在的治疗。SM-88由三部分组成:Rapamycin、Phenytoin、Methoxsalen,这三种成分可以让癌细胞生长得到抑制,其代谢也会出现异常,让癌细胞防御力下降,癌细胞就会易受到氧化衰老,并且,经研究胰腺癌的肿瘤细胞对于SM-88具有很好的敏感性。

①手术

如果要做PET-CT检查,提醒大家带好以往的就诊资料和影片,提供给医生做参考,根据医生的嘱咐保持空腹,近期正在服药的话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做检查前要保证血压和血糖稳定,疾病急性发作期最好不要急着检查,在保持不动的时候可能会很难受,还是等病情稳定后再做。

高危人群: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年必做是没必要的。预防癌症也不能寄希望于某种检查手段,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商家的宣传需要从患者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田艳涛建议,正确的防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运动,不熬夜;远离一些致癌危险因素和职业暴露,如石棉工业、过度紫外线照射等。

对于绝大多数人,甲流仅仅是上呼吸道感染,此时不需要做CT检查。但如果病程超过1周,有反复咳嗽、高热不退或者持续性的低热,甚至有气促、气急,或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等,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必要时做CT检查进行评估。尤其是出现精神淡漠、食欲不佳、乏力或萎靡不振的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更须警惕。

CT检查对于肝脏、脾脏、胰腺等实性的器官,就会有很好的呈现,帮助确诊的作用比较大,但是对于胃肠道、胆管等空腔脏器的检查,其敏感性就比较差,就比不上胃肠镜检查。

③绝经年龄≥55岁;

01、肺癌——低剂量CT

02、胃癌——胃镜+活检

03、结直肠癌——电子结肠镜

04、食管癌——内镜检查

05、肝癌——甲胎蛋白+肝脏B超

06、乳腺癌——乳腺B超、钼靶检查

07、宫颈癌——HPV+TCT

08、卵巢癌——CA125+盆腔超声

09、前列腺癌——PSA


日常只要没有短期内大量频繁的进行CT,给身体带来的辐射均在安全数值内,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近期,被称为“查癌神器”的PET-CT检测就在高端体检套餐中成为热门推荐项目。广告宣称,PET-CT可以检测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细微病变,比常规的CT、核磁要提前半年以上发现病变,是“科学防癌的新武器”,“一次定位获得全身信息”“对各类肿瘤的灵敏度高”“高达95%以上的准确率”。

血尿查过后身体就没有负担了,不用害怕憋尿伤肾了,这个时候可以继续查心电图和胸片,两个检查速度很快,不会浪费太多时间。

总是趁热吃饭;吃饭时要做到细嚼慢咽;不节制地吸烟喝酒;偏爱于辛辣刺激性食物;喜欢吃烧烤者应定期去医院做胃镜检查。

这是一种特定的局部检查方法,包括胸部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进行CT扫描时,患者被送入机架,X射线球管和探测器围绕患者旋转扫描采集数据。此时,X射线通过患者身体,衰减后的射线被探测器接收,随后转化为电信号、数字信号等传送至计算机,经处理后最终实现重建体层影像。CT影像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情。

每5年~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体检≠癌症筛查!

医生不建议做PET-CT,原因无非两个

第一,上面也说过,做此项目检查所需的费用比较高昂,可能要达到万元,这种高密度精准的检查项目,所需的技术要求,以及设备都是极高的,在费用上面自然也就会比较高。

第二,要考虑到辐射的问题,主要来源还是CT,虽然一次检查,辐射量并不是很大,但做完一次检查,给身体带来的辐射,也是要很长时间去代谢的,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普通人还是不建议做的,非必要的情况下,也不用做这项检查,其它设备也能帮助判断病情。

一、肺癌

1.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家族史。

2..咳嗽、胸痛、痰中带血、长期低热等。

3.长期主动或被动吸烟者。

4.特殊职业者(矿工、厨师、化工原料接触者等)。

5.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肺结核、慢性炎症)。

1.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是主要筛查手段,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1次;非高危人群每2年检查1次。胸片、PET-CT不能作为筛查手段。

2.必要时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及新兴标志物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

二、乳腺癌

35岁以上女性且符合以下任何一项的高危人群:1.有恶性肿瘤尤其是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疾病史、婚育史、月经史。2.与月经周期无关的乳房胀痛、乳头异常分泌物等。3.有乳腺导管、小叶不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等癌前病变。4.胸部放射治疗史。

1.一般女性:40-70岁每半年超声检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70岁以上每年1次超声检查,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2.高危人群:35岁起每半年超声检查,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必要时乳腺磁共振检查.BRCA基因突变检测。

三、宫颈癌

四、结直肠癌

1.恶性肿瘤尤其是肠道肿瘤家族史,或肠癌病史。

2.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3.有肠道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4.盆腔接受过放射性辐射。

5.有下腹痛、便血、黏液便、大便频次多。

五、胃癌

1.恶性肿瘤尤其是胃癌家族史。

2.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

3.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肠息肉、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4.有腹痛、腹泻、消瘦、柏油便等。

六、前列腺癌

七、肝癌

1.高危人群每半年做1次肝脏B超检查,1次甲胎蛋白检测。

2.甲胎蛋白检测阳性者,每2~3个月检查1次,必要时行CT、多模态磁共振检查;甲胎蛋白(AFP)检测阴性,可进行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和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的检测。

八、甲状腺癌

九、食管癌

1.超重或肥胖:24.0≤BMI<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肥胖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减重管理,减少心血管病及糖尿病及癌症的发生。

2.血压

3.血脂、血糖、尿酸

4.谷丙转氨酶

5.肿瘤标志物

6.常见结节

7.胃肠息肉

8.幽门螺杆菌感染

9.HPV的感染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23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