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间质瘤是癌症吗(胃息肉是癌症的早期)

2023-06-10 08:49:01
肿瘤网 > 肿瘤治疗方法 > 胃底间质瘤是癌症吗(胃息肉是癌症的早期)

胃间质瘤是癌症吗?胃肠道的间质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胃间质瘤的恶性倾向很大,具有侵袭性。其中胃窦幽门的发病率最高,而往往这部分病人对自己的并且并不是很了解,一般早期胃癌的发现都是由于身体检查或者胃部不适由胃镜发现的。

一般肿瘤都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很多患者都有疑问胃间质瘤是癌症吗?专家指出胃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是否是爱在要看他的大小体积以及有丝分裂指数判断。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王怀明在手术中

一般小于5cm的间质瘤临床表现不明显,当然不仅大小、也和肿瘤生长的部位和生长方式有关系。

在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时,主要还是通过手术对患者进行肿瘤切除。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对常规的放疗和化疗都不敏感,所以需要将生物治疗和手术切除同时进行,这样既能弥补不足,又可以化解因为治疗力度不够,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胃贲门附近的间质瘤,腔内生长,大小约3cm

胃息肉的直径多数为几毫米,有时可见直径大于 1 厘米的,直径数厘米的息肉很少见。

以上检查手段如果是对于可手术切除的患者来说,术前检查就足够了,但是如果发现肿瘤巨大侵犯周围重要血管或脏器或有远处转移,无法根治手术切除,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的穿刺活检,明确性质和基因突变类型。为进一步药物治疗打下基础。

食管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

对于恶性肿瘤可以放化疗治疗,中医治疗 ,生物治疗,放化疗一般治疗时副作用比较明显,而生物治疗一般农村家庭也治疗不起。中医治疗与前几个相比,其优点主要为: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对病人机体的损伤小,也是作为肿瘤晚期的治疗趋势。人参皂苷Rh2就是很好的中药选择,有效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癌症细胞增长转移。

伊马替尼作为 GISTs 的一线治疗药物,目前推荐其用于进展期和转移性 GISTs 的辅助治疗,推荐剂量 400 mg / d。但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确切时间,目前尚未给出。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7 年版)推荐:①中度复发风险 :非胃(主要为小肠、结直肠)来源的中危 GIST 危险度高于胃来源的中危 GIST,复发风险相对偏高 [48],建议对非胃来源的 GIST,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3 年 ;胃来源的 GIST,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1 年。②高度复发风险 :高度复发风险 GIST,辅助治疗时间至少 3年;发生肿瘤破裂患者,可以考虑延长辅助治疗时间。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一、胃肠道间质瘤概念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之一,主要由突变的c-kit 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 (PDGFRA)基因驱动,还包括野生型的间质瘤,组织学上多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或多形性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弥漫状图像,免疫组化检测通常为CD117或D0G-1表达阳性。

二、胃肠道间质瘤的常见临床表现

三、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手段

1、胃镜和超声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可以明确病变位置、形状、数目、大小,有无溃疡及出血;常见的胃镜表现如下图,一般是胃粘膜下光滑隆起性病灶。粘膜是光滑的,少数会有小的溃疡,有时会有血茄附在上面,这是与胃癌区别的重要因素,胃癌都是起于胃粘膜,可以看到粘膜的溃烂,粘膜不会是光滑的。胃镜下如果考虑是间质瘤,一般会加做超声胃镜。目前超声内镜(EUS) 是监测黏膜下肿瘤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病变来源与胃壁各层结构,部位以及病变的大小,形状,边缘和回声等情况。同时,如果考虑是胃间质瘤,一般不取活检病理。一是不容易取到间质瘤组织,在粘膜下方,二是容易导致肿瘤破裂,导致扩散。除非肿瘤巨大或侵犯周围脏器,直接手术切除有困难需要术前服药治疗,必须取活检外,其余不建议取病理活检。

2、影像学检查:增强腹盆CT或核磁共振成像

3、免疫组化检查

( 2) 免疫组化: CD117 阳性率为94% ~ 98%,DOG1 阳性率为94% ~96%,其中CD117 与DOG1 具有高度一致性。多数梭形细胞GIST( 特别是胃GIST) 表达CD34,但在上皮样GIST 中的表达不一致,在小肠GIST 中CD34 可为阴性。在常规工作中,推荐联合采用上述3 项标记物

4、基因检测

四、治疗原则

五、药物治疗:分为术前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

  1.术前治疗的意义:减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缩小手术范围,避免不必要的联合脏器切除,降低手术风险,同时增加根治性切除机会;对于特殊部位的肿瘤,可以保护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瘤体巨大,术中破裂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可以减少医源性播散的可能性。

  2.术前治疗的适应证: (1)术前估计难以达到R0切除;(2)肿瘤体积巨大(大于10 cm),术中易出血、破裂,可能造成医源性播散;(3)特殊部位的肿瘤(如胃食管结合部、十二指肠、低位直肠等),手术易损害重要脏器的功能;(4)肿瘤 虽可以切除,但估计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复发率、死亡率较高;(5)估计需要进行多脏器联合切除手术;(6)复发转移患者,切除困难者,也可先行药物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实施减瘤术。

  3.术前治疗时间、治疗剂量及手术时机选择:

六、术后随访

  1.术后随访的患者:胃肠道间质瘤术后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腹膜和肝脏,因此建议常规进行腹、盆腔增强CT或MRI扫描,根据危险度制定复查频率。对于中、高危患者:应该每3个月进行腹盆CT或MRI检查,持续3年,然后每6个月1次,直至满5年,5年后可以降低频率,每年一次;对于低危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CT或MRI检查,持续5年。

  2.转移复发或不可切除或术前治疗患者: 临床治疗前应当增强CT作为基线和疗效评估的依据,为后续治疗后反应的评价做依据。治疗后应至少每3个月随访,复查增强CT或MRI,了解肿瘤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如果涉及治疗决策,可以适当增加随访次数。

作者:piikee | 分类:肿瘤治疗方法 | 浏览:125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