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则报道在微信朋友圈、聊天群热传:
中国科学家用疟原虫治愈了晚期癌症!
但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格外严谨、认真地进行,而且结果的公布需要先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
陈小平教授团队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于2016年开展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试验。在研究中用于治疗癌症的疟原虫叫间日疟原虫,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疟原虫。
经核医学科、介入血管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教授组成的多学科诊疗与海外督导专家共同研讨,以及与病人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多学科诊疗团队认为该患者适合进行钇[90Y]微球注射液的治疗。整个介入手术历时一个小时,过程顺利,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但冷静一下:
原因很简单,有些病原体为了防止免疫系统的打击,会进化出一些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而这种抑制功能就可以被科学家利用来对付自身免疫病 。
牛立志:病人入组后,在中科院科研组那边注射一针1毫升含有疟原虫的红细胞,然后回到医院进行观察和监测。住院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
崔书中指出,目前国家癌症中心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省级癌症防治中心、市级癌症防治中心和区级癌症防治中心平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市、区、社区三级癌症防治中心工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打通,下一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以癌症的预防、治疗、康复整体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大广州市癌症防治中心与各区、社区联动力度,搭建癌症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工作网络,提升居民防癌抗癌意识,提高广州市癌症早诊率,提升肿瘤规范化诊疗能力。
中新网广州8月12日电 (蔡敏婕 张灿城)11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四号楼二楼介入中心手术室开始忙碌起来了,1小时后,随着该院介入血管外科张艳主任手术团队为一名肝右叶巨块型肝癌患者顺利完成钇90[90Y]注射液精准介入手术,标志着该院成为华南地区首家应用钇90治疗肝部恶性肿瘤的三级甲等医院。
据了解,此次接受钇90治疗的患者是一名48岁肝癌男性,两年前右上腹经常出现阵发性疼痛,多为餐后及活动后症状明显,服用胃药治疗后效果也有限。今年还是因意外伤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时,检查后才发现的肝部有直径7.3厘米的肿块。
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达40万例,约占全球肝癌新发病例47.6%。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仅20%至30%的肝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且5年内复发率仍高达60%至70%。
85%的患者因肿瘤过大或已经远端转移而丧失了手术机会。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部主任、核医学科主任徐浩教授表示:“钇90治疗具有能量高、组织穿透距离短、安全性好的诸多特点,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或原发性肝癌患者而言,增加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选择。”
8月11日早上8:0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四号楼二楼介入中心手术室开始忙碌起来了,1小时后,随着介入血管外科张艳主任手术团队为一名肝右叶巨块型肝癌患者顺利完成钇90[90Y]注射液精准介入手术,标志着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华南地区首家应用钇90治疗肝部恶性肿瘤的三级甲等医院。
据了解,此次接受钇90治疗的患者是一名48岁肝癌男性,两年前右上腹经常出现阵发性疼痛,多为餐后及活动后症状明显,服用胃药治疗后效果也有限。今年还是因意外伤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时,检查后才发现的肝部有直径7.3厘米的肿块。张艳主任医师介绍:“该患者甲胎蛋白(AFP)为66940ng/ml, 诊断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患者较抵触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得知我院最新开展钇90治疗后转诊至我院。华南首例钇90树脂微球介入手术在我院正式开展,为肝癌晚期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达40万例,约占全球肝癌新发病例47.6%。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仅20%~30%的肝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且5年内复发率仍高达60%~70%。
85%的患者因肿瘤过大或已经远端转移而丧失了手术机会。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部主任、核医学科主任徐浩教授表示:“钇90治疗具有发射纯β射线,能量高、组织穿透距离短、安全性好的诸多特点,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或原发性肝癌患者而言,增加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选择。”
今年1月30日,钇90树脂微球注射液正式获批在中国上市,而暨大附一院因其核医学科在复旦专科排行榜华南区第一的专业地位,以及介入血管、胃肠外科、肿瘤放射等多学科的综合实力,成为华南地区首家获批开展该项治疗的三甲医院。“在此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核医学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中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锝99m-MAA SPECT/CT影像评估,使用钇90微球注射液剂量计算、产品订购、产品分装、术后影像评估,核医学科提供了全流程的强有力支持。”徐浩教授强调。
防治癌症,早期筛查很关键
2018 年底,陈小平教授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介绍了自己团队目前的研究课题——疟原虫是否能成为抗癌的生力军?
记者获悉,目前已有来自北京、河北、湖南等地的上百名患者登记报名该项目,有患者家属告诉记者,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获取到准确有效的信息,网络上公布的部分报名流程与现场情况不匹配。
据介绍,截至目前,该中心先后深入到越秀区洪桥街道、海珠区海幢街道、荔湾区东沙街道、白云区白云湖街道四个社区,进行鼻咽癌和前列腺癌筛查以及开展肿瘤防治科普宣传、健康风险问卷调查。
因此,下一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将市级癌症防治中心和区级癌症防治中心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市、区、社区三级癌症防治中心工作体系,打通堵点痛点,以癌症的预防、治疗、康复整体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大广州市癌症防治中心与各区、社区联动力度,搭建癌症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工作网络,大力推进癌症防治知识进社区,开展防癌抗癌健康宣教巡讲工作,提升居民防癌抗癌意识,提高广州市癌症早诊率,提升肿瘤规范化诊疗能力,推动广州市癌症早防早治工作取得实效,落实癌症防治行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图说:钟南山对实验的评价 采访对象供图
钟院士表示,“这个研究还属于初级阶段,要广泛地应用起来还需要继续深入的研究及大量的临床数据支持。
一些研究人员,可能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选择通过演讲或发布会的方式向媒体首先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个人认为这非常不可取。因为新闻不能严谨地呈现研究的结果,很容易误导没有相关背景的民众。这个“疟原虫治疗癌症”的新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新闻出来时大部分人都在叫好,连中科院的新闻平台都在大力推送;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质疑,而且是来自学术界的有理有据的质疑。这些追捧和质疑会让公众迷惑——而这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