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查出癌症切耳朵保命,以及怀疑自己得了癌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很多人在锻炼
上下班搭乘地铁、公交出行时
喜欢带耳机
听音乐、看视频、接打电话
长春市中心医院
耳鼻咽喉科主任孙克巍表示
长时间使用耳机
将会导致听力下降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听力呢
耳机这么用 耳朵“喊”救命
孙克巍表示,使用耳机时要注意分寸,现在有不少人在用耳机时,都会把音乐声音调很大,尤其是一些入耳式的耳机,音量过大会损伤听力。还有的人连续好几个小时使用耳机,由于鼓膜距离耳机振动片很近,很容易引起耳朵发炎、耳鸣、重听等症状,出现听觉疲劳。如果听觉神经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听力就会下降甚至丧失。
佩戴耳机 注意以下几点
● 降低耳机的音量,最好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左右,这样既能听清声音,又不会对人耳造成损伤;
● 使用耳机要每半小时休息5分钟或每过1小时休息10分钟;
● 尽量使用音箱听音乐,其次为头戴式耳机。音频设备听力安全指数从高到低:音箱>头戴式>普通耳塞>耳挂>入耳耳塞。
注意耳机卫生 避免耳部感染
耳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携带病菌,在佩戴时由于皮肤磨损会造成耳朵细菌侵害。所以,尽量不要和他人共享耳机。此外,要对耳机进行定期消毒,这也是保证耳机和耳朵清洁的重要环节之一。
最后,孙克巍表示,关爱听力健康、预防耳部疾病,要从日常生活做起。比如尽量规律作息、保证睡眠;注意户外体育锻炼;如果发现耳部有不适症状或出现听力问题,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来源:长春e健康
编辑:焦中可
责编:王童
监制:王丽茹
总监制:刘玢、谢群
罗叔腰痛的情况已经存在好久了,起初他以为是那天跟几个老同志去打球,一不小心闪了腰,静养几天就好。但腰痛了近两周,疼痛感反而加剧。罗叔考虑到可能是腰间盘突出导致,于是到诊所进行针灸、按摩按照腰间盘突出治疗了几个月,结果却越来越差,最近几天更是疼痛到无法走路。
后来罗叔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三甲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结果发现在罗叔的肺部、及一些骨骼处存在不规则斑块,经过一轮检查后,确诊罗叔患有肺癌且发生骨转移,所以导致了腰痛。
一、为啥癌细胞总喜欢往骨头上跑?在所有远处转移中,骨转移的发生几率仅次于肺转移和肝转移,位列第三。据相关数据统计,有7成晚期癌症患者会发生骨转移,以脊柱转移最常见占骨转移的70%,其次是骨盆和下肢长骨。
为什么癌细胞喜欢转移到骨头?
众所周知,当人体出现癌细胞后,癌细胞就开始在这个部位以倍速增长繁殖,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脱落的癌细胞,它们随着血液、淋巴游走在身体各处。骨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血液,癌细胞游走需要吸收更多的营养,让自己不断“壮实”起来,于是骨头就成了它们主要转移的阵地。
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严望军主任医师介绍,常见的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最高,达60%—75%;肺癌、肾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次之,约占20%—45%;胃癌、结直肠癌以及妇科肿瘤发生率则在10%左右。
由此可见,癌细胞有多喜欢往“骨头”上转移。
二、腰痛出现三个特点,别傻傻以为只是腰椎间盘突出不少患者发生骨转移时,并无任何察觉,他们多以为是身体器官疼痛,往往错过了骨转移的早期干预。当腰部出现这3种疼痛,千万要引起重视。
1、疼痛剧烈
疼痛时转移性骨肿瘤的首发症状。患者会感觉到持续疼痛,有时甚至是剧烈疼痛,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作息。
2、晚上睡觉更痛
疼痛在夜间也会持续,影响患者入睡,或者入睡后被疼醒。
3、服用药物无法缓解
骨转移带来的疼痛,即使是服用止痛药物也不能完全缓解。
与骨转移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疼痛为典型的放射性痛,位置固定,疼痛似“串电”般,患者可明确指出疼痛部位;且与肿瘤引起腰痛不同,腰椎间盘突出一般在夜间休息时疼痛有所降低,且病情发展较为缓慢,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后即可达到缓解,而肿瘤疼痛治疗效果不明显。
当然,腰痛出现这些情况,也不一定能完全判定为癌症导致,但也不要擅自论断,建议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诊断。
三、还有哪些疼痛可能和癌症有关?除了腰部疼痛,还有哪些疼痛的发生,也可能是肿瘤的前兆呢?
1、进食后胸骨痛
在食物进入咽喉的过程中,出现吞咽困难、进食时胸骨后疼痛以及食管内存在异物感时,即使只是吃半流质的食物,也感觉到难以吞咽,这种表现极有可能是食道癌的前兆。
2、大便带血腹痛
在没有食用任何深色素食物时,大便存在黑便现象,或是大便不规律,大便性质改变,且偶尔感到腹部不适、疼痛等,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排查是否肠道肿瘤引起。
3、咳血喉咙痛
年轻人出现咽喉痛、咳血可能是肺结核病症,但中老年人如果长期反复呼吸喉咙痛,且伴随着咳血症状,极有可能是喉癌表现。
4、头部反复疼痛、钻心的疼
引起头部疼痛的原因有多种,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过量饮酒等,都可能引起头部疼痛。但若头部出现钻心的痛,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工作,且情况反复出现或持续超过1周,就要怀疑可能是脑瘤的前兆。
每个人忍受疼痛的能力不同,有些人习惯隐忍,对于身体的疼痛一旦缓解就会选择忽视,这种“放任”,很可能让身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当身体出现一段时间的疼痛,还是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正规检查,及时治疗确保病情康复。
参考资料:
[1]《七成癌症晚期患者会发生骨转移,现在MDT团队可为病人定制最佳治疗方案》.南方plus客户端.2018-11-02
[2]《不同癌症发生骨转移几率从10%到75%!最好的治疗方案其实是…》.医学界癌友会.2021-04-29
[3]《出现这八种疼痛警惕可能是肿瘤前兆》.医师报.2020-09-0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掏耳朵是不少人的日常习惯,有些人甚至觉得没有掏耳朵就不舒服。但是你知道吗,频繁的掏耳朵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刚看到一个新闻说,最近一位75岁的李阿姨因为习惯性挖耳,导致左耳外耳道裂开,并且查出了癌症。她不得不切除左耳保命。医生说这是由于长期挖耳造成的慢性创伤和感染。
听起来很可怕吧?别急,让我来给你科普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耳屎。耳屎其实是我们耳道内分泌物的俗称,它主要由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角质细胞和灰尘等组成。它对我们的耳朵有很多好处,比如保持耳道湿润、防止干裂、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防止异物进入等。
所以说,耳屎并不是什么脏东西,而是我们身体自带的保护机制。我们并不需要经常去清理它,因为它会随着我们咀嚼和说话等动作自然地向外排出。
那么为什么掏耳朵会导致恶性肿瘤呢?
其实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掏耳朵会损伤我们的外耳道皮肤,外耳道皮肤非常薄且敏感,如果用棉签或其他工具过度刺激或划伤它,就会造成炎症、出血、感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和舒适度,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什么是外耳道乳头状瘤?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良性肿瘤,在外观上像一个小红色花椰菜。它通常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HPV可以通过手接触而传播到外耳道。
虽然外耳道乳头状瘤本身并不致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或反复复发,就有可能恶变成鳞癌或基底细胞癌。这些都是恶性肿瘤,在严重情况下甚至需要切除整个整个耳朵。这样的后果,大部分人想都不敢想吧?
再就是是掏耳朵会破坏我们的耳垢屏障。耳垢屏障是指我们的耳屎在外耳道内形成的一层保护膜,它可以阻挡外界的声波、水分、灰尘等对我们的中耳和内耳造成伤害。如果我们用棉签或其他工具强行去除它,就会使得外耳道暴露在空气中,失去了自然的润滑和保护。这样一来,我们的中耳和内耳就会变得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和感染。比如说,如果我们游泳或洗澡时水进入了外耳道,就有可能引起中耳炎或内耳炎。这些炎症不仅会导致剧烈的疼痛、发热、头晕等症状,还可能造成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更可怕的是,如果水中含有一种叫做钉螺旋体(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细菌,就有可能引起恶性外耳道感染(Malignant otitis externa)。这种感染非常严重,会侵蚀骨骼和软组织,并且很难治愈。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还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掏耳朵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行为,它会给我们的耳朵带来很多潜在的危害。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让耳垢自然地排出体外,而不是强行干预。如果我们觉得耳垢过多可以定期的自行清理,切不可频繁的掏耳朵,当有异物进入耳朵,则应该及时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和处理。
总之,频繁的掏耳朵是一种错误的习惯,我们应该摒弃它,保护好我们的听力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