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康复协会年终总结,以及美国癌症协会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实验室培育出一个三维类器官模型,该模型的细胞来自人体组织,旨在促进人们对胃食管交界处(GEJ)早期癌症发展的理解。
近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这篇关于类器官模型的报告还揭示了一个可能的生物靶点,即用一种药物治疗GEJ癌症。研究人员证明,这种药物可以减缓或阻止小鼠体内此类肿瘤的生长。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胃食管癌,近几十年来,GEJ癌症的发病率增加了两倍多,从每年50万例增加到100万例。胃酸反流、吸烟和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公认的导致胃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但专家表示,很难证明癌症是如何从胃和食道的交界处开始的,部分原因是缺乏用于研究的生物学相关的GEJ早期疾病模型。
此次,研究人员从接受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的患者身上提取正常的人体活检组织,创建了GEJ疾病类器官模型。类器官包括源自干细胞的三维细胞集合,这些干细胞可复制器官的特征和功能,例如制造特定种类的细胞。
随后,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敲除了两个关键肿瘤抑制基因(TP53和CDKN2A)。这些基因的双重敲除导致细胞生长更快,加速癌变,微观特征更接近于恶性肿瘤。这些改变的类器官也在免疫缺陷小鼠身上形成了肿瘤。
研究小组进一步发现了一类分子(脂质)的异常,这些脂质除了储存能量,还发挥着其他作用,他们确定血小板激活因子是GEJ有机体中上调脂质的关键。他们使用WEB 2086,阻止了植入的GEJ器官类肿瘤的生长。WEB 2086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一种用于治疗血小板疾病的化合物,能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
研究人员表示,在将WEB 2086用于人类患者之前,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前研究,类器官可能有助于推进此类研究。此外,将类器官与CRISPR-Cas9结合起来,对于研究其他人类肿瘤来说是一个潜在的有效策略。(实习记者张佳欣)
来源: 科技日报
随着人们对癌症的认知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癌症的可预防性,缺乏体育锻炼是癌症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而适量的锻炼能有效防止多种癌症的发生以及转移。
研究表明,如果人群平均运动量能达到每周5小时的中等体力活动,基本上每天快走45分钟就能达标,每年可预防超46000例癌症病例。
并且,选对时间,运动带来的健康效益更大!
足量运动可降低多种癌症风险
据中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我国新增癌症病例406.4万例,新增死亡241.35万例。
也就是说,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7人确诊癌症!
事实上,如此之多的新发癌症病例中,约有近一半的被认为与生活方式、感染有关,但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分癌症的发生及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此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癌症中心、美国癌症协会等多研究所联合开展的涵盖全国约17%人口的大样本研究显示,2013年中国发生的近100万例癌症死亡事件中,约有26120例与缺乏体力活动有关!
事实上,足量的运动不仅仅是降低多种癌症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大幅度降低高转移性癌症的发病率”!
具体而言,高强度运动能使高转移性癌症的发病率降低73%,即约75%心率情况下的锻炼能有效阻止癌症转移至其他部位。
运动可以减少癌症的风险,挑选运动的时间段会使运动的获益增加。
对于年轻人及健康人群:推荐大家每天在早晨8~10点进行一些中等体力活动,包括快走、骑行、简单的跳操等等,坚持每天锻炼45分钟,就可以起到预防癌症,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效果!
老年人:建议选择傍晚6~8点锻炼,天气还不是特别冷的时候进行运动,这样也有很多好处。同时选择比较柔和的运动,运动前做好充分预热。
快步走
调动全身大部分肌群参与
快步走是很安全的有氧代谢运动项目,更是老年人的明智选择,快走也是慢性病运动治疗和康复很好的选择。并且,有研究发现,快走的步伐还可以延长预期寿命,走路快的人活得比走路慢的人久,大约能多活15~20年。
它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代谢能力,有利于调控血糖、血脂、血压,防治冠心病;还锻炼下肢力量,可以强筋健骨、预防骨质疏松、改善呼吸循环、增强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快步走
有三个衡量标准!
1.步速:保持频率、说话微喘
在走路过程中保持一定的频率,才能更好地提高心肺功能,达到健身减肥效果。一般来说,男士90步~130步/分钟,女士80步~120步/分钟。
具体可以通过在走路时说话的状态来判断:一般来说,走路时感觉微喘,但可舒适交谈,表明步速适中,已经达到了快走的标准。
2.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80%
心率是反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简易指标,一般为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80%。
老人运动心率建议在120次~140次/分钟。对于心功能较差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快走运动心率能够达到预期最大心率的70%,坚持运动能够提高心功能。
3.步数:6000步
健康人群健步走时最好一气呵成,避免走走停停,每天走够6000步。
想要减肥的人群可以多一些,老年人或身体状态不好者,根据自身状况酌情减量。
健康快步走,还要注意这2点
1.姿势:抬头挺胸
健步走时要注意抬头挺胸,摆动双臂时要以肩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自然摆动。落脚时可以尝试在脚后跟落地后,以足弓迅速滚动式转移重心至脚前掌,也可采用中足或足前掌落地姿势。落地步伐要轻,不能力度过重或步伐过大。
2.步幅:不能太大
大步快走容易拉伤大腿内侧的韧带,加快关节磨损,而且无法达到提升走路速度的作用。健步走时每一步比平时走路多向前迈10厘米即可,且刚开始要循序渐进,并根据自己的健康基础状况做调整。
(原标题:“抗癌天花板”!研究表明,这样做能使患癌风险降低73%!)
来源:CCTV生活圈
流程编辑:tf02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身骨转移患者,面对多次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升板“实战”。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肺癌的80%-85%,其5年生存率较低,仅为10%-20%。NSCLC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约30%-70%的患者会发生骨转移[1-2]。对于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局部姑息性放射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可有效缓解疼痛和保留骨的功能和完整性[2]。在治疗过程中,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是导致抗肿瘤治疗减量、延迟或终止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因此,积极应对CTIT成为晚期骨转移NSCLC患者的重要管理手段。
本期让我们跟随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张建国医师分享的1例放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晚期转移性NSCLC患者病例,以及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桂荣教授对该病例诊疗过程的精彩点评,探索CTIT升板治疗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