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阳性强化法的操作步骤,以及大便阳性?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十年磨一剑
今朝试锋芒
✦✦
✦✦
“我愿化作黑暗中的一盏灯,给那些在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的人照亮前程,带去光亮和温暖”,在上海市新收犯监狱三监区民警侯晓伟的电脑桌面上,始终有这样一句座右铭。正是凭着这个从未改变过的初心,已满十年警龄的侯晓伟一直在坚持,尽可能触及每一个来到这里的罪犯的灵魂。
今天的《警历》专题,我们一起聆听侯晓伟的警察故事和他的工作案例,也许从中能够读懂监狱警察职业的价值所在。
1
Part.1
厚积薄发,多岗位历练成才
上海市新收犯监狱是专门新收、分流遣送罪犯和开展入监教育的功能性监狱,发挥着全局新收“门诊”的重要功能。新收罪犯的管理教育,涉及方方面面、许多岗位,正所谓“管教不分家”,需要多措并举、合力完成。
这里的工作也倒逼着民警掌握更多技能,侯晓伟就是这样一个全能型“管教”。在监区,他干过狱政管理,负责过劳动现场,还参与过罪犯改造评估,经受住了多条线轮番“洗礼”,唯一不变的是始终坚守在监管改造第一线,这些岗位都是实打实与罪犯打交道的。十年来,做过的岗位越来越多,他越来越体会到每个岗位都与罪犯改造的中心任务息息相关,罪犯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他把每个岗位的心得收获都与教育改造结合起来,先后提出多套个教方法和案例成果,先后被监狱、监狱局、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作为精品案例收录于权威案例库。
2
Part.2
循循善诱,“塑形”更要“磨心”
新收犯监狱的一项重要主责主业,就是强化罪犯行为养成,为罪犯分流后适应服刑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后续监狱输送“合格产品”。侯晓伟深知,罪犯“初入”陌生环境,民警在引导他们迅速适应融入的同时,更要解决好罪犯心理上的“疙瘩”,真正帮助他们踏上改造正轨。
吴明(化名)由于家庭纠纷一时冲动杀害前妻,入监之初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悲观厌世,加之“江湖习气”重、脾气暴躁,经常与其他罪犯发生口角,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刺头”。
对吴明的教育改造“塑形”的第一步是“磨心”。侯晓伟对吴明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并让他走进宣泄室,参与心理团训,还把业余时间学到的合理情绪疗法、阳性强化法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模型用到对吴明的心理调节上,引导他重塑良好心态,将重心放回到日常改造上。在每天的接触中,侯晓伟对吴明改造中细小进步给予肯定,渐渐地让吴明有了认真改造和将来回归的勇气和信心。
有一次,监狱组织“现身说法”活动,侯晓伟鼓励吴明参加。在旁听其他罪犯犯罪和改造的经历后,吴明也自然而然想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感到只有通过踏实努力的改造,早日回归社会才是对被害人、对自己家人最好的忏悔与补偿,才是认罪悔罪赎罪的实际行动。
正是侯晓伟的循循善诱、坚持不懈,吴明解开了心结,从入监初期同监组环境格格不入、与其他罪犯多有口角和争执发生,到如今能融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变化十分明显。
长期坚守在新收管理和教育的一线岗位,接触形形色色的罪犯不计其数,遭遇的“奇葩事”也数不胜数,这仅仅是晓伟工作的冰山一角。正像侯晓伟自己总结的那样,教育改造工作是一本厚厚的书,只有不断总结提炼,才能更好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
3
Part.3
执着专注,培育工匠精神
传帮带历来是上海监狱系统的优良传统,作为监区6年的“老团支书”,在青年民警遇到疑难犯情时,都会请这位师兄帮忙拿主意,他也总是倾囊相授。侯晓伟善于总结归纳,熟练运用教育谈话、危险度评估等手段准确评估重点犯情,落实针对性措施。他将这些年遇到的案例整理成册,便于大家因人施策、有的放矢。
他还在监区成立了青年民警个别教育交流沙龙,请经验丰富的管教“老法师”为青年民警授课,通过案例分享、情景再现、模拟讲评等多样形式,为青年民警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机会,也极大帮助自己在教育改造工作中成长成熟。
侯晓伟说:个别教育工作就是把自己埋进黑暗,举着微光踽踽而行,指引他人“向阳而生”,这就是这项工作的真正意义。
期待侯晓伟在新收罪犯教育改造的道路上有新的收获、新的成绩,到时再与大家一同分享!
2月13日15:00,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介绍,广东团队在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研究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钟南山李兰娟团队
从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病毒
2月10日,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合作,从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粪便拭子标本中分离到一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该样本是由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提供的粪便拭子标本。实验室通过多种细胞系接种样本并传代,最终从Vero E6细胞中成功分离出2019-nCoV毒株。
据悉,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团队也同样从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到病毒。
此前,有报道在确诊2019-nCoV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到2019-nCoV核酸阳性,但在粪便中是否有活的病毒未知。患者粪便中病毒的分离为我国2019-nCoV疾病的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已完成该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患者血浆可识别该分离株感染细胞(图1),病毒粒子可在电镜下观察到,具有冠状病毒典型结构(图2)。
图2负染电镜结果
研究发现粪-口或粪-呼吸传播的新证据
新的发现是否进一步佐证粪口传播新途径?不同实验室已经分离出多个毒株,它们之间有何区别?是否发生了变异?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介绍,研究发现了粪-口或粪-呼吸传播的新证据,但是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这个发现证实了排出的粪便的确存在活病毒,尽管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存在粪口传播,但结合香港青衣长康邨康美楼最近发生同一建筑发生2名新冠病毒患者,可能与该楼的下水道的污染相关。所以提醒市民要更加重视个人和家庭的清洁,如便后请洗手,注意下水道的通畅,以避免有可能出现的粪便病毒的传播。
部分患者咽拭子检测转阴,大便检测还是阳性!
广东严控出院标准
2月13日下午,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就此表示,广东高标准、严谨、慎重地把握出院标准,因此患者住院时间比较长。
据2月4日情况通报,湖北省的平均住院日是20天,湖北以外全国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9天。湖北以外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最短的是海南,5天。广东省的住院时间最长,是12.75天。刘冠贤表示,广东病人验血时间比较长,病情程度比较复杂,重症所占比例27.6%。有一个病人按重症收治,住院住了18天,病情好转,然后出院。
最近发现大便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比咽拭子的检测要滞后,有些病人咽拭子病毒核酸转阴了,但大便检测病毒核酸还是阳性。广东高标准、严谨、慎重地把握出院标准,因此患者住院时间比较长。另外,患者60岁以上所占比例比较大,年龄高则基础疾病的患病率比较高,例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治疗相对复杂,这些也影响了出院的时间。
接下来出院病人会越来越多,住院时间也会相应地减少。
各地分离出的毒株与武汉的存在一定差异
目前各地已分离出的毒株与武汉分离出的第一株毒株存在一定差异。变异对于RNA病毒来说是常见的。冠状病毒有三万个碱基,广州分离出的本地感染毒株有5个碱基与武汉第一株毒株存在差异,在三万个碱基中只占极少比例。后续会严密监控是否发生进一步变异,随时向国家汇报。
两位院士团队专家:便后请洗手!
新华社记者2月13日从科技部获悉,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近日分别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发现证实了排出的粪便中的确存在活病毒,对于准确认识疾病的治病传播机理,帮助全社会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存在粪口传播,但大家一定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两位院士团队的专家表示:目前正在对分离出的病毒进行进一步的传染病学研究和科研,大家不用恐慌,一定要更加重视个人和家庭的清洁,同时注意下水道通畅,避免有可能出现的粪便病毒的传播。
国家卫健委:
消化道传播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3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要医用物资保障和医疗资源调配保障最新进展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介绍,据广东通报,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广州海关及中山五院从新冠肺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病毒。
米锋指出,部分病例早期症状中,有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患者粪便标本中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病毒,提示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在消化道内也可以增殖。通过对病例临床表现分析表明,不管患者消化道症状是初发症状,还是并发症状,该病最主要的靶器官仍为呼吸道,肺炎仍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粪便中分离到病毒,并不意味着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发生变化,仍为呼吸道、接触传播为主,消化道(粪-口)传播在全部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戴好口罩和做好手卫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坚持勤洗手,规范洗手和手消毒,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感染风险。在有疫情发生地区,医院、餐馆、商场等公共场所,需要做好常规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