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癌症病人吃蛋白粉好吗,以及癌症病人吃什么好菜谱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抗肿瘤治疗是一场消耗战,肿瘤的生长和增殖会严重消耗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从而造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消瘦的状态,另一方面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多数药物都存在不可去除的毒性反应,从而造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不良反应,消耗着患者自身免疫力和能量。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调节各种生理功能都缺少不了的主要物质,并作为主要产能物质提供能量。癌症患者体内由于大量炎性因子的作用,会导致能量营养素代谢异常,当蛋白质代谢异常时,骨骼肌及内脏蛋白质大量分解、消耗,导致机体呈现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骨骼肌萎缩等,并且蛋白质过低可能无法为癌症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并且可能降低抵抗力,延缓病情的好转,因此,癌症患者补充优质蛋白质是整个抗肿瘤治疗期间必不可少的饮食营养原则,
肿瘤患者如何发现自己缺蛋白质呢?1、 身体虚弱或者饥饿感强烈:蛋白质消化的时间比较长,但它的饱腹感强,吃完后会让人精力更加充沛。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患者体重下降、消瘦或者总是感觉到饥饿,就说明患者自身是缺乏蛋白质的。
2、 肌肉松弛:蛋白质分解以后会产生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身体吸收以后供应给人体的消耗。如果患者因为自身疾病的原因造成蛋白质摄入量无法达到人体的所需,身体没有多余的蛋白质消化,就会不得已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从而出现肌肉松弛,有时候用手指按下午,就瘪了一块。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高饮食中的蛋白质,避免出现肌肉蛋白消耗。
3、 掉头发:肿瘤患者掉头发多数和使用化疗药物有关,但是如果持续的脱发也有可能是因为蛋白质摄入过低造成的,因为头发的主要含量就是蛋白质,且头发生长快,所需要的蛋白质多,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才能生长和保持健康。
4、 总是生病:足够的蛋白质才能促使免疫系统抵御细菌和病毒入侵。如果肿瘤患者总是隔三差五生病,除了感染,也可能是因为缺少蛋白质的原因!
肿瘤患者如何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患者无论在治疗期间或康复阶段都应摄入一定量的优质蛋白,也是患者提高机体免疫力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优质蛋白质存在于各种动物性(鸡、鸭、鱼、猪、牛、羊肉)和植物性(大豆)食物中。肉类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但是有的患者因为食欲下降或者本身的饮食习惯,不习惯吃肉或者吃肉很少,这时候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补充蛋白质
1、患者如果肉类食品吃得少,可食用牛奶、鸡蛋来补充优质蛋白质,或者在原有饮食的基础上,额外增加蛋白质,例如在午餐或晚餐增加一个全荤菜。高蛋白食物:瘦肉、鱼类、蛋类、乳类、豆类。此外食用蛋白质粉也是快速、有效补充蛋白质的有效方法。尤其是乳清蛋白粉,它有合成自身蛋白(促进肌肉合成)的启动因子,因此可适量补充。
2、喜欢吃素食的患者或者不习惯吃肉,吃肉很少的患者,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中,通过侧重食用蛋白含量高的植物来补充蛋白质。植物中有很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黄豆、青豆、黑豆、蚕豆等豆类,香菇、草菇、杏鲍菇、木耳等菌菇类,核桃、松子、榛子、芝麻等坚果在各种植物中,又以黄豆的蛋白质含量较高。50克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就相当于100克瘦猪肉所含的蛋白质。黄豆所含蛋白质的结构,也比较接近人体。
编辑:蛋清儿健康医学部
“少吃大豆、坚果、鸡蛋、扁豆、肉类和贝类”
美国科学家在多种癌细胞中发现了一个代谢弱点,这些细胞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剪接体细胞机器发生了一种基因突变。
在试管和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需要通过外部“饮食”来源才能获得某种氨基酸。当给小鼠喂食缺乏丝氨酸的食物时,它们的肿瘤缩小了,这表明类似的饮食干预可能对携带该基因突变的患者有帮助。
富含丝氨酸的食物包括大豆、坚果、鸡蛋、扁豆、肉类和贝类。(癌症患者要少吃)
该研究负责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肿瘤学助理教授Brian Dalton表 示,有数据表明,携带SF3B1突变的癌细胞最适合尝试该疗法。“现在我们知道SF3B1突变是元凶,也就知道了哪些患者可能会受益于低丝氨酸的精准肿瘤食疗。”
该研究发表在日前出版的《临床研究杂志》上。
SF3B1突变在血癌中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其中包括至少3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15%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5%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
它在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中的发生率较低。
Dalton表示,大多数的癌症疗法都是使用一种对特定蛋白质有抑制效果的药物,但由于健康细胞通常也需要同样的蛋白质,因此这些药物会带来很多的副作用。
“健康细胞具有产生丝氨酸的能力,无丝氨酸的饮食对它们来说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Dalton和同事正在设计一项可行性研究,以确定在携带SF3B1突变的MDS患者中是否可以安全地降低体内丝氨酸的含量。他们还计划探究携带该突变的细胞数量是否出现减少。
Dalton说:“在MDS的早期,疾病进展缓慢,所以是验证这种饮食干预的好时机……如果验证成功,我们最终会考虑将食疗与其他标准疗法结合起来。”(赵熙熙)
最近,许多觅友反应人血白蛋白价格昂贵,用药量偏多,对于医疗开支上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医生建议使用该药。那么,使用人血白蛋白对肿瘤患者有什么作用呢?
图片来源:摄图网
1
什么是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从对乙型肝炎病毒完全免疫的健康人的血浆中提取而成的一种血液制剂,其主要成分是白蛋白。其应用于临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主要生理功能有增加血容量、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抗氧化、抗炎、保护脏器功能等。
白蛋白是人体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抗炎、抗氧化、结合和转运物质以及调节凝血功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图片来源:摄图网
换句话说,如果人体中缺少了白蛋白,将会出现水肿,甚至胸腹水的产生;发展到后期氮负平衡使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显著消耗,日益消瘦,严重者呈恶病质状态。低容量性水肿病人对进食的耐受能力明显降低,且白蛋白低易引起腹泻等症状,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营养不良。低白蛋白血症也可造成创面愈合不良,如切口裂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
2
肿瘤患者为什么要用人血白蛋白?
肝功能检查里面有一项指标就是白蛋白。多数晚期肿瘤患者检查后被告知出现了低白蛋白血症,究其原因,肿瘤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方面,晚期肿瘤患者食欲下降,饮食摄入过少,且肿瘤快速生长消耗了大量营养,导致合成白蛋白的原材料不足。
另一方面,恶性肿瘤复发转移,使机体长期处于系统性炎症反应状态,血管通透性增强,白蛋白外移和分解增加。于是出现了白蛋白减少的表现。白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一旦出现肿瘤肝脏转移,肝功能下降等情况,会导致白蛋白合成能力下降,致使患者白蛋白更少了。
对患者所伴发的恶性胸水,腹水持续引流也会导致白蛋白的迅速丢失。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肿瘤患者出现食欲下降、明显消瘦等情况时,应及时补充高蛋白饮食,如肉类、豆类、蛋类、奶类等。如果患者出现浮肿的情况,就需要随餐补充蛋白粉了。
然而恶性肿瘤是消耗性疾病,晚期患者常伴随严重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的出现对肿瘤患者的身体无异于雪上加霜。严重的低蛋白血症不仅会让患者出现全身性的浮肿,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让原本脆弱的身体变得更加不堪一击。水肿影响了组织的愈合情况,这增加了伤口裂开、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且营养不良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就让患者更易感染。
图片来源:摄图网
出现了低蛋白血症后,若仅依靠食补,往往杯水车薪,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人血白蛋白是目前临床中用于短期内补充白蛋白最有效的方法,一旦肿瘤患者达到用药指针,就可使用人血白蛋白。值得注意的是人血白蛋白对机体的营养状况得不到持久和根本的改善。
3
什么情况下使用人血白蛋白?
临床指南建议:血浆白蛋白低于 25 g/L 的患者,是人血白蛋白制剂的使用指征。
白蛋白临床输注指征:
白蛋白临床输注指征:
1、大面积烧伤 24 h 后;
2、 急性创伤性休克;
3、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血液置换治疗;
5、肾透析;
6、严重的低蛋白血症;
7、腹水;
8、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
9、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4
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白蛋白?
1、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
2、患有高血压、急性心脏病患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者;
3、严重贫血患者;
4、肾功能不全者;
5
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
1、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腹痛、腹泻等过敏反应;
2、高热、寒颤、抽搐等热源样反应;
3、狂躁不安等精神障碍;
4、肾功能损害;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人血白蛋白对肿瘤患者的作用只是短期内补充患者过低的白蛋白。并没有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等传言的功效。如果病友们没有在适应症范围,也不是专业医生的建议来用这个药物,建议不要使用。因为盲目的使用只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然,如果需要使用人血白蛋白时也不要因顾虑它的安全性而放弃。目前使用的人血白蛋白是在有稳定剂时,经过60℃加温灭活病毒10小时而生成的。这种条件下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均已经丧失传染性。虽然白蛋白是血液制品,但它没有抗原性,可以反复输注,比输注血浆或者全血安全性高很多。
目前,人血白蛋白治疗肿瘤引起的低蛋白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高质量、大规模的数据进一步证实。输注人血白蛋白制剂适合部分出现低蛋白血症的肿瘤患者,在适应症范围内的病友也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忌不用或滥用该药物。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
责任编辑:乳腺癌互助君
参考来源:
1、叶羽舒,人血白蛋白的六大认知误区,健康人生现代营养,2016
2、宋伟祥,人血白蛋白应该怎么用,抗癌,2016-29
3、肖延民等,人血白蛋白的不良反应分析,中外医疗,2008
4、李献平等,人血白蛋白治疗终末期肝病研究进展,实用肝病杂志,2016-05
5、安胜男等,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8-06
6、周国超等,低蛋白血症的研究进展,贵州医药,2015-03
相关精彩回顾
这3种错误的癌症康复方法,一定要注意!
5年内分泌治疗后是否“加疗程”?胡夕春:复发转移,预防“主震”还得防“余震”
研究:术后第二年和第五年最易复发!
点一下在看,给小编加鸡腿↓↓↓